2016-07-01

「一例一休」?勞動部長郭芳煜親上火線

大家不相信資方老闆,應該的!大家還不信任新政府,也是應該的!但是總可以相信公共電視〈有話好話〉主持人陳信聰及其製作團隊的立場與敬業的精神。

陳信聰與製作團隊專訪勞動部長郭芳煜,完全站在勞方的立場,用最平實的語言,國台語參雜地,客觀地提出所有可能的質疑。勞動部長如何面對?他的心態又是怎樣?對於這個議題,看過這一集勝過看台灣其他政論節目無限多集!也難怪日本 NHK 放送文化研究所會看上這個節目 [2]。

一例一休通過!七天假刪除!勞動部長專訪!(有話好說) [1] [3]
PTSTalk, 2016-06-30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FFrCi5Qyt7I


推薦公共電視〈有話好話〉之餘,也讓我們更深入來思考一下,什麼叫做「同工同酬」?大家覺得陳信聰主持的一集政論節目,跟例如,年代電視台那個甩鈔票的陳凝觀所主持的所謂〈年代向錢看〉的一集政論節目比較起來,是「同工同酬」嗎?我是這樣想啦,陳凝觀一集拿 10 塊錢的話,陳信聰一集應該給 1000 塊。不知道大家認為合不合理~製作團隊亦然!

我不曉得內情,但是我猜,還是立場偏頗、粗製濫造的,所拿的錢遠多於立場中立、堅守專業的。此刻仔細回憶起來,倒真的想不起台灣還有哪一位政論節目主持人或名嘴,會比陳信聰還要進入情況。但是,身為勞工,他拿到的報酬有比那些信口開河的好嗎?

之所以在深夜突然想要轉載、推薦一下這個節目,就是因為我長久以來的憂慮,憂慮台灣社會累積已久的價值失衡,這也是我們應該擔心的!是我們這個社會更需要時間去療癒的痼疾!

最後,我有一個大家可能會覺得突兀的想法,還是要講出來。人家德國人工時少、GDP 高,台灣社會卻窮忙、忙窮,其實根本原因就在於我今天所想要推薦的敬業精神。我剛好是留德的,這也是我所理解的 Made in Germany 的重要根基。


後記 2016-07-01

華航空姐的問題,人家陳信聰他們不知道幾百年前就討論過無數次了(雖然我只看過一次)。請問有哪個政論節目肯於不顧收視率,誠心站在社會底層為民喉舌?這正是公視存在、並需要大家積極支持的理由。

再讓我說一句話。意見不合與紛擾,甚至於惡意的焦土爭戰,都是這個社會正常化的必經過程。劣幣驅逐良幣持以之恆的價值失序才是我內心至大的恐懼。




External Links

[1] 一例一休通過!七天假刪除!勞動部長專訪! 勞資罵翻!加班費加碼!看有吃無?週休二日破功?, 公共電視有話好說, 2016-06-30
     http://talk.news.pts.org.tw/show/14383
來賓
勞動部長 郭芳煜

※蔡英文:這是進步立法!工時因此減少?反而大增?
※加班費大加碼?例休假日加班,這次修法對勞工影響
※七天假全刪!勞動部立場與原因?
※一例一休讓週休二日破功?務實漸進?文字遊戲?
※比照公務員?勞團建議一週二例假?政院立場?
※裡外不是人?老闆也要上街抗議?資方反彈有理?
※為錢只好加班?一例一休更強化過勞結構?
※鴻海不給加班費,政府只能罰2萬!看有吃無更悽慘?
※李建鴻:一例一休恐讓已經週休二日之勞工,陷入更慘狀態。
※華航大罷工,責任制太過濫用!各界要求刪除84之1條款!
※勞檢人力不足、對資方毫無威脅、勞動部增300人力意義與影響?
※台灣非典就業問題與解決

[2] NHK:台灣公視有話好說的挑戰, 有話好說, 2016-06
     http://talk.news.pts.org.tw/show/14371
     (編按:請點閱以上原網址,他們的圖片與版面漂亮得多。我把公視的文字抄過來放在這裡,是為了完整性,也方便自己閱讀。)
編按:

NHK放送文化研究所,是日本放送電視台(NHK)所設立的研究機構,針對民眾收視習慣、對節目內容與時勢意見等議題,進行長期深入研究。「放送研究與調查」是NHK放送文化研究所每月固定出版之期刊。針對日本國內以及國際間重要媒體事件與發展發表研究調查報告。

NHK放送文化研究所媒體研究部副部長山田賢一先生,以台灣公共電視有話好說為主題,針對台灣時事談話節目之公正客觀與獨立性,多次以資料蒐集、電話訪問以及親自來台採訪、進行深入調查研究,並發表於「放送研究與調查」2016年4月號期刊。

本文經NHK放送文化研究所授權後,由公視翻譯成中文,並將原文附上,以作為相關研究之參考。

「タブーがなく、客観的な時事討論番組」を目指す
~台湾公共テレビ『有話好説』の挑戦~
放送研究と調査 2016年4月号
NHK放送文化研究所媒體研究部副部長 山田賢一

台灣這幾年來,時事談話節目相當盛行。不過,有人指出:在人口2300萬卻有超過300個頻道彼此競爭的台灣,商業台的時事談話節目常常站在特定的政治立場引導結論,藉此來吸引一定數量黨派性強的忠實觀眾。此外,呈現中國議題往往無法提高收視率,而商業台又想把自家的電視劇賣到中國,所以事實上幾乎看不到批判中國的節目。在這樣的情況下,公共電視「有話好說」秉持「不設禁忌」的政治獨立性、批判性,並以兼具客觀性、公平性的時事談話節目為目標,在預算和人員嚴重受限的情況下,8年來持續製播節目至今。8年期間,毫不猶疑地對國民黨政府和中國進行批判,一方面介紹各黨派、各勢力的意見聲音以維持平衡,並設有專門介紹觀眾意見的單元,凡此皆獲得媒體專業人士的高度評價。不過,在關於核電及慰安婦等與日本相關的主題上,未有能夠說明日本立場的專家上節目,透過電話的訪談也不夠充分,這些部分則需要改善。期待未來製播以國際新聞為主題的節目時,能在專業人士的選擇上更加用心,更能進一步提高節目的客觀性、公平性。

前言

台灣這10年來,時事談話性節目百花齊放。從20年多前就開播的TVBS的老節目「2100全民開講」註1 開始,同一電視台的「麗文正經話」、民視的「頭家來開講」、中天的「新聞龍捲風」、年代的「新聞追追追」、壹電視的「正晶限時批」等,不勝枚舉。不過,商業台的節目不是偏國民黨,就是偏民進黨,大多站在鮮明的政治立場,與其說是不同意見相互激盪的「討論」,不如說是帶有鮮明色彩由固定的來賓單方面下結論的「評論」。

另外,有人指出,被認為親近與中國保持距離的民進黨的三立電視台,在2012年5月突然停播由鄭弘儀主持以批判中國言論著稱的時事談話節目「大話新聞」,這幾年來,視討論中國問題為忌諱的趨勢愈來愈強。在此當口,公共電視台的「有話好說」以「沒有禁忌」、「保持客觀」為兩大基石,是一個屬於有別於其他商業台的節目。透過開播以來擔任8年主持人的陳信聰的訪談,介紹該節目一路走來的堅持與具體的內容,本文希望以台灣的個案,考察時事談話節目應有的樣貌,全文構成如下。(P64)

I台灣的電視台新聞報導節目的概況
II公共電視台時事談話性節目「有話好說」的概要
III陳信聰主持人的訪談整理

這個訪談是在2015年3月進行的,之後還有兩次的電話訪問,作為補充

I 台灣的電視台新聞報導節目的概況

台灣在戰後,蔣介石政權的軍隊進駐,長期由國民黨一黨獨裁統治下,1980年代之前,是由政府體系的無線電視台的台視、中視和華視三台寡占。然而,隨著民主化持續進展,有線電視台的頻道驟增,截至目前,呈現僅僅2300萬人口卻擁有300多個頻道的「過度競爭」狀態。在此狀態下,商業台為了確保利潤,一方面盡可能地縮減節目成本一方面追求收視率的傾向很強,導致新聞報導節目的弊害也很明顯。

舉例來說,有線電視的中天頻道從2016年6月起,每週一至週五的晚間9~11點播出的「新聞龍捲風」談話性節目,截至目前曾爆發多次爭議。2014年春天發生學生因反對與中國的服貿協議而佔領立法院(國會)的「太陽花學運」時,「新聞龍捲風」4月4日播出的節目中,對於參加學運的年輕女性,節目的演出者竟做出「襯衫胸口開得這麼大」、「穿著超短的熱褲」等等的性玩笑發言。節目播出後,對於中天「公然物化女性、侮辱女性」的抗議排山倒海而來,10多天來接到大約6,000件投訴的獨立機關NCC(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在同月,依違反公序善良風俗向中天科處50萬元(約180萬日圓)罰鍰。

另外,已經是10多年前的案例了,2004年的台灣總統大選時,各家電視台都有自己的開票快報系統,後來發現,多數電視台「速報」的票數,竟然比候選人最後的得票數還要多。對此,民視新聞負責人在新聞報導檢討會議上透露了操作手法;做法是多數電視台會自己推測最終得票數,再以不高於最終得票數的方式推測其中途票數,然後用「速報」的方式提早播出,接著讓票數稍作停頓,再等待選舉管理委員會開出的最後票數 註2。在此情況下,即使苦於預算少的情況跟商業台一樣甚至可能比商業台更苦也說不定,公共電視的新聞報導節目卻能與收視率掛帥有所區別,重視事實正確性與「品格」的質的方面,得到專家學者的好評。晚間7~8點的新聞節目「公視晚間新聞」與8~9點的時事談話節目「有話好說」就是其中的代表。

II 公共電視台時事談話性節目「有話好說」概要

「有話好說」節目始於2008年3月,一開始是週一至週五晚間7~8點播出,後來雖一度減少成每週三次,但現在已經固定在週一至週四晚間8~9點播出。(P65)除了請過4個月育嬰假,陳信聰擔任主持人已經走過8個年頭,「有話好說」屬於現場播出型的節目,每次邀請3~4位專家、相關人士到攝影棚,針對公共政策相關的各種主題作討論,節目後半段還會接聽3~4位民眾的call-in並加以直播。

「有話好說」以平衡、客觀的內容,並且不設禁忌地對執政當局抱持批判精神以進行討論為基本理念,至於批判的對象為何,我們從具體的節目內容來了解。

1 國民黨政權

「有話好說」開播2個月之後,2008年5月台灣的國民黨馬英九政府開始執政,因此節目播出8年期間,大部分都是國民黨在執政。2013年總統馬英九和立法院長王金平爆發內部紛爭的「九月政爭」註3 時,「有話好說」曾邀請具有社運背景的中央研究院研究員黃國昌等人來現場討論,黃研究員等人除批評王院長對司法單位「關説」外,更依據報導:馬總統的親信在馬擔任台北市長任內的特別費私用案似乎將被起訴時,公然向檢察總長施壓予以不起訴,嚴厲批判馬總統是「雙重標準」(2013年9月9日播出)。

2 中國政府

台灣近年來,褒揚中國的新聞報導增加,另一方面,對於中國政府的負面新聞則有不予處理,或僅做小篇幅報導的傾向。

這種現象在台灣與中國之間於2010年簽署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前後變得明顯。在台灣,企業家同時擁有媒體是常有的情況,有人指出,這些企業家的在中國的生意做得愈大,愈會擔心觸怒中國政府對其生意將有負面影響,常常會干涉編輯部,要求盡量小心處理中國的議題。在此情況下,「有話好說」在2012年成功專訪到遭到居家軟禁,逃入美國大使館的中國人權運動人士陳光誠  註4,前後14分鐘的訪談,讓陳光誠說出「因為遭受當局的嚴厲的暴力對待,希望前去美國稍作休息」「在中國,民眾的公民意識已漸漸高漲,將來人權的改善是可以期待的」等語(2012年5月8日)。聽說台灣所有的媒體當中,只有公共電視台對陳氏進行訪談。

如此不設禁忌的態度立場,成為當權者的眼中釘一點都不奇怪。民進黨政府末期任命的公視社長(中文稱為總經理)馮賢賢親民進黨,國民黨的馬英九政府在取得政權後,或公開或私下地要求董事長撤換總經理 註5。但是因為董事長未予照辦,國民黨就動用佔多數席次的立法院,凍結公視預算的一部份,將親近國民黨的好多位人士送進董事會解除董事長的職務,用各種方式向公視施壓 註6

據主持人陳信聰指出,解除凍結預算的條件之一就是停播「有話好說」。包含當時的情況在內,接下來介紹陳氏的訪談。(P66)

III 陳信聰主持人的訪談整理

陳信聰,42歲。於台灣的國立清華大學攻讀社會人類學,研究所畢業後,進公視擔任記者,負責跑教育、文化、國防路線。2008年3月起,擔任「有話好說」的主持人。他在Facebook上設有個人部落格,介紹當天晚上節目的內容及所邀請的來賓,也會請求粉絲們推薦特定專業領域的來賓人選。

★政治的獨立性、批判性

Q: 可以談談當時執政黨要求節目停播的經過嗎?

陳: 由國民黨執政後,大約在2009年~2010年期間,年度預算的一半曾經遭到凍結 註7,就我所知,如果要解除預算的凍結,其中一個條件就是停播「有話好說」;因為當時的董事長和總經理反對,節目才保留下來。不過播出時間從一週5天降為4天,甚至降為3天,對我來說,這就是政治施壓。雖然有說法指出,是節目的收視率低,但公視的收視率本來一般都是偏低的 註8。「有話好說」收視率最差的時候是0.1%強,最好的時候則有0.3%左右,在公視的節目中,算是高的了。舉例而言,同屬時事談話節目的TVBS「2100全民開講」是0.4%左右,「麗文正經話」是0.2%左右,其實「有話好說」和一般商業台並沒有太大的差別。再說,公視本來在周六、日晚間同一時段播出「NGO觀點」和「南部開講」註9,收視率較高的「有話好說」卻從一週5天減為3天,由兩個節目加入週四、週五的播出。立法委員曾經公開批判「有話好說」節目,但我們未曾接獲針對實際播出內容的投訴,我想他應該沒看過節目吧。總經理被解除職務之後,節目壓力就減少了,董事長、總經理和新聞部經理也未曾說過「這個節目不行」、「這個來賓不行」等語。

Q: 有些人認為陳先生,或者『有話好說』節目是親民進黨的,對此您有何看法?

陳: 節目開播不久就改由國民黨執政了,所以針對公共政策進行批判的時候,矛頭幾乎指向馬英九政府是事實。不過,以地方政府來說,由民進黨擔任縣市首長的,例如屏東縣、雲林縣、台南市等,我們節目也都曾經批判過。(P67)就算民進黨再度執政,這個基本立場也不會改變,執政做的好沒有褒獎的必要,但如果做的差,就要接受批判。

Q: 那麼,接下來想詢問跟中國有關的主題。「有話好說」似乎比其他的商業台更常提出來討論中國的問題。

陳: 到目前為止,每週約有1次從民主、人權的角度討論中國的問題。也常透過電話訪談民主運動人士的胡佳等人。陳光誠律師逃進美國大使館時商業台沒有報導,我想這有兩個考量,第一個是政治考量,第二個是陳律師的話題無法提高收視率,而且商業台又想把自家的電視劇賣到中國的商業考量。為了採訪陳律師,我是透過朋友的朋友幫忙,才順利拿到本人的手機號碼。後來經過40~50次持續地撥打才終於接通,陳律師才受訪。這應該是全世界第二家採訪陳律師的媒體。當時他在北京的醫院裡,電話訪談的內容就直接播出了。

Q: 台灣其他媒體的反應如何呢?

陳: 只有蘋果日報來電詢問「為什麼能夠找到他呢?」我回答說「就一直持續地打電話」然後就把電話號碼給了他們。對當時的陳律師來說,媒體的協助是必需的。但是,除了蘋果日報之外,其他的媒體即使看了並用了公視的畫面,也沒有誰來詢問我。即使有派駐北京的記者,自己也不去採訪,這樣對嗎!?

中國的相關問題,三立電視台等的處理方式是很典型的 註10,不做中國的負面新聞,會罵馬英九總統,但不批判中國。

★客觀性、公平性

「政治的獨立性、批判性」之外,「有話好說」與其他節目更大的差別在於「客觀性、公平性」。大部分的台灣的商業台不是偏藍就是偏綠 註11,對執政黨的政策,不是採取「全部贊成」就是採取「全部反對」的立場,雖具批判性,但多數缺乏客觀性。關於此點,「有話好說」在邀請政黨相關人士時,除了考量藍綠平衡外,在批判政府時,也付出一定的努力讓政府相關人士的聲音能夠傳達出來。(P68)關於這點,屢次上節目的國民黨的王鴻薇台北市議會議員接受筆者2015年3月18日訪談時這麼說。

王: 台灣的時事談話節目百花齊放,但能夠深入討論公共政策的卻很少。例如核電、與中國的服貿協議也好,多數是先有YES或NO的結論,這是很可惜的地方,卻反映台灣現在的言論狀況。也就是說“言論的自由度很高”,但是品質卻很低。商業台針對特定的收視觀眾做節目,因此言論容易趨向兩極化。相對地,「有話好說」可說是重視平衡,不流於激情。要談論公共政策,來賓的水平、相關資料的充足都很重要;否則無法理解問題的複雜性。關於這點,我覺得「有話好說」比其他商業台好很多。在主持人的部分,台灣的政論節目裡,主持人很想表達自己的意見是一種常態,陳信聰先生不會作過多的誘導和攻擊,主題選擇也非常多樣,在主持人之中算是不錯的。雖然我覺得他稍微有點偏綠。

「有話好說」雖然在客觀性、公平性方面有一定的評價,但是我在看這個節目的過程中,有注意到幾個地方。第一個是選舉新聞。台灣在2014年11月29日舉行了地方公職人員選舉,其中進行了六都市長選舉。選前「有話好說」,針對台中市市長選舉,於10月1日播出國民黨的當時擔任市長的胡志強候選人與民進黨的林佳龍候選人雙方的訪談。不過,台北市長選舉的部分,11月4日播出了無黨籍的柯文哲候選人的30分鐘左右的訪談,競爭對手的國民黨的連勝文候選人的訪談卻直到投票日當天都沒有播出。關於這點,向陳氏提出質問。

Q: 為什麼沒有國民黨候選人連勝文的訪談呢?

陳: 「有話好說」在節目製作方針上,進入選舉投票日的前兩周後,我們不單獨專訪任何候選人。柯文哲先生的專訪是在這個期限前播出的,實際上,比柯文哲先生更早我們就對連勝文先生提出訪問邀請。因為連先生的回覆延了又延,我們先訪問柯先生之後播出,而連先生則是到最後一刻都沒有接受我們的訪問。選舉的時候,通常是佔有優勢的一方會拒絕接受訪問,例如台南市的賴清德市長和高雄的陳菊市長。因為台北市長選舉時,柯先生處於優勢,因此當連先生拒絕訪問時,我們還真的有些意外。桃園市長選舉的情況是,我們先去採訪了民進黨的鄭文燦候選人,國民黨的吳志揚候選人一開始說沒問題,最後卻拒絕受訪。我們只好向鄭先生致歉然後將錄好的訪談作廢,改採邀請雙方的競選總幹事上節目的方式。

另一個引起我注意的是和日本有關的節目。2013年8月,福島第一核電廠發生汙水儲存槽外洩事件,翌月「有話好說」探討這個主題(2013年9月4日播出),(P69)以電話訪談的方式向旅居東京的專欄作家劉黎兒女士做了幾分鐘的採訪。劉對於核電廠相關的知識非常豐富,但她是鮮明的反核派,而且電話訪談中,使用了7次「絕望」的字眼,稍微讓人感覺她的發言情緒化。相較之下,卻沒有介紹日本的擁核立場人士的聲音。

而且,討論日韓雙方對慰安婦問題達成共識的節目中(2015年12月29日播出),3位來賓中雖有台灣的慰安婦支援NGO的成員,卻沒有能夠說明日本立場的來賓;被當成是日本政治專家的政治大學亞洲太平洋研究所的蔡增家研究員也始終以「日本一直在迴避責任」的發言來批判日本。因為這是日本與韓國剛就慰安婦問題達成共識不久後的節目,可以理解台灣人「為什麼對大聲嚷嚷的韓國就讓步、對質樸沉默的台灣就加以忽視呢?」的感受,但是在「客觀性、公平性」上卻會產生很大的疑問;在筆者過去2~3年持續收看的「有話好說」節目中,這是感受最不好的一集。

Q: 慰安婦相關問題的節目中,沒有能夠說明日本立場的來賓是為什麼呢?

陳: 關於慰安婦的問題,打算要讓蔡研究員談談日本的狀況。不過,「有話好說」每次的主題都是在早上11點的會議中決定的,之後才會開始選定當天的來賓,要邀請到適合的來賓有其時間上的限制也是事實。語言也是另一個問題。預算、時間的限制下,無法在訪談後翻譯並打上字幕,基本上所邀請的來賓或電話訪問的對象還是以能說中文的為主。因為公視也沒有駐外記者,討論國際問題時,幾乎只能仰賴台灣的專家,就像巴黎發生恐攻事件時,為了找尋IS的專家,我們也著實吃了不少苦頭。

Q: 核電廠的部分又是如何呢?

陳: 我們也想多多電話訪談日本的專家,但是能夠用中文回答的專家實在難尋。會拜託劉女士,一個原因是她是有名的專欄作家,也想說藉此可以提高觀眾的興致。

★觀眾的參與

還有一點值得注意的是,節目的後半段會接聽3~4名觀眾的電話並加以直播的「觀眾參與」。這種規劃稱為「call-in」,是台灣的商業台在時事談話節目中一直以來普遍使用的橋段。

Q: 在節目中幾乎都會開放Call-in,其目的是什麼呢?

陳: 雖然每次邀請的來賓都是專家學者,不過我認為他們也會有某種盲點。在節目播出經過40分鐘左右時,開放來自觀眾的Call-in,如果對專家有批評的,我們就讓他們說。目的是想在節目中營造一個不是完全可由我們控制的空間。(P70)

Q: 採Call-in現場直接播出,難道不會擔心出現「禁播用語」或極端的情緒發言嗎?

陳: 出現不入流的字眼或是挑撥性的發言在比例上還算少,出現時主持人會立刻消音。其他的問題則有,特定的幾位觀眾老是打電話進來。例如接到台北的林小姐來電時,我們就會勸她「請下次再來電吧」。其實我們並非每次都開放觀眾Call-in。例如像「缺水」的主題的話,我們會開放;但若是中國在台灣海峽中線設定新航道那樣的主題時,我們就不會開放Call-in,而是讓專家針對議題進行充分討論。

觀眾參與的「Call-in」的威力在先前提到的福島第一核電廠的相關節目中獲得發揮。該節目以專家訪談的方式,電話訪問了行政院(內閣)原子能委員會(負責核能發電廠、核能設施安全的監督業務機關)前主任委員(委員長)。當時,這位前主委答覆說「大家都以為日本的核能管理比台灣好,實際上是相當落後的。官僚主義的弊病相當嚴重」。不過,下半場Call-in時湧入好幾通觀眾的批判「說台灣的公家機關比較先進實在是貽笑大方,到底哪邊才是官僚主義」。對於有幾個核電廠正在運轉的台灣來說,一般民眾對於核能行政管理所呈現出的不信任真是一覽無遺。

總結

關於台灣公共電視的時事談話節目「有話好說」的實際狀況,我們透過陳主持人的訪談等作了回顧。我們看到僅有6~7位工作人員,要製作每週4天、1天60分鐘的節目著實不易,儘管物力、預算、人力都不足,「有話好說」仍為達到政治的獨立性、批判性,以及客觀性、公平性而努力。不過,陳主持人本身也認為,在以國際新聞為主題時,能否找到適合的來賓、電話訪談的對象可說是今後要面對的一大課題。的確,媒體處理與自己國家直接相關的國際問題時,即使是先進國家也未必能夠顧及報導對方國家的主張。不過,對於以客觀性、公平性為節目製作基本理念的「有話好說」來說,例如在日本相關的報導上,至少可以聯繫實質上的駐台的日本代表處「交流協會」,或是聯繫有許多精通台灣問題的日本人專家參與的日本台灣學會,確保能夠闡述日本立場的來賓或電訪對象應是不可或缺的。如此一來,即使在國際新聞的領域上也就更能夠期待實現「客觀性、公平性」了。(P71)(山田賢一)

注:

1 1993年由李濤擔任主持人開始,是時事談話節目的蒿矢,曾經非常受歡迎,但因「親國民黨色彩」過於濃厚,近來收視率低迷,2014年被同樣是時事談話節目的『黑白相對論』,然後再被『少康戰情室』取代。

2 2004年5月2日的自由時報。

3 王金平立法院長為了回應被質疑背信後由高等法院判決無罪的民進黨幹部的請求,涉嫌向法務部長(法相)關說不要上訴,因為檢察總長向馬英九總統報告,經由媒體披露乃為本事件的起因。馬總統想藉此機會開除對立的王立法院長的黨籍而展開行動,王立法院長也為求確認黨籍存在提起民事訴訟,成了名符其實的黨內鬥爭。之後,檢察總長連續3年監聽民進黨幹部,甚至監聽立法院總機電話的事情浮出檯面,輿論強烈批判檢察總長的行為是馬總統的權力濫用,馬總統的支持率急速下滑,王立法院長也因勝訴而保有黨籍。

4 中國的盲人法律專家、人權運動人士。在故鄉山東,因中國實施一胎化政策時「強制墮胎」而開始參與人權運動,2006年因「擾亂公共秩序罪」而服刑。2010年出獄後遭軟禁在家,2012年4月下旬趁機逃出,在友人的協助下逃進遠在600公里外的北京的美國大使館。之後,在美中交涉後得到認可前往美國。

5 根據筆者當時訪問鄭同僚董事長的內容。

6 詳細的部分請參照拙作『放送研究與調查』2011年6月號「動搖的公共廣電的「政治的獨立性」。

7 公共電視依據公共電視法的規定,現在,每年獲得9億元(約32億日元)的來自預算的政府捐贈。除此之外,公共電視雖然有來自捐款等其他收入,但是佔總收入一半以上的捐贈有一半遭到凍結,對於製作節目會造成非常大的影響。

8 2015年公共電視主頻道的平均收視率是0.14%,詳細部分請參照:http://info.pts.org.tw/open/data/2people/2015/2015_1-12PTS.pdf

9 『NGO觀點』是一個介紹台灣的環境保護等各種NGO團體的主張或活動的節目,本來是在週六播出,因為『有話好說』播出次數減少而改為週四播出,後來因為成本考量及收視率偏低而停播,『有話好說』則增為一週播出四次。而且,為了導正台灣媒體報導一般都偏向總部所在地的台北一帶的問題,『南部開講』播出的目的在於介紹南部的新聞、話題。最初是週日播出,現在則是週五播出。

10 三立電視台本來是親民進黨的電視台,但現在的經營團隊強力傾向將電視劇推向海外,甚至行銷到中國,誠如「前言」稍微提到的,2012年時突然停播了不假辭色地批判中國,持續播出10年的時事談話節目『大話新聞』。詳參拙作『放送研究與調查』2013年5月號「對中國的「顧慮」持續升溫的台灣、香港媒體(上)」。

11「藍軍」指國民黨、親民黨、新黨等,代表著具有較強的中國意識,傾向藉由和中國協調的過程中得到更多經濟利益的政治勢力;而「綠軍」則指民進黨、台灣團結聯盟等,帶有強烈的台灣意識,對於經濟上被中國磁吸有著強烈警戒心的政治勢力。2014年因「太陽花學運」崛起而成立的「時代力量」等新政黨,雖然對於舊勢力的兩黨有所批判,但從台灣意識強烈的觀點看,比較接近綠軍。
[3] JCS15, [爆卦] 勞動部長郭芳煜 20160630有話好說逐字稿, PTT, 2016-07-01
     https://www.ptt.cc/bbs/Gossiping/M.1467337874.A.FB6.html
     https://disp.cc/b/163-9uo6
影片中台語內容在逐字稿內皆以國語表示 請見諒

不上色,自己看

https://youtu.be/FFrCi5Qyt7I

陳信聰:觀眾朋友你好,今天行政院院會正式通過勞基法修正草案,草案的意思,就是說還要送立法院啦。

不過,行政院今天正式通過,其中大家最關心的國定假日七天到底要不要放呢?在昨天之前都說,吼,現在勞工喔一開始那928教師節可以放假,啊接下來還好幾天可以休,今天行政院院會正式把國定假日七天,通通刪掉了。

另外一點,週休二日在今年一月一號就正式實施了,今天行政院會通過的這個勞基法修正草案呢,也把所謂的週休二日,二日呢,把它修正成一天呢,叫作例假,一天叫做休息日,也就是所謂的一例一休。

這兩個呢,在這一陣子很多勞工團體呢是極力的反抗,大家把這個勞動部喔,罵到臭頭。可是另外一點,大家會覺得很奇怪,勞工罵,這個很容易理解,連大老闆們都出來罵,大老闆們說,喔你如果這樣修,我加班費呢會大漲,你一直給我加碼,我這個企業已經經營不下去了,如果你真的要這樣玩的話呢,

大老闆說,我也要走上街頭。

勞資都罵翻,到底這個法是怎麼修的,什麼叫做一例一休,為什麼七天假,要把勞工的假砍掉呢?今天,我們透過獨家專訪的方式,訪問到勞動部長,這整個法案最最最大的關鍵人物,郭芳煜郭部長你好。

郭芳煜:主持人好,各位觀眾朋友大家好。

陳信聰:先說七天國定假,太不夠意思了本來(這句意思應該沒錯)我們可以放假放七天,你把我們砍掉是什麼意思?

郭芳煜:我先跟大家說明一下這七天齁,這問題是怎麼來的,大概在520以前,就是以前舊政府的時候啊,他推動週休二日,把原來兩週84小時的工時,減為每一週40...40個小時,那時候的配套,就是說你從84,兩週84到變成一週40,你其實每一個月喔,已經減了八個鐘頭,所以一年減了13天差不多...等於13天,所以他們認為那時候配套,

就應該要去追求,國定假日全國一致,那全國一致的國定假日以內19天,如果要恢復到跟公務人員一樣,就是12天差了7天。

所以剛才講我們把工時減下來,如果扣掉這七天的國定假日,其實勞工朋友在這一次的修法的過程當中,其實還少了六天的這個工作時間,所以他們認為說這個是合理的,所以那時候的配套是這樣。

好,新政府上台以後,發現原來這樣子的想法沒有辦法落實,為什麼?我這裡給各位看一下齁,沒有辦法達到週休二日這樣的目標,為什麼?

原來一週40個..40小時嘛,如果每一天8(*)5(=)40,一天8個鐘頭,

勞工朋友就會有兩天的休息啦,結果勒,有很多聰明的老板,他透過每一天的工時啊,他的安排,譬如說,像企業A他是你看,每一天是做工作6個小時40分鐘,然後他排到六,禮拜六,只有休息一天,每一天都縮一點點一點點的時間,像企業B,每一天7個小時,到最後一天5個小時,像這種排班的方式啊,勞工朋友還是一樣七天只休息一天喔,所以原來的構想,希望能夠週休二日,就沒有啦。

所以沒有落實,勞工朋友講說,啊你騙我囉,你原來跟我講說給我週休二日,

陳信聰:嘿啊。

郭芳煜:才把我的那個假拿回去嘛,

陳信聰:嘿。

郭芳煜:對不對,所以我們抗議嘛,我還是工作六天,然後我七天又不見了,所以後來他們抗議以後,我們新政府上台以後講說,沒有落實週休二日以前,七天的假先還回去給勞工,然後我們要解決落實週休二日,透過什麼方式?修法,要修勞基法36條。

原來齁,原來只有修30條,30條就是把兩週84變成一週40小時,以為這個樣子就可以達成週休二日啦,沒有想到老闆用這個方式,結果害的勞工還是工作六天,平白無故又少了6..少了7天的這個..這個假期。

我們現在如果修法,30條修了那個時數減少之外,很重要的要修36條,36條原來是說,7天休1天,現在我們把它改成7天休2天,休兩天,欸,那這樣就OK啦。

陳信聰:我打岔一下,我聽不太懂。你說那個,那張表是老闆們去鑽這個所謂的勞基法法律漏洞。

郭芳煜:取巧啦,嘿。

陳信聰:本來我們都說一天上班8小時嘛。

郭芳煜:對對對對。

陳信聰:啊你把它喬成變7小時,結果我所謂的單週40小時,他就可能禮拜六禮拜天都還要來上班,這個是老闆鑽法律漏洞,跟政府要砍我七天假有什麼關係?

你..政府你就好好去抓這種鑽漏洞的老闆,啊結果你不去抓他,你來砍我假,啊..這樣邏輯是..?

郭芳煜:所以剛才..剛才我特別提到說配套嘛齁,那個時候陳..陳前部長他在全國辦了35場的座談會,勞、資大家都有一個共識說,好,把工時降低,但是國定假日它要恢復到全國一致,為什麼,他想說這樣子算起來,你工時降低以後,勞工少了13天的工作時間,但是你如果扣掉7天的假期,你還賺了6天嘛,所以這個是大家OK的。

沒有想到啦,最後你..你..你沒有辦法得到前面那個配套的那個承諾,結果你7天又被拿去了,所以後來才會我們在修細則的時候,送到立法院,立法院講說不行,所以你這樣子的這個..七天要扣..扣掉這個細則啊,我不予備查。

陳信聰:啊這我了解,但是你說要全國一致,其實包括勞工團體,包括教師團體都一致支持這個全國一致。

郭芳煜:欸,是。

陳信聰:但是全國一致的想法跟做法是說,比如說現在齁,還沒剁之前啦齁,有19天的國定假日嘛齁?

郭芳煜:對。

陳信聰:啊公務軍公教呢,是只有12天嘛,所以我們勞工朋友多公務人員12天嘛齁。

郭芳煜:7..7天。

陳信聰:喔7天啦齁。

郭芳煜:對。

陳信聰:啊勞工朋友說,沒有啊你還有什麼特休假啊,什麼什麼有薪病假啊,什麼有的沒的假啦,還有什麼侍親假,可是那是另外的假所以我們就不談啦齁。

但是你從一個是19天,一個是12天,要全國一致,你是把這邊(勞工)剁下來,剁到剩12天,怎麼不把這邊(軍公教)提上去,啊大家都19天就全國一致了啊,啊你不要剁勞工你去提高軍公教不就好了?

郭芳煜:這個齁,就要恢復到講到民國90年啦,民國90年的時候齁,公務人員先實施週休二日,所以他們的假期就變成把七天改成只紀念不放假,所以他們已經先,為什麼..就是一樣從週休二日有增加休息時間嘛。

陳信聰:是。

郭芳煜:所以那時候國定假日他們就先拉下來,我們勞工為什麼沒有拉下來,因為那時候...

陳信聰:因為,我們沒有週休二日嘛?

郭芳煜:對。

他們週休二日,我們那時候還是雙週84小時啊。

陳信聰:是,是。

郭芳煜:所以勞委會..那時候勞委會就覺得說,啊勞工朋友這樣子不公平啊,對不對,所以你還沒有落實到週休二日以前,軍公教雖然已經變成是..這個..改12天了,我們這裡暫時不改,等到有一天,我們也跟公務人員一樣,也週休二日了,大家就拉平嘛,公平嘛,對。

所以這一次,改成40小時以後啊,欸這個契機出現啦,以前是..不公平嘛,84跟他們才..他們才80嘛對不對,所以這次完以後,欸趁這個機會,把國定假日弄成一致,為什麼要這樣子做齁,像現在很多人反映啦齁,一個家庭裡面,有軍公教、有勞工,結果放的假都不一樣,結果他們放假的時候我要上班,我放假的時候他要上班,要想安排一個全家出游的時間都很難。

陳信聰:這個我能理解因為我太太就是老師嘛齁,所以那個928的時候如果你今天不要砍我的這個假的時候,928我可以放假可是我老婆要去上班。

郭芳煜:她要上班。

陳信聰:然後我兒子我女兒要去上學,啊你就是讓他們928放假我就..我們全家就可以去玩了啊。

郭芳煜:如果齁,未來啦齁,內政部..我們現在是..我們現在倒沒有在法案裡面講說幾天幾天啦齁,

陳信聰:OK。

郭芳煜:如果內政部未來..他是全國那個假期的這個主管機關嘛齁,他未來不管他安排幾天,我們就是永遠就是全國一致。

陳信聰:這個等一下我們會再好好談,我們先來看看今天行政院,這個勞基法修法草案啦,我們必須強調草案這個等下到立法院之後還有得戰啦。

第一個,一例一休正式通過了,說每7天必須要有2天休息,其中一天是例假,一天是休息日,等一下我們再來談什麼叫例假日什麼叫休息日啦齁。

第二個,休息日的工資齁,之前我們有說過,啊奇怪禮拜六日來上班,結果賺得還比平日還要少,一天只能賺五六..五六百塊而已,這一次修法呢是說,休息日工作..例假日是不能工作的喔,休息日工作2個小時以內呢,要給2.33333,齁,就是2又三分之...

郭芳煜:2.34啦。

陳信聰:2.34啦齁。

所謂的2.34意思是說,譬如說齁,你..那個日薪是一千塊啦齁,你另外可以再拿一千三百四十塊。

郭芳煜:對。

陳信聰:的意思啦齁。

郭芳煜:對。

陳信聰:啊現在很慘喔,現在有些勞工是說,你日薪是一千塊,我只給你三百多塊,所以它其實..有媒體講說這個是一個大加碼啦,加碼再加碼。

啊如果超過兩個小時以上呢是給3..欸2.666666666,或是2.67啦齁,那休息日的工資呢,這個為避免所謂的零碎工時,你如果做1小時,就要用算4個小時,做5小時要算8個小時,啊如果做9小時要算12小時。

啊不過我想啦,天下間沒這麼好的老闆啦。

郭芳煜:嘿嘿嘿。

陳信聰:不可能說叫你來加班加班那種1個小時的啦,所以這個其實也都多講啦齁,叫你來就是叫你做滿8小時才會給你錢啦齁。

七天假的部分呢,實際上就是砍掉了啦,因為我們勞基法就有講說,欸什麼假什麼假等一下我們再來看看,這個全砍了啦,所以就是說,要不要放這邊沒有講,但是呢,誰來決定,內政部來決定, 到底教師節大家要不要放假,所謂的光復節要不要放假。

我們來看看砍掉哪七天啦齁,我們來看看,第一個1月2號也就是元旦的隔一天,砍掉啦;329,我們革命先烈紀念日,砍掉啦;928教師節孔子誕辰紀念日,砍掉啦;台灣光復節、蔣公誕辰國父誕辰、行憲紀念這七天,通通砍掉,

我們來看看今天行政院為什麼會通過勞基法的修正。


=========進影片========

陳信聰:等一下來看看第五章,什麼叫做一例一休啦齁,但是我先請教部長,啊你實在..其實我有點之前在節目上我有跟你坦承啦,我有點開你玩笑,我說你應該要得到那個諾貝爾獎,

郭芳煜:哼哼呵呵。

陳信聰:因為之前那個吳敦義副總統說創造這個無...

郭芳煜:喔無薪假。

陳信聰:無薪假的人要得諾貝爾獎,我覺得你這個是比無薪假更厲害,就是所謂的全球首創叫做一例一休,啊你就讓我們好好休息好好例假就好了你搞這個一例一休到底要幹嘛?

郭芳煜:所以我先說明一下喔,那麼例假跟休假有什麼不一樣啦齁,大家可能以為,啊例假跟休假還有什麼不一樣,啊你就給他定義說就是說給他休息就好了

陳信聰:你就給我休息就好了啊。

郭芳煜:但是勞基法裡面,定義啦是在定義的問題,公務人員的例假跟勞工的例假,不一樣。

陳信聰:OK。

郭芳煜:各位看這個手板齁,一般勞工他的例假齁,是不能加班、不能工作,純粹在家裡休息,讓你好好恢復體力啦。

陳信聰:嗯哼。

郭芳煜:公務人員的例假,他根據公務人員的這個..放假的..

陳信聰:我叫你來你就來。

郭芳煜:相關規定,都可以來、可以補修、參加活動,都..給你加班都沒有問題,所以齁,定義上,公務人員的例假好像是我們勞工的休假,就是可以加班的、可以給補充..可以可以補假的,但是我們這裡的例假是完全不能,所以你想看看如果這樣子的話,給他兩例,一個禮拜7天當中,有兩天是完全不能工作、完全不能代班、完全不能調度,可能企業也有問題,勞工也有問題,我今天家裡有事啦齁,請個同仁明天幫我代班一下都不行,為什麼,因為他正好那天是例假,所以例假是完全不能這樣做,所以大家很誤會啦齁,以為說,欸,奇怪啊公務人員例假都可以工作為什麼我不行,對不起勞基法就是這樣規定,所以因為有這樣子的規定,我們才講說,要不要留一天給大家有個彈性的空間啦,所以才會產生說,一例,一休,會不會比兩例好,我花一點時間說明一下好了,好不好。

陳信聰:請請請。

郭芳煜:現在勞工大概分成兩類的人,有一類的人認為說,給勞工兩例好好休息一下,但是,也有很多勞工認為說,我齁..今天我低薪比較低啦齁,我可能需要一點加班,

陳信聰:我賺一下加班費啦。

郭芳煜:啊我要繳房貸啦齁,要買奶粉齁,所以我希望都要來加班,所以你如果說,一例一休是原來我們的第一個版本齁,就像剛才你講的,那個休的那個加班費只有1+1啦,現在目前還沒改以前是1+...

陳信聰:0.3。

郭芳煜:0.34、0.67耶,那很苛刻啊,為什麼禮拜六喔我出來加班,

陳信聰:欸那苛刻也是你們勞動部的函式啊。

郭芳煜:過去函式,我們後來聽了很多勞工朋友以後覺得說真的是很不合理,所以這次,趁這個機會要改過來啦,最不合理的地方在哪裡,禮拜六只能1+0.34、1+0.67,你想看看禮拜五好啦,禮拜五晚上你如果工作到5點半,下班到6點休息,6點開始加班到10點,禮拜六加班怎麼算哪,1+..1是白天的嘛對不對?

陳信聰:嗯哼哼。

郭芳煜:晚上加班是1.34耶。

陳信聰:是是是是。

郭芳煜:所以你看看,禮拜六齁,我出來上班我只拿到一個0.34,

陳信聰:嗯哼。

郭芳煜:對不對,我如果在家裡休息我拿1嘛,我如果出來工作,我拿1.34嘛,不公平。

陳信聰:是。

郭芳煜:所以我們第一版的時候已經把它加碼了,變成2,但是那個2齁,你想看看如果我真的是希望..我是希望加班的人,這個..這個坦白講加班費是不夠的啦齁,是不夠的。

我回過頭講,這兩類的人齁,如果想加班的人,我們是不是也不要讓他沒有機會加班,對不對,所以我們的規劃就是,提高它的加班費的標準,但是我們又怕說你工作的時候會不會過勞,所以我就把禮拜六這個休息日的加班齁,這個時間,把它加..記錄哪裡,記錄每一個月能夠加班的上限46小時,現在我們一個月齁,加班最多不能超過46小時,如果你把禮拜六你出來..在休息日你出來上班齁..出來加班的話,8小時,你用掉8小時的話,46就減8啦,

陳信聰:是。

郭芳煜:減8,如果你四個禮拜都出來的話,4(*)8(=)32對不對,

陳信聰:嗯哼。

郭芳煜:那你46小時減掉32就只剩下14小時,這14小時只能在平常禮拜一到禮拜五加班,所以老闆因為這樣他有那個Quota的限制齁,他就不會齁,恣意妄為叫你..動不動就來加班,第二因為提高標準以後啊,他的..付出成本高,他也不敢叫你出來加班,但是對於我們勞工來講,如果你願意加班的人,

陳信聰:你可以拿到比較多..一點的加班費。

郭芳煜:你可以..拿到比較多的,但是我們又保障你不會超過46小時,身體健康,比較好。

第三個就是,有的老闆很苛刻喔,禮拜六休息日叫你出來1個鐘頭,然後就叫你回家啦,

陳信聰:就給你1個小時的。

郭芳煜:欸對,那老闆欸,我們的勞工朋友從家裡出發要時間,一整天的工..一天的家裡的安排什麼都受到影響啊,所以我們才會想說第二層保障,讓他未滿4小時,以4小時計,未滿8個鐘頭,

陳信聰:以8小時計。

郭芳煜:以8個鐘頭,未滿12個鐘頭,以12小時計。

好,這個是想加班的人,不想加班的人,他想說我就是要休息嘛,我也不想加班嘛,這就是勞團他們認為說你不應該有一休一例啦,你應該是兩例啦,對不對。

好,我們現在這個我稱它為2..一休一例的2.0版啦齁,2.0版。如果我這個2.0版可以照顧到剛才那個想加班的人,我又可以照顧到二例的人啦。

用什麼方式?

因為加班需要員工的同意嘛,所以我們一定要給他很好的勞動..這個這個檢查,包括說老闆說某某某你今天加班好不好,他不敢..不敢說NO啊,對不對,

陳信聰:當然啊。

郭芳煜:對啊他想說老闆這樣講,但是我實在是不願意加班嘛,我不願意出來休息日加班嘛,那我是..我就可以打我們的..電話,我現在..準備啦齁,這個法通過以後,我在勞動部就會設一個4碼的電話,像台北市政府那個4碼電話,1955,你任何時候你匿名沒關係,你只要打電話來,我們馬上處理,馬上去發動勞動檢查,所以讓他知道說如果不想加班,我自然就可以不用加班。

陳信聰:我是建議你用1925啦,哩就摳偶(你很可惡)這樣啦。

啊..沒有啦...

郭芳煜:但是..那號碼不知道申請的到還是不行啦齁。

陳信聰:沒有啦可是你這樣講,我我...

郭芳煜:我簡單說啦。

陳信聰:一..一開始聽我覺得說你講得很有道理,可是...中間那我覺得怪怪的你知道怎樣怪嗎?我們再釐清那個那個所謂的例假跟休息日的定義啦,在勞基法裡面,例假日是不能動,

郭芳煜:對,不能動的。

陳信聰:除非天災地變、意外事故、重大事件,然後我如果叫你來呢,叫你這個勞工在我所謂例假日來加班,

郭芳煜:不是,例..例假日不能加班,休息日才加班。

陳信聰:那還是有啦,但是你要補他一天,再給他加倍工資,現在的規定嘛齁?

郭芳煜:你說例假日喔?

陳信聰:例假日。

郭芳煜:沒有,只有天災事變才可以,沒有天災事變..天災事變突發狀況的話齁,連這個都不行!

陳信聰:沒有啦,你說那個跟事實不符,我..我..我現在齁,說難聽點,禮拜六日兩天都來加班的人太多..太多數了啦。

郭芳煜:這就是齁,我們現在勞檢齁,比較沒有檢得那麼落實啦,不然的話,依法論法,像這個例假日出來,除了什麼,大颱風大水災地震啦,那就叫什麼..就是...天災事變。

陳信聰:我們先不談這個草案啦齁,因為還沒真的立法通過嘛齁,現行的勞基法,禮拜六是休息日?

郭芳煜:是。

陳信聰:禮拜天就是例假日?

郭芳煜:例假日。

陳信聰:所以我禮拜天絕對不能加班?

郭芳煜:對。

陳信聰:老闆用什麼理由叫我來加班..

郭芳煜:違法。

陳信聰:老闆都是違法的?

郭芳煜:違法,只要他..他..你來..你來檢舉的話我們馬上去查,然後就違法。

陳信聰:啊哪有可能,大家都嘛禮拜六日在加班。

郭芳煜:所以說,以..以後我們要加..真的要加強勞檢啦,以後就是...以目前也是這樣啦,未來如果是一例一休的話對不對齁,還是一樣只有休息日,可以用我這個1.0版的1+1.33、1+1.66,這個標準讓你多一點的加班費,然後你..你可以在禮拜六來休息日來上班,來加班,禮拜天,不行,休息,一定要休息。

陳信聰:那為什麼不用另外一個方式是說,我們兩天都用例假日,當然要有嚴格的加班的規定,然後呢,如果你叫我禮拜六或禮拜天來上班,你除了要給我2.33、2.66的所謂加倍的工資之外,你再補我一天,這樣不好嗎?

郭芳煜:這個概念齁,就不是二例了啦齁,就是二休啦,

陳信聰:你就再多補我一天。

郭芳煜:二休啦,要不要給補休齁,這個說實在以目前來講,能夠補休的大概只有天災事變那個才能夠去補休啦,這個可能齁,可能在要改..要修改這個法令之前要建立共識,更加的困難,因為補休的概念齁,真的有時候對勞工來講..嘖,到後來也沒時間補休,那個..那個整個...

陳信聰:看得到吃不到。

郭芳煜:就被沒收啦,你要在延伸到去談補休的事情,這複..這個..問題又複雜度會又更..更大。

所以你如果說兩天齁,兩例變成兩休,這個對勞工的影響會更大,為什麼,大家都知道嗎,像勞工是弱勢,剛才講的一休,都已經很..很難落實了,

陳信聰:是。

郭芳煜:你現在兩休,那不是更給..老闆更大的空間,那勞工搞不好真的是連7天休1天都休不到。

陳信聰:啊我休不到我就去跟你那個部長申訴啊,

郭芳煜:對,

陳信聰:說我這間公司,我這麼多假都沒辦法休。

郭芳煜:所以..所以說以目前來講齁,你如果今天擔心講的話,所以我這裡要特別給大家看,像今天的..的評論啊,你看我念一下齁,所以我們已經認為這是現階段最能夠平衡勞資權益的折衷作法,就是

陳信聰:一例一休。

郭芳煜:一例一休的2.0版,就是這個..這個提高加班費的這個2.0版,我們之前提出來那個..那個兩倍的,

陳信聰:那是蘋果的社論耶。

郭芳煜:今天的。

陳信聰:不是..不是你寫的齁。

郭芳煜:不是不是不是。

蘋果社論很..也很嚴格的,前兩天也是批我們批得很那個,很嚴重的。他都可以看到我們的新版以後認為說,啊這是齁,真的到目前為止,你們所能想出來的,我剛才講說,為什麼在兩例,跟一例一休的1.0版當中,要找一個既能夠讓二例的人可以符合他們的需求、達到目的, 然後又可以保障想加班的人可以有比較高的收入,就是同時有彈性,而且可以關注到..注意到勞工的自主性,所以我認為這個是..真的是..就是他們所說的目前最好的方式。

陳信聰:我們來看看蔡英文總統今天在巴拉圭的時候呢,也談到說今天勞基法修正草案呢,這叫做是進步立法啦齁,那蔡英文是挺一例一休的,一例一休呢蔡英文說這是行政院努力要把週休二日方案落實在勞工,這次修法是朝進步的立法,朝向週休二日的具體落實,希望能夠改善過勞的問題。

如果真的是像部長,或者是總統所說的這是一個進步立法,為什麼有那麼多的勞工團體出來批評說這個是勞動部在玩弄文字遊戲,是在呼嚨勞工,不但不會減少我們的工時,恐怕會因為一例一休,使得大家的工時大量的增加,我們來看看。

==========進影片===========

陳信聰:所以部長你的2.0顯然很多勞工團體是不領情、不接受的。

郭芳煜:可能不是不領情、不接受,我是覺得是不了解啦,因為之前我們提出我們的第一個版的時候,他們大概認為說我們的XX(這邊說什麼聽不懂)是不夠的嘛,我覺得這個新法就..當然徒法不足以自行啦齁,我們必須要有些..有些配套,那麼配套之前我想宣導很重要,讓勞工朋友他們了解,我覺得剛才為什麼總統會說這是一個進步的立法,我最少我就覺得說第一個進步是,最少我們真的是把,過去520以前政府所留下來的問題,就是沒有落實週休二日而產生七天假的問題,利用這次修法把它徹底解決,我們真的是百分之百都落實到週休二日。

第二,我們把的這個國定假日啊,全國一致這個目標也達到了。

第三,把不合理的加班費的給付,剛才講的像休息日,為什麼過去只有,你出來跟沒有出來差0.33、0.34、0.67,不合理嘛,未來齁,勞工朋友就很清楚了,你..你週間的工作,譬如說禮拜一到禮拜五晚上加班,你大概除了白天的1以外,那晚上可以拿到1.34、1.67,禮拜六也是一樣,你除了原來的一天以外,你也可以是1.34、1.67,所以大家就很容易明白,齁, 這個..給付合理化,然後同時又有其它的配套包括,為什麼我們要把你的加班的時數,把他記錄在..到一週的這個...一個月的46小時之內,也就是讓雇主齁,他可以減少,他..恣意妄為隨便就叫勞工說你出來加班,

陳信聰:就增加它的成本啦。

郭芳煜:增加成本,而且..就是影響到他46小時他總工時..加班工時的限制。

陳信聰:那這樣部長我請教你啦齁。

郭芳煜:你說。

陳信聰:不好意思我們很會記一些有的沒的啦,蔡英文在選前,這個之前我們有談到齁,她提出來勞動政策六大主張啦齁,這個其實你上網都還可以找得到,她到底要做什麼勞工的政見呢,第一個要縮短勞工年總工時,等一下我們會看到,台灣如果算在全世界呢,我們排名不是第二就是第三,工時超長的國家,所以蔡英文說一定要把這個工時縮下來,一定要把這個所謂低薪的問題解決掉,然後呢,要支持青年中高齡就業,然後立法等一下我們談非典就業的問題啦齁,保障過勞,啊我們過勞死的人實在有夠多,雖然我們認定的標準是很嚴苛的。

所以我要請教你,本來我是週休二日,我禮拜六日我就是理所當然休息嘛齁,在家裡抱小孩看電視,結果你搞這個一例一休,使得老闆們說,欸,勞動部跟行政院就說有一個休息日可以來上班,我就是多給你一點加班費,那不是讓我們的工時更加增加嗎?

郭芳煜:不會啊,你現在週休二日以後,第一個我們的這個..這個把禮拜六週..這個休息日的時間,就把它記錄46小時之內嘛,

陳信聰:OK。

郭芳煜:對,所以他..他的加班其實就是被限制住了,第二,你週休二日,很明顯的就是..整個時間就降低了啊,對不對,你本來是兩週84小時,現在一週40小時嘛,對不對,所以你看...

陳信聰:相較起去年,我們的總工時會減少。

郭芳煜:你工作時間減少了。

陳信聰:OK。

郭芳煜:加班時間限制住了,

陳信聰:46小時。

郭芳煜:對,

陳信聰:這個天花板就封住了。

郭芳煜:已經限制住了。

第三,我們可能再加上其它的這個配套,譬如說84條之1的我們的檢討,我們勞動檢查,讓所有的這些..這個超時工作不能夠,這個讓老闆這樣子一直無限制的增加,然後讓老闆不能夠這個..自己用責任制,來..這個讓勞工以為說他可以無限制的增加他的工作時間,其實這些如果多管齊下的話齁,當然過去那種..比較大家..沒有受到管理的這種工時的問題,一定會往下降的。

陳信聰:那部長你剛剛也談到,就徒法不足以自行啦齁,我要請教你,我們真的也很感謝台灣之前的首富郭台銘郭先生,適時出來跟政府嗆聲啦。

他說,沒有啊,我鴻海不曾在給人加班費啊,禮拜六工程師都是自願來加班,我一毛錢都不給他,我就說,啊你這樣難怪可以當首富,你一毛錢加班費都不給人家,結果新北市政府說,喔好,你自己說你沒有給加班費我就罰你,兩萬塊。

鴻海在台灣至少有一萬個員工啦齁,我們如果用一萬個員工來算,鴻海的薪水大概不會是最差啦齁,雖然不是說非常非常好,如果說他一天加班費該給一個員工兩千塊的話,一萬個員工他一天加班費不給,他就省了兩千萬,一天而已喔,我們的政府明明知道說,欸,你沒給人加班費,給他罰多少,兩萬,他一天能夠省多少,兩千萬,拿兩萬出來送給政府,欸,他還賺很多耶,我們來看看,不過其實郭台銘自己也有點搞不太清楚他到底自己是怎麼給人家加班費,郭台銘自己講說,很多工程師禮拜六自己來加班,他是自願的喔,我一毛錢都不用給他喔,現在的法令說公司平日如果不給人家加班費呢,是違反勞基法第24條的,那罰款基礎呢,新北說,啊你第一次被發現,首罰兩萬,然後呢逐次增加五萬、八萬、十五萬、三十萬,就算到三十萬其實也真的是九牛一毛啦齁,勞檢結果呢是說其實呢,他不是禮拜六他是那個..一般的工時呢沒有再給人家啦齁。

那從這個例子我就說,好啦你不要講說什麼1.33倍、2.33倍、2.66倍,或者什麼那個46個..小時加班天花板啦,或是什麼單週40小時這個所謂的工時限制啦,我就是違法我就是讓你罰兩萬你是能拿我怎麼辦咧?

郭芳煜:所以說這..這裡面就出現兩個問題嘛,第一個就是說罰則太輕啦,兩萬到三十萬齁,真的是太輕,那麼..我們有計畫在這一波這個修法完成之後,要再去徹底的就勞基法相關的這些規定,包括剛才講的加班的總時數是不是,有沒有什麼空間可以調整啦,那麼罰則是我們檢討的項目之一,但是罰再多...我想大概..因為現在目前兩萬塊我們已經可以按次來罰,但是就是...

陳信聰:按次就罰到三十萬而已啊。

郭芳煜:對,沒有,你一次三..你如果說..不是說按次三十萬,這是上限啦,你如果說我一個禮拜去一次,一次就五萬五萬五萬,無限次都可以增加這樣子,如果你到後來是三十三十的話,三十三十三十的話那加...

陳信聰:啊一個禮拜去一次,一次罰五萬,一個月也罰你四..二十萬而已。

郭芳煜:所以還是不..還是不會很多嘛。所以第二就是,這個罰則,我們未來檢討去把它提高,這個第一個齁。

第二個,罰的方式,現在是按每一次去,啊逐次嘛齁,未來我們曾經想過要不要逐..按人頭,或是用按件,譬如說你這裡面有一百個人,欸,抱歉齁,你就是..這一百..一百次..一百個單位喔...

陳信聰:就是五乘以一百,

郭芳煜:對,如果是這樣子的話,

陳信聰:就是五百萬,三十乘以一百...

郭芳煜:但是這種方式齁,我們構想啦,可能還是要經過法..這個相關的法務,這方面的研究啦,我們說如果這樣子的話,可能就會有不一樣的效果,對不對,這個是罰的標準。

第二個就是,現在看起來如果他今天不是自己出來講的話,可能我們還不一定知道,所以講了以後新北市去看,欸果然有這樣的情形就罰了,所以可見,勞動檢查相當重要。

陳信聰:那就好像說你那個,啊這樣比喻不太好啦齁,林全院長說,欸,那個郭部長,禮拜六禮拜天,你是不是可以自願要來加班呢,啊你就說,對,我真的自願,啊你是要怎麼抓他?你沒辦法啊。

郭芳煜:沒有啊,這..這..如果是禮拜天來的話,我們只要我們的..我們的檢查員到說,欸,你這..今天是你的例假日,你在上班,啊就是違法啦。

例假日不能上班的!

不像你剛才講說天災事變那個才能夠,才能夠出來..出來上班。

陳信聰:那我..我要如何相信政府,在這個勞基法草案修正之後,真的會加強勞檢,就像我剛剛講的,是您這樣講我們才知道例假,不一定是禮拜天啦齁,因為例假..如果是例假,但通常會是禮拜天啦齁,

郭芳煜:不一定啦,雙方面議定啦。

陳信聰:如果是例假,我來上班,除非是什麼921地震那一種的啦齁,我來上班,老闆就是違法,可是我剛剛講,太多太多勞工是禮拜六禮拜天都來上班的,而這個情形幾十年過去了,政府也沒有什麼勞檢、也沒有什麼抓,也沒什麼企業被罰,這一次罰他還是郭台銘自己講出來的,我又如何能相信你那個所謂的一例一休實施之後,就真的按照勞基法的那個理想,真的會實現。

郭芳煜:所以看起來齁,我們這個目前這個一例一休未來成敗的關鍵喔,真的可能就在勞檢,我跟大家說明一下齁,過去齁,我們勞檢的重點是在安全衛生檢查,對於勞動條件的檢查像工資、工時這些檢查齁,過去人力真的是不足啦,但是我們從去年開始,我們去爭取到了三百二十五個勞動條件的檢查員,啊..去年就單單一..欸大概七個月的時間,我們大概檢查了有..大概四萬九千多間,所以今年大概會有百分之三十的成長,那我現在已經跟人事總處那邊齁,去跟他爭取,我說看能不能齁,勞動檢查員由現在的安全衛生跟..加上勞動條件加起來七百多個人,我說第一階段,最少能夠增加到一千個人。

陳信聰:欸你們勞檢也很多是約聘派遣的耶。

郭芳煜:不行。我們的勞檢齁,因為公權力的行使,所以過去安全衛生檢查都碩士以上,有專業有..這個相關的科系畢業才可以,啊現在因為人力膨脹的關係喔,他也必須是要..欸最少是..是聘用..是聘用所以,他是公權力的行使,所以一定要是我們自己聘用以上的人員啊。

在質的部分,我們要求很嚴格,要加以訓練,量的部分,第一階段先到一千個人,一千個人齁,我用一個..一個一個換算方式可能各位比較清楚,如果有一千個勞動檢查員的話,大概就可以服務大概一個人可以服務一萬個人,一萬個勞工,這是什麼標準,這是已開發國家的標準,現在目前七百多個人齁,大概一個人服務一萬五千個人,這個大概是工業化的標準。

陳信聰:我們依據這個可能是比較舊的資料啦齁,這個是應該也是勞動部的資料,是103年勞動檢查年報,我們那個時候在103年只有520個勞檢員,

郭芳煜:是。

陳信聰:台北90個,高雄95個,然後呢檢查次數在103年是查了12277廠次,但是呢,這個當然廠次的查成數呢是少的啦齁,可是不合比例呢,不合格的比例高達三成五喔,包括延長工時工資、延長工作時間,然後呢那假日工資沒給例假日來上班的等等的。

勞檢,所謂的勞檢就是說齁,勞動檢查員到你這間公司說,來,你上班記錄通通拿出來看,有沒有違反勞基法什麼什麼哪我就重罰你齁,啊不改善再繼續重罰,其實公司就被勞檢很多次啦齁。

但是我要請教齁,成效真的不好啦,啊就算你從,你剛剛談是七百多個增加到一千個,增加三百個,就可以確保勞基法可以真正落實嗎?

郭芳煜:可能要多管齊下啦,剛才講說檢查其實不是我們的目的啦,我們前端就應該,第一個,我覺得老闆喔,這些企業老闆喔,他也需要了解什麼叫勞基法,勞基法的規定什麼叫違法,很多老闆其實不是很清楚,我們去勞檢或事先我們就叫他們先來大家講習齁,才恍然大悟說,喔,原來這個不能這樣不能那樣,其實這個情況是逐年在改善當中啦,你這個103年是那個時候喔,其實勞動條件檢查還不是主力啦,那時候是安全衛生檢查比較多嘛,工安的部分,從104年以後,去年開始以後啊,我相信這個情況啊,

大概會逐年的越來越好,為什麼,因為這個基本上它是一個累積的效果,雇主也會進步、檢察員也會進步、勞工的意識也會抬頭,所以慢慢的其實這個..這個氛圍一起來以後啊,我覺得大家會重視,然後慢慢的覺得說,欸我應該要做這些事情,所以我是對..我是比較樂觀啦齁,

陳信聰:所以這個是勞動檢查一定要搭配出現。

不過我們再來談一談所謂的,台灣的勞工是不是假太多,之前蔡英文蔡總統在選前的時候因為這樣子的談話被罵得很慘很慘,可是現在呢,七天被砍了,所以難免說社會觀感說,啊是不是真的我們的政府嫌我們的勞工,假太多,所以國定七天假又把它砍掉,一個最大的問題是這個禮拜一的時候,七大工商團體很少一起出來開記者會,跟政府嗆聲,說啊你七天假反反覆覆,本來說沒這個七天假,郭芳煜上來呢又說有要給這個七天假,結果呢七大工商團體說,你如果真的敢放這七天假,我就要凍結一切的勞資協商,甚至呢賴正鎰,商總理事長他說,如果你真的這樣子,不管是工資的部分或者是工時的部分,假的部分一直對老闆這麼惡劣的話,那老闆們要走上街頭抗議,大老闆的手法有道理嗎,來看看。

==========進影片==========

陳信聰:不過部長當然其實在華航大罷工之後大家都知道如果是勞資真的極端的對立,真的對大家都不是很好啦齁。

郭芳煜:不好,是啊。

陳信聰:可是說實在現在勞資對立的情形是算嚴重,因為那個老闆們都覺得說,啊你休太多假啦,這樣就沒效率、沒競爭力啦齁,啊薪水拿太多啦齁,啊然後勞工就說,啊這些都慣老闆,動不動就要威脅要出走,要走就走啊,

其實你也走很多出去了齁,不過這都是有一些情緒化。

不過還有一個情緒可能我講了你也不要生氣啦齁,說實在有很多很多勞工團體,批評勞動部不叫做勞工的勞動部,叫做資方的資動部,我舉這個例子啦齁,剛剛我們也談到,台灣的平均工時真的是高到嚇死人,新加坡當然是最高的啦齁,兩千三百多個小時,這是一年喔,那台灣是大概除了新加坡之外呢是兩千一百多小時,所以我們的工時真的是很高,那我們的GDP也沒有人家好啊,對不對,人家..你看人家日本、加拿大、英國、德國,工時那麼短結果人家經濟表現那麼好,再來我們來看看,在我們工時已經那麼長的情境下又砍這七天,先不談什麼全國要一致,要往上拉還往下調,真的我們工時太短所以要砍這假嗎?

郭芳煜:我一直不太贊成用砍這個字啦齁,這個假其實它不是砍的,它是原來就已經規劃是說要全國一致,配套是說,你這個假是會反映在工時的減少,從80..兩週84到一週40小時,裡面,都已經把它算進去了,還會少掉六天嘛齁,所以它原來它不是砍的,這次為什麼是..先會..會被砍是當初去年的時候就講說前提是要落實週休二日,所剩下那個時間就從國定假日裡面做調整,然後最後大家就一致,只是後來沒照這樣子去實施,才會產生這個問題,到我們這裡來齁,所以剛才這個工商界的..這個大老闆他們才講說,我們..他抗議我們為什麼把這個假就還給勞工,其實那個是立法院的決議嘛,他說不予備查,叫我們一定要把這個假先還回去。

陳信聰:啊你都已經決定要還了,啊又讓我得而復失。

郭芳煜:對,但是還回去的前提是什麼,當初為什麼有這個問題就是週休二日沒有落實,所以落實之後...

陳信聰:你現在要來落實週休二日。

郭芳煜:落實以後,這個前提就不見了,對不對,當初就講好這個..這個就沒有問題了,啊落實就當初為什麼沒有落實,因為你少修了一條嘛,你已修了30條,沒有修..修36條,我36條這一次修了,完了以後,啊這個假就自然變成全國一致啦,沒有問題,所以我們的假多假少、工作時間、工時的問題不在..不..不取決於在這個地方,而是要在另外的地方譬如說剛才我們講的,我們要在這個總的加班時數裡面去控制,我們要這個一休一例在..在例假裡面絕對不能讓他上班,然後再修的部分,如果說你不想加班的話你就一定要受到保障你就不要加班,你要加班的話我要給你保障,齁,給你保障你就是身..身體也要健康也要顧到,福祉也要顧到,然後你的這個收入要增加,類似像這樣子齁,所以有時候透過齁..透過,第一,一定要落實80..這個兩週8..欸這個..週休兩日,就已經降下來啦。

陳信聰:單週40小時這個一定要落實。

郭芳煜:對..對,一定要落實。

啊第二個就是,很多的這個工..工時是怎麼產生的,就是老闆不守法啦,

陳信聰:嘿啊。

郭芳煜:包括84..84條之一嘛,所以84條之一,我們過去是一年才檢討一次,我現在已經跟他們講說,半年就檢討一次,新的人要申請進來,從嚴審查,已經是舊的目前還有57項齁,每半年檢討一次,如果你的情況已經改善了,

我就馬上給你就恢復到正常的這個勞基法的保障,就不能夠再享受84條之一了。

所以類似像這樣子就是..就一定要慢慢的然後..然後再..再第三是什麼,一定要加強勞動檢查,為什麼,有很多人知法犯法,

陳信聰:啊你剛才說到84條之一就是這個所謂的責任制啦齁,我們來看什麼叫做責任制,責任制就是在所謂的勞基法第84條,那其實之前已經有14類的責任制已經回歸一般工時,

郭芳煜:對。

陳信聰:拜託,所以如果你是美容美髮業你老闆說你是責任制,你說沒有,抱歉老闆你..你違法喔,銀行雇用經理職以上,或是其他像證券商、廣告業這些什麼AE啦這些的,那海軍造船廠的這些員工啦,或是港務局啦、管理顧問通通都是一般制,都不是責任制了,齁,如果說他老闆跟你講責任制這是違法的。

可是,保全、航空的空勤組員、會計助理、不動產經記、事業,還有這些自雇的警衛人員、社服機構輔導員、抽水站操作員,央行首長的這些隨扈、正副總統的秘書長辦公室工友等等,還有34項的人呢,是屬於責任制。

在兩天前,電資工會的秘書長來上我們節目,他說呢整個竹科,新竹科學園區,只有兩家高科技公司呢,有工會,其中一家工會是沒有在運作的,這是一個很荒謬的,第二個,絕大部分的工程師呢,一進去跟這間公司簽約的時候,公司就說,你是責任制沒有加班費,他不會講做到死啦齁,但是你大概會做到死,但是加班費都沒有,就很像我剛入行的時候,我告訴你到現在,媒體幾乎都是說,你是責任制。

欸,從頭到尾都不在這個勞基法84條之一裡面,老闆會說你是責任制。噢,你做廚房的齁,你做廚師,你責任制,齁;啊你清潔員你也責任制。

濫用責任制的問題也是導致這一次華航空服員的最關鍵因素,能解決嗎?來看看。

==========進影片=========

陳信聰:不過部長我也誠實跟你講,很多勞工團體來上我們節目,我都說啊到底我們要怎麼樣改善勞工的處境,他說很簡單,你把這條廢了,84條之一,這什麼怪法爛法,讓所謂的雇主都可以濫用,鑽這個漏洞,不管是這裡所規範的這些人,或者是根本不在這規範,他就說沒有啊勞基法有說有責任制啊,所以沒有加班費啊,因此很多人說,與其讓大家再鑽這個法律漏洞,乾脆這條就刪了修了,我不要去動那個什麼一例一休,就好好把這個84條整個刪掉,為什麼不能刪呢?

郭芳煜:84條之一喔,未來會不會有一天把它刪掉齁,這個坦白講,我也不知道但是或許有那麼一天,但是起碼現階段喔,84條之一還是有它的功能,譬如說,最近醫師要..要要..這個適用..

陳信聰:納勞基法。

郭芳煜:勞基法,他的工時就沒有辦法處理啊,只有用84條之一,所以階段性的它的任務,現在目前還在進行當中,我們現在能夠做的是什麼,就是不能夠讓他被濫用,所以在..

陳信聰:啊它就真的被濫用啊。

郭芳煜:啊..啊就又這樣的話又回歸到就是我們的公權力先伸張嘛,但是你可能會講說,啊你們就查不到嘛對不對,

陳信聰:啊你幾十年都沒伸張。

郭芳煜:啊過去當然是人力的關係,沒有做得很好查得很確實,啊未來這個就是要..要加強,所以我才會講到說人力要加強、質量都提升,然後在加上我們的檢舉專線,對,你..你馬上檢舉我們馬上處理,去處理這個事情嘛,然後第二個,我們對這個檢討,我現在已經密集度從以前的一年...檢討一次,現在變成半年檢討一次,

陳信聰:檢討是什麼意思?

郭芳煜:檢討的意思就是說你已..譬如說你已經是這裡面的適用的對象啦、的項目啦,但是就像那個醫療..醫療像護士他們那醫療服務業,他們適用了以後,我們後來發現說你可以不適用嘛,你的所有環境各方面都已經差不多了,所以我就把你廢掉,所以過去是122項,我們這幾年來已經廢了55項了,現在剩下67項,這67項齁,我們每半年再檢討一次,說不定明年又可以減少到5項,慢慢減少。

第二,新進來要申請適用84條之一的,從嚴審查,你不能..你不能就這樣子。

第三,像華航空服員,他們已經進來了齁,但是他們如果中..中間有部分的人,不願意簽這個,84條之一喔,不是說你來申請之後,勞動部核准你適用84條之一,說所有..員工都適用,不是欸,行業適用以後,員工還要個別跟資方談,談了以後簽下書面的契約,有關於工時怎麼樣約定,

陳信聰:啊華航就是你不簽,我就給你刁難咩。

郭芳煜:啊這次..這次就處理了啊,那天在..在談判的時候,是我主持的嘛,對不對,我也跟他們講說,如果不願意的,你資方不能強迫嘛,曾經被強迫的,你要退回去嘛,就是這樣子,啊如果你心甘情願要做的,大家簽了以後,要送到哪裡,送到地方主管機關,像桃園,送到桃園市政府勞工局,去做核可,以後才能夠真的適用勞基法,84條之一。

所以在執行面齁,你在申請的時候,還包括說,這個檢討,已經..已經納入的檢討,慢慢的把84條之一的功能,慢慢的把它降低,或許有一天真的是時機成熟了,就不要84條之一了,可是目前來講,還是有它的需要啊。

陳信聰:我們再來看看,這個其實我們一直在談這個所謂非典的問題啦齁,台灣非典非..所謂非典就是非典型就業,就是包括派遣啦、臨時工啦、部分工時啦這種的,約聘其實還不在這個裡面啦齁,但是你如果看這數字你會嚇死啦齁,09年呢,大概就只有百分之六點七的勞工呢,是非典,啊然後呢,這個人數呢,節節攀升,一直到2015年因為最新數字就15年啦齁,

78萬的人是非典,啊不用說也知道我們的低新問題沒解決。

勞動部之前的態度呢,是說要立法,那到底是所謂的派遣專章,還是在勞基法裡面去限制,目前還沒有一個非常明確的方向,怎麼解決非典?據我所知勞動部也很多所謂的非典就業人員。

郭芳煜:我用..非典包括..派遣啦、Part Time的啦,我用派遣來..來講好了,因為派遣現在因為人數已經這麼多了齁,所以我們才會想說,這個現象如果是一個趨勢,那你最少要保障嘛,所以我們才想說要訂定一個,派遣勞工保護法,

陳信聰:沒有啦,啊你不是又開了一個門哪,啊你就乾脆把它剁掉就好了啊。

郭芳煜:剁掉齁,有考慮過但是看起來要完全讓它完全沒有,你倒不如就現有的狀況齁,我在想如果派遣勞工保護法,你可以立一個法,讓要派公司,跟派遣公司,負一樣的責任啦齁,那最起碼齁,我這個要派公司,譬如說我台電,我請了派遣公司幫我招募一百個人,如果我的責任跟你一樣的話,那我何必透過你呢,他..他原來想說,唉呀,以後萬一有什麼樣的退休什麼問題的勞檢的問題的話你去..你去承擔,職災的問題的話你去承擔,因為你是雇主嘛,對不對,如果我現在限制說規定說你要跟他負同樣的責任,可能齁,他會知道說,欸,那這是一個保障,對不對,所以說我是覺得,怎麼樣去讓他得到適當的保障,會更重要啦齁。

我們曾經有一個草案出來,你剛才講說勞動部很多,勞動部所屬機關齁,像我們的發展署,過去大概有一千多個人,現在已經我..我..我要他們每一年,要降低百分之三,所以已經降到現在大概幾百個啦齁,我自己勞動部本身, 原來已經幾十個也有,去年大概還剩一二十個吧,我明年的預算全部砍掉。

陳信聰:部本部明年就沒有派遣?

郭芳煜:全部砍掉,我說齁我們就以身作則,我們所有派遣業喔我們就是完全都不要用,欸,零派遣,零派遣,所以這樣子的情況喔,如果他是一個社會必然的現象,我們就必須要立法去保障他們,這個保障包括什麼,包括如果說責任均等,同工同酬,如果是這樣子的話齁,然後又可以把派遣業的管理把它納進來,然後薪資各方面都有一定的標準齁,其實,也不用把它當成洪水猛獸說它,因為事實上他權益受到保障,可能這樣子立法,很好的立法以後啊,可能要派公司那我乾脆自己當雇主好了,就可以啦齁。

所以這個立法我們大概正在草擬當中啦,因為這是總統的六大政見當中..勞工政見之一嘛,所以我們一定要把它兌現。

陳信聰:所以目前勞動部還是傾向說用比較高的門檻來去管理限制派遣的發展,而不是...

郭芳煜:保護,一定要..這個..你說如果做管理這個派遣業者倒不如說齁,我們真的是要..要..要想盡所以辦法來保障這些派遣工的..他的權益。

陳信聰:透過同酬同..同工同酬的這個方式?

郭芳煜:同工同酬、責任均等,所以..所以什麼事都要跟正職的員工一樣嘛,所以說這樣子的話那大概他們權益就會獲得到保障..獲得保障。

陳信聰:不過這一部分可能還是勞工團體會有很不一樣的想法啦,很多勞工團體還是想說不應該出現的就不要出現這樣子。

郭芳煜:欸,還在溝通當中,還在溝通當中,我也是覺得這樣子,就像剛剛的84條之一一樣,如果他是在現階段你沒有辦法一步到位的話齁,

你就追求一個階段性的改善,然後在一定的時間之後,說不定就解決了。

陳信聰:我們再回到一例一休啦齁,之前李健鴻文化大學的老師他說,這個可能會有一個很大的副作用,原本已經週休二日,會不會禮拜六被逼得,真的要來上班。

===========進影片===========

陳信聰:啊這樣不是更慘?

郭芳煜:不會啊,我說跟他..我那個2.0版,就完全它不會有這個情況嘛,對不對,你如果原來就週休二日,真的是休到二日的人,就是剛才我講的我講的好像二例一樣嘛,對不對,我就不用出來嘛,對啊,我如果..如果..如果我們的勞檢可以這樣做的話,

陳信聰:啊我們老闆說,沒關係啊,我就2.33、2.66給你,你就來...

郭芳煜:是啊,啊我..啊我今天我就不來,我就可以透過檢舉也好啊,怎麼樣我就去處理這個事情嘛,這個是說不想來的人啦齁,想來的人,比以前更好嘛,對不對,他本來只拿到0.33,現在是2.34耶,所以來得人更好,不來的人說我是剛才講說2.0版哪,為什麼說我認為是目前是一個最好的方式就是,可以兼顧不想來的二例的人,也可以兼顧想一例一休想加班的人,他都可以透過我們這樣實際的運作,當然前提是,我們所有的公權力下去要有效的執行啦。

陳信聰:總之就是週休二日那二日,你只要來上班必須經過勞工自己的同意,

郭芳煜:同意。

陳信聰:但回到很根本的,當勞資關係不對等,當然部長您一直談到所謂的勞檢的部分要介入啦齁,但是如果還是勞資關係不對等,老闆叫我來我還是得來啊,我很難不同意啊。

郭芳煜:所以..所以我們..我們另外一個機制齁,你現在讓老闆,第一個,他成本提高那麼多他不會隨便叫你來嘛,對不對,

陳信聰:喔,他算盤要算一下嘛。

郭芳煜:第二,我叫你來,啊你的加班時數我就禮拜六..禮拜五就不能加班啦,為什麼,剛才不是講了46小時嗎?對不對,46小時你來一次,就給我用掉8小時啦,對不對,你用4次...

陳信聰:反而是我本來叫你禮拜六來,我算一算啊還是一到五...

郭芳煜:不划算。

陳信聰:一到五來個1個小時就好了。

郭芳煜:所以我說不定晚上加班還更好一點,總是你勞資之間,老闆跟勞工之間,你加班就是46小時,你什麼時候來,我就跟你講說,抱歉齁,我禮拜六禮拜天我不來,老闆算一算,欸不划算,沒關係齁,一樣嘛,你今天這個來或是你就平常禮拜一禮拜五就不能來嘛,所以像這樣46小時我們把它記錄,這過去是沒有的,外加的。

陳信聰:我在最後請教部長,萬一有任何一個勞工,他禮拜六禮拜天,例假跟休息日,老闆叫他來,他不想來,他可以怎麼辦?打電話給勞動部?

郭芳煜:對,我..所以我說要1955未來就很好記,而且我馬上處理,我現在正在建置這個啦齁,只要法一通過我馬上1955像台北市那個那樣,你打電話來,我馬上就處理啦。

陳信聰:非常謝謝勞動部長郭芳煜,郭部長謝謝。

郭芳煜:謝謝。
[4] noworneverev, [爆卦] 今日黃國昌質詢逐字稿 郭芳煜 一例一休, PTT, 2016-07-06
     https://www.ptt.cc/bbs/Gossiping/M.1467805163.A.F48.html
看板  Gossiping
作者  noworneverev (小朋友)
標題  [爆卦] 今日黃國昌質詢逐字稿 郭芳煜 一例一休
時間  Wed Jul  6 19:37:16 2016

剛才5點多黃國昌委員質詢勞動部部長郭芳煜有關一例一休:

PDF檔:http://goo.gl/CwbvTy
          http://marshuang.com/
影片 :https://youtu.be/SFyy10oQoXg


黃國昌:謝謝主席,有請部長,上午針對…

郭芳煜:黃委員好。

黃國昌:我們客氣話就不說了,我們直接切入主題,上午針對兼任教師的部分我有給你肯定,你願意儘速馬上要做,那但是我對你們這次的修法,我必須要跟你說,我失望透頂,我再說一次,我失望透頂,特定是你今天早上接受媒體採訪,竟然用時代力量在禮拜天要辦活動當作理由,說週休二日是不可行,我對於你這樣子的回答我非常失望,我按照你這樣的邏輯,以後任何團體禮拜天有需要辦活動,就代表了這個國家不可能週休二日,沒有關係,我們一樣一樣來盤點。

休息日的概念是不是這次修法創的?對吧?

郭芳煜:是。

黃國昌:我遍查全國的勞工法規,打休息日進去不會出現任何的法律或者是行政命令,你們這麼倉促地創了這個法律的概念,你們盤點過沒有?因為這個新的法律概念配合的修法要有多少?除了你們之前已經承認漏掉的39條之外,知不知道還要修多少法律來配合這個新設的法律概念?盤點出來沒有?你們勞動部推出來的法案是這樣草率喔?法規不改,沒有全面的檢視完畢以前,推出來被人家抨擊,然後才再說請別的黨團來幫忙提案,除了39條以外還有沒有別的?還是沒有盤點完?沒有盤點完說沒有盤點完。

郭芳煜:請委員指教。

黃國昌:你們自己回去盤點,你們自己回去盤點,等到法案送到委員會來的時候,我一定好好跟你們指教。

這個圖是你們勞動部上一次在立法院做專案報告,我知道那時候你還不是部長,部長是前陳部長,顯現出來的是什麼?台灣實質的薪資水準從1998年4萬6到2014年4萬5,這個數字不是我捏造出來的,是你們勞動部提供的;經常性的薪資到3萬6,有很高的比例都是靠加班費,所以你可以清楚地看得出來什麼事情,清楚地看得出來是:過去十幾年台灣的GDP不斷地漲,但是實質薪資水準大家說沒有漲,反而往後跌。

在另外一方面,這也是你們的圖,這是台灣的平均工時,2135小時,跟日本、美國、加拿大、法國、德國、英國比起來全部都高,所以台灣是薪資低工時長的過勞之島,這個我相信你都知道,這是為什麼很久以前大家就開始說一定要週休二日,一定要週休二日,工資是一個問題,工資我上次跟勞動部對的時候,你已經答應過我了,今年年底以前基本工資法,最低工資法要提出來。

郭芳煜:草案是。

黃國昌:對,好那我們拭目以待,時代力量黨團的版本已經提出來,我希望你提的比我更好,只要是對勞工有幫助的,我都不堅持用誰的版本,最後過的法律能夠保護勞工最重要。

這是你前任的部長,他在卸任以前他怎麼說,他講兩件事情,第一個:他反對恢復7天假,社會抨擊,然後那個時候在立法院裡面大多數的同仁也抨擊他,他那個時候態度之傲慢我相信大家都記憶猶新;他還講了第二件事情,他說未來可以修法,就每週有一天例假再加一天休息日就可以落實週休二日啊,所以你們一個例假一個週休二日是蕭規曹隨,從陳雄文那邊學來的是不是?是不是?

郭芳煜:那時候我們的這個幕僚單位就已經在規劃了。

黃國昌:沒有啦,當然現在很多中國國民黨的委員突然跑出來捍衛週休二日,我個人是覺得很荒謬啦,前幾個月他們在幹嘛?前幾個月在幹嘛?先交代清楚嘛,那當然現在願意悔改,想要捍衛勞工的權益,即時加入也可以啦,但是前面在幹嘛要交代清楚嘛,要不然就會讓人家感覺到什麼,換位置換腦袋,在做政治鬥爭嘛,根本就不是真的要捍衛勞工的權益嘛。

為什麼之前這些事情很重要?2014年《過勞之島》這本書出來以後,來我來盤點:4月23號一堆立法委員提案,每週兩例假;10月1號又有一堆立法委員提案每週兩例假;10月15號還有一堆立法委員提案每週兩例假,那這些曾經提案過的立法委員在立法院公報裡面都有資料,我們未來到委員會審查的時候我再好好解釋一下,他們是不是覺得到2016年的時候,台灣的整個勞工權益狀態突然變好,2014年支持兩例假到現在變成一例假一休息日他們可以接受。

這個是蔡英文總統的政見,我非常支持她的政見,我也希望在國會裡面跟她一起奮鬥,把這些重要的全部都落實。

這個是你前面的說詞,你自己說了什麼我相信很清楚。來,一例一休,把工時挪到禮拜六,稍微調整一下算出來是什麼?在網路上非常多了啦,各式各樣的試算表,工時沒有實際地縮減,薪資還是沒增加,這是一個例子;這是第二個例子,來,勞動部,針對這個狀況你們現在有什麼對策?

郭芳煜:我們現在休息日是提高這個…

黃國昌:對啊,我知道嘛,你現在...來,底薪2萬、獎金津貼3000、加班費3000,實領26000,現在是你們的一例一休,算出來我還是什麼,我還是26000,完全符合什麼,完全符合你們一例一休新法勞動基準法的規定啊,你要怎麼處理嘛,你的想像就很簡單嘛,就是雇主其他的東西他都不會調,然後禮拜六你來上班的時候,老老實實的什麼,按照你現在1.33、1.66,然後算加班費給你,那因此勞工多工作薪水就會增加,現在這是你們的說詞嘛,用以價制量嘛。

但是我現在告訴你現實的狀況是什麼,現實的狀況是你這樣子搞,搞了半天以後薪水不會增加,工時也不會減少,一模一樣,你今天你要背這個政策,沒有關係啊,這些都是會留下歷史紀錄的,我們最前面講了兩個圖,工時也好薪資也好,未來什麼,未來我們一定會檢驗你最後這個政策實際的薪資是不是有提升嘛,如果工時沒有減少,實際的薪水也沒有增加,那你這修法不是在騙人嗎?為什麼這麼多人沒有接受,這就是在騙人嘛,這個你們想到對案了嗎?你如果沒有想到對案,你憑什麼可以面對全國勞工跟他們講這樣子修對他們是有幫助的?

現在這種徵人啟事非常的多,月薪3萬2休4天,2萬7休8天,他裡面的細目可以調到什麼,調到完全符合你們現在法令的規定,即使是新法也一樣,舊法也是這樣,新法也是這樣,你到底改了什麼啊?你真的落實週休二日了嗎?還是只是透過法律技術上面的設計在呼攏大家?為什麼這麼多人這麼憤怒,這就是理由。

我希望勞動部回去再想一想,那或許這不是...你是部長,上面可能有更高的意思要採取這樣的政策,那當然最後過的法律是什麼,立法院通過的法律立法院負責,我們到委員會審議這個法案的時候再進一步好好討論,謝謝。
[5] JCS15, [爆卦] DPP林淑芬委員 質詢一例一休逐字稿, PTT, 2016-07-06
     https://www.ptt.cc/bbs/Gossiping/M.1467817310.A.63B.html
     https://disp.cc/b/163-9uYH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9izwnNymv-Q&t=1h50m17s
作者 JCS15 (馬馬狗)
標題 [爆卦] DPP林淑芬委員 質詢一例一休逐字稿
時間 Wed Jul  6 23:01:45 2016

http://ivod.ly.gov.tw/Play/VOD/91081/300K/N
立法院 議事轉播 網際網路多媒體隨選視訊(ivod)系統

林淑芬:主席、各位,大家午安,是不是來請我們郭部長。

郭芳煜:林委員好。

林淑芬:部長,我依據主計處所製作的統計,來看我們台灣GDP分配的結果齁,從台灣聲稱是最富裕「台灣錢淹腳目」的時代,那個時候所謂的企業的利潤大概占全國的GDP的比例是29.80%,那個時候的受雇人員報酬,占了51.04%,最富裕的時代喔。

然後看今天啊,再看今天2014年的統計來看,這個企業主所獲得企業的利潤它占GDP的比例已經從1980年的29.8,上升到34.62,然後但是呢我們的受雇人員的報酬啊,卻也一路的下滑, 下滑到剩下43.86個Percent。

我今天要講說啊國家經濟的成長,勞工長工時的勞動,換來的卻是新資的倒退。我今天要請教你第一個問題是說,有薪假日的刪除,某種意義和程度上來解釋是等同減薪,是不是?

郭芳煜:......

林淑芬:有薪假日的刪除,某種意義來解讀,其實它可以視為是減薪的對不對?

郭芳煜:我比較不是這樣子解讀啦,因為我們在整個...

林淑芬:好,沒關係,我現在問你...

郭芳煜:總工時,總工時減少了。

林淑芬:我們...我沒有問你總工時...

郭芳煜:我是配套,搭配這樣...

林淑芬:你的意思是說總工時減少,那刪除七天假噢,這個減薪,這樣一正一負加起來,你認為還是沒有減薪啦,你的意思是在這裡嘛。

郭芳煜:是是,對對。

林淑芬:但刪除七天有薪假,這個某種意義它還是等於減薪,但有沒有加到薪是另外一件事情,我們待會再來討論。

所以啊,勞工爭取保留七天國定假日,並不是一件很貪婪的行為,我們台灣的工時是世界第三高,經濟發展的路上,這個勞工的這個所謂的受雇人員報酬占GDP的比例一路下滑,那我們來講說,既然政府你要推動縮減工時,那已經給的這個休假,配套卻是要收回去,以縮短工時為名,縮短工時某種意義上叫作加薪嘛對不對?是不是?縮短工時啊。

郭芳煜:對。

林淑芬:對,那取消有薪假是減薪嘛,那再以所謂的加薪或是縮短工時的這樣的為名,可是你的配套竟然是叫做減薪,要取消七天的國定假日。

那我今天想起了2000年,這個議題在2000年的工時修法上,它已經被討論過一次,你還記不記得當時2000年你們自己勞委會對於勞工的雙週工時84小時的修法,然後公務人員週休二日同步要上路,紀念日及節日實施辦法本來也談到要全國齊一,當時你們的勞委會,當時的主張是怎麼講的你有記得嗎?

郭芳煜:印象中是,因為勞工的84小時比公務人員多,所以那時候暫時留下來,希望在哪一天一樣的時候就要把國定假日要全國一致。

林淑芬:好,我現在只找到聯合報89年10月31日的報導,當時的新聞這麼寫:

勞工與公務人員工時立足點不同,如果比照公務人員的方式只紀念不放假,等於變相削減勞工假日,基於維護勞工權益,勞委會傾向不作調整, 休假不齊一。

當時還講勞委會的主委明確表達,勞工19日的國定假日應予以保留的堅定立場,以縮小勞工與公務人員之間休假的差距。

由於公務人員和勞工的休假日數已經不同了,勞工如果再比照公務人員,將部分這七天的國定假日改為只紀念不放假,將拉大勞工與公務人員休假之間的差距。

這個才是這次為什麼,刪減國定七天假日,引起這麼大的反彈,政府刪減了這個勞工的有薪休假,反彈的原因,2000年的時候勞委會的主委就講過了。

那你今天講說一例一休,工時的基礎、休假的基礎就一樣了嗎,那你不要忘了上次在這裡質詢的時候,我問過你說:休假齊一,那事假特休病假產假有齊一嗎,你也認為沒有齊一。

所以我們今天在講說,這個基礎點不一樣,為什麼縮短工時週工時40小時的配套,竟然是綁著這個七天國定假日的取消,我們真的覺得你還是講不清楚。

然後再問你,法定工時時數也不等於實際的工作時數,我們根據你自己勞動部103年度,職類別的薪資調查資料顯示,我國現在,你們統計喔,已經在週休二日的勞工有60.38個Percent,而且有49.91的勞工,他已經符合這個歐美定的工時,這個40小時了。

103年台灣幾乎有一半的勞工就週工時40小時了,而且有六成以上的勞工已經週休二日了。

所以呢我們現在不懂的意思在哪裡,我們不懂是說,為什麼勞工與雇主,大家之間相互約定的工時比法定的工時還要短,週休二日的條件早就已經再放了,台灣的勞工還為什麼處於長工時的情形,為什麼呢?

郭芳煜:報告委員,可能一部分的原因是台灣的部分工時真的是...的勞工比較少。

林淑芬:還有呢?

郭芳煜:還有...

林淑芬:我跟你講,可能的原因就是勞檢沒有在檢查啦,我罰緩太低啦,像鴻海這一次要處罰鴻海平常加班沒有給這個加班費,原因竟然是鴻海自己的勞工沒有主動申報加班費,這一切都是勞工的錯啊。

所以你們這一次拿一個休假齊一的先決條件,你一直講喔,你們講說,休假齊一,但是在保證勞工的基本權益及不損及勞工休假權益的前提下,你們才要休假齊一。可是我們要問的是說,你們如何確保勞工的休假權益呢,你們有辦法在執行面做到嗎,你在法制面都無法承受資方的壓力了,你如何要求第一線的勞檢員可以勇於執法呢。

那在週工時40小時都還沒有實施,已經有六成勞工實施週休二日,我們要問你,這一群勞工都不用你這一次的修法,他早就週休二日了,可是呢他本來還享有國定假日七天啊,可是你現在休法以後,所謂的進步修法,要推動齊一,結果讓雇主有合理的理由,然後就失去了七天的有薪休假,等於是減薪啊。

所以這個問題,縮短工時的政策目的是什麼,你們說一切從上個會期一週40公時,到現在的一例一休,你們..我們今天框定你的就是說跟縮短工時,你們到底怎麼樣,願不願意縮短工時,還是明著說縮短工時,暗的,還是要給他工時偷加回來;是要讓勞工有充分的休息時間能夠家庭和工作,身心都能夠平衡,還是說,刪除勞工七天有薪假,這個牴...看起來是牴觸政策目的,其實你們不是真的要縮短工時啦。

郭芳煜:報告委員這個是,這個七天假其實剛才你已經點到重點了,就是十五年前,因為勞工的這個雙週84小時,所以那時候才沒有實施這個跟公務人員假一樣。

現在等了十五年今天終於完成當初,當初..本來問題解決了,所以今天變成單週40小時跟公務人員一樣,所以國定假日就回到十五年前那個時候的規劃是一樣的,所以它不是說今天無緣無故把它減少掉,是因為,經過十五年的等待,我們完成了那個可以收回來的契機。

林淑芬:那我現在問你,1990年勞委會表示,公務人員勞工的工時立足點不同,那所以你們現在立足點完全一致了嗎,

郭芳煜:現在..

林淑芬:立足點都一致了嗎,然後我們的假,這個休假齊一,所有的假都齊一了嗎?

郭芳煜:所有假需要一步一步來啦,我想...

林淑芬:那我剛剛告訴你,有六成的勞工已經早就週休二日,可是人家週休二日還有七天假耶,如果叫他們上班還有14天的薪水耶,現在因為你修法以後,還減薪了14天了耶。

郭芳煜:我現在...第一個我們最少我們還有百分之四十利用這一次這個機會,我們把它納入這個就是...

林淑芬:所以我在講你勞基法施行細則沒有修改,勞工本來就跟公務人員不同,那我們本來週休二日,六成喔,甚至七成的勞工現在不用修法就週休二日了,而且還有七天假十四天的薪資,結果都被拿掉了。

郭芳煜:報告委員,它的週休二日的禮拜六的加班過去是這麼少喔,所以這次我們把它提高以後,這也是...

林淑芬:我們在講週休二日是說沒有加班,那四成要加班的人,我告訴你有人是要放假的,那他也沒辦法放假,那有一些人是說他喜歡加班,我告訴你他們不是愛加班啦,他們想要加班...沒有勞工想要加班的!

那些需要加班的人不是愛加班,是因為底薪低,所以我一再在講,講說非經常性薪資的成長幅度高於經常性薪資,所以壓低底薪,迫使勞工必須加班謀生來墊高薪水。

這個..你在這個裡面去一例裡面再怎麼這樣算加班費,他都不能排除一種結構,這種結構就是,加強雇主資方對勞方的這個勞動支配的強度啊, 還是在強化它啦。那因為時間關係有限喔,後面還有人要講喔...

郭芳煜:這點我們贊成委員的說法。

林淑芬:所以我跟你講說到底..這個改革到底是不是叫進步性啊,大家明眼人也看得出來,謝謝。

2016-05-23

余光中的八卦

我這個人向來跟文學就沒什麼瓜葛,怎麼會找上余光中呢?

事情是這樣子的。最近看到路邊有一群人,就湊了過去,旁觀了一場詩人抄襲事件的熱鬧 [1]。剛剛,又看到一群人,我又湊了過去,像個傻瓜,卻也從頭到尾,旁聽了另一場關於詩人的熱鬧 [2]。

那麼,像我這種完全沒有文學底子的人,更談不上詩,到底有沒有足夠的能力做出可以說服自己,而且也足夠說服其他人的獨立判斷呢?讓我們放膽一試。

在討論詩人抄襲事件那場熱鬧裡,我有幸看到了楊牧的一首很長的詩,叫做〈有人問我公理和正義的問題〉[3],教人激賞,也急著與朋友分享,竊喜自認對詩的本質有所領悟。原來,詩,不只是文字堆砌的紀律,它的背後還必須是一個比我自己的視野還要寬廣的世界。必要的條件是,這個詩人必須擁有一雙比我看得還要遠、比我看得還要廣的眼睛。

這件事情給了我不少心理負擔,原來在人生的旅途中,還有更多我一定要去一趟的景點。所以不只是我還沒有機會聽到的音樂作品、還沒有機會看到的畫,此外還有許多我沒有機會一讀的文學作品。

圍觀另一場熱鬧的時候,透過轉述,我看到了校園裡的一個如雷貫耳的詩人,以及他講的一句話,還有一件不可不知的歷史公案,叫做〈狼來了〉 [4] [5]。雖然也從來沒有看過他寫的詩,頂多聽過標題,但是站在那裡圍觀那麼久,總算有了一點收穫。這一次不但沒有加重我人生旅途的負擔,反倒使我寬心不少,原來人生旅途中有一些名勝古蹟,是根本不值得一遊的,因為那個地方比我的還要齷齪許多,而這種判斷是可以跟我自己的聲韻與文字鑑賞能力完全脫勾的。

最近台灣社會終於有了一次機會,可以嚴肅地面對轉型正義的問題。我在想,大家千萬不要忘了余光中在我們的教科書裡所占的篇幅,如果真的那麼多的話。


External Links

[1] 文學騎士,【文學騎士片面報導】╳【含羞草事件】,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2016-04-27
     http://cendalirit.blogspot.tw/2016/04/2016042702.html

[2] 黃世宜, 臉書, 2016-05-22
     https://www.facebook.com/syhjjr/posts/1023214154382953
台灣輕蔑專業,踐踏專業,簡直到了一個令人匪夷所思的程度。

專業糖尿病醫師反被一般出版書商興訟,熱心獸醫則因為錯誤的制度自殺。再來,余光中身為作家文人,沒有中學教學實務經驗,缺乏教育專業,本人並非施教者更非受教者,卻對中學課綱指手畫腳。

余光中的專業是詩人與外文系教授。要知道,文學創作和外國文學,與課綱所需要的專業:語文教學,中學教育,完全是兩個不同的領域。我在臺灣讀的是師範體系下的英語系,對這兩個領域,還在台灣讀書時,雖然都有涉及,但是到了歐洲,選擇專業學門時,究竟要讀文學還是語言教學,都必須全部打掉重練,從大一讀起,因為語文教學和外國文學完全是不同的專業領域。所以,我並不知道,余光中究竟有什麼理由,能振振有詞指責別人「不夠專業」呢?

回到中學課綱與教學內容。以法國為例,裡面所選讀的作者,幾乎全部都已作古,是在法國文學史甚至整個世界文學史上,真正取得地位的大師。大師級的作品,文學價值無可估計,但我也沒見過法國人制定課綱時,特地來個觀落陰,恭請作者大師本人親自「專業參與課綱」。沒錯,我要說的就是這一件事。一個球員就是裁判所制定的學習內容,能開啟多少學生的思想與批判,非常懷疑。

這裏說個我和余光中的小故事。

十幾年我還在高雄讀高師大時,因為已經有想去歐洲讀文學的想法,所以當年課餘,每個星期六都會去中山大學的法語中心學法語。

在中山大學文學院的走廊上,我偶爾會與一位白髮蒼蒼的老先生錯身而過。海風有時候會吹散他的頭髮,對我來說,他就是大千世界平凡人圖景的一部分,所以我只是點頭微笑,算是簡單招呼示意就是。

但是我發現這一位老先生對我的淡然感到驚訝。有一次,他停下來瞪著我,你知道余光中嗎?

然後我輕輕說,我知道。所以呢?

這是一個大四女生和一位文壇老者的對話。

文學的本質,藝術到了一個追求的極致,時間消失了,人與人的階級與意識形態也消失了。偶像與大師再也沒有意義,只有一顆簡單存在的心,面對這個世界的真實。所以你要做的,不是壯大你自己的名譽,而是放手讓年輕人,讓他們自己迎接屬於他們的世代與生命。
[3] 路人, 《Re:今天讀了一首詩》, 2004-04-04
     http://www.ylib.com/class/topic/show2.asp?Object=gossip&No=27830&TopNo=4859
有人問我公理和正義的問題

■楊 牧

有人問我公理和正義的問題
寫在一封縝密工整的信上,從
外縣市一小鎮寄出,署了
真實姓名和身分證號碼
年齡(窗外在下雨,點滴芭蕉葉
和圍牆上的碎玻璃),籍貫,職業
(院子裡堆積許多枯樹枝
一隻黑鳥在撲翅)。他顯然歷經
苦思不得答案,關於這麼重要的
一個問題。他是善於思維的,
文字也簡潔有力,結構圓融
書法得體(烏雲向遠天飛)
晨昏練過玄祕塔大字,在小學時代
家住漁港後街擁擠的眷村裡
大半時間和母親在一起;他羞澀
敏感,學了一口台灣國語沒關係
常常登高瞭望海上的船隻
看白雲,就這樣把皮膚曬黑了
單薄的胸膛裡栽培著小小
孤獨的心,他這樣懇切寫道:
早熟脆弱如一顆二十世紀梨

有人問我公理和正義的問題
對著一壺苦茶,我設法去理解
如何以抽象的觀念分化他那許多鑿鑿的
證據,也許我應該先否定他的出發點
攻擊他的心態,批評他收集資料
的方法錯誤,以反證削弱其語氣
指他所陳一切這一切無非偏見
不值得有識之士的反駁。我聽到
窗外的雨聲愈來愈急
水勢從屋頂匆匆瀉下,灌滿房子周圍的
陽溝。唉到底甚麼是二十世紀梨呀——
他們在海島的高山地帶尋到
相當於華北平原的氣候了,肥沃豐隆的
處女地,乃迂迴引進一種鄉愁慰藉的
種子埋下,發芽,長高
開花結成這果,這名不見經傳的水果
可憐憫的形狀,色澤,和氣味
營養價值不明,除了
維他命C,甚至完全不象徵甚麼
除了一顆猶豫的屬於他自己的心

有人問我公理和正義的問題
這些不需要象徵——這些
是現實就應該當做現實處理
發信的是一個善於思維分析的人
讀了一年企管轉法律,畢業後
半年補充兵,考了兩次司法官……
雨停了
我對他的身世,他的憤怒
他的詰難和控訴都不能理解
雖然我曾設法,對著一壺苦茶
設法理解。我相信他不是為考試
而憤怒,因為這不在他的舉證裡
他談的是些高層次的問題,簡潔有力
段落分明,歸納為令人茫然的一系列
質疑。太陽從芭蕉樹後注入草地
在枯枝上閃著光,這些不會是
虛假的,在有限的溫暖裡
堅持一團龐大的寒氣

有人問我一個問題,關於
公理和正義。他是班上穿著
最整齊的孩子,雖然母親在城裡
幫傭洗衣——哦母親在他印象中
總是白晰的微笑著,縱使臉上
掛著淚;她雙手永遠是柔軟的
乾淨的,燈下為他慢慢修鉛筆
他說他不太記得了是一個溽熱的夜
好像彷彿父親在一場大吵後
(充滿鄉音的激情的言語,連他
單祧籍貫香火的兒子,都不完全懂)
似乎就這樣走了,可能大概也許上了山
在高亢的華北氣候裡開墾,栽培
一種新引進的水果,二十世紀梨
秋風的夜晚,母親教他唱日本童謠
桃太郎遠征魔鬼島,半醒半睡
看她剪刀針線把舊軍服拆開
修改成一條夾褲和一件小棉襖
信紙上沾了兩片水漬,想是他的淚
如牆腳巨大的雨霉,我向外望
天地也哭過,為一個重要的
超越季節和方向的問題,哭過
復以虛假的陽光掩飾窘態

有人問我一個問題,關於
公理和正義。簷下倒掛著一隻
詭異的蜘蛛,在虛假的陽光裡
翻轉反覆,結網。許久許久
我還看到冬天的蚊蚋圍著紗門下
一個塑膠水桶在飛,如烏雲
我許久未曾聽過那麼明朗詳盡的
陳述了,他在無情地解剖著自己:
籍貫教我走到任何地方都帶著一份
與生俱來的鄉愁,他說,像我的胎記
然而胎記襲自母親我必須承認
它和那個無關。他時常
站在海岸瞭望,據說煙波盡頭
還有一個更長的海岸,高山森林巨川
母親沒看過的地方才是我們的
故鄉。大學裡必修現代史,背熟一本
標準答案;選修語言社會學
高分過了勞工法,監獄學,法制史
重修體育和憲法。他善於舉例
作證,能推論,會歸納。我從來
沒有收過這樣一封充滿體驗和幻想
於冷肅尖銳的語氣中流露狂熱和絕望
徹底把狂熱和絕望完全平衡的信
禮貌地,問我公理和正義的問題

有人問我公理和正義的問題
寫在一封不容增刪的信裡
我看到淚水的印子擴大如乾涸的湖泊
濡沫死去的魚族在暗晦的角落
留下些許枯骨和白刺,我彷彿也
看到血在他成長的知識判斷裡
濺開,像砲火中從困頓的孤堡
放出的軍鴿,繫著疲乏頑抗者
最渺茫的希望,衝開窒息的硝煙
鼓翼升到燒焦的黃楊樹梢
敏捷地迴轉,對準增防的營盤刺飛
卻在高速中撞上一顆無意的流彈
粉碎於交擊的喧囂,讓毛骨和鮮血
充塞永遠不再的空間
讓我們從容遺忘。我體會
他沙啞的聲調,他曾經
嚎啕入荒原
狂呼暴風雨
計算著自己的步伐,不是先知
他不是先知,是失去嚮導的使徒——
他單薄的胸膛鼓脹如風爐
一顆心在高溫裡溶化
透明,流動,虛無

(一九八四‧一)
[4] 趟稀方, 是誰將“余光中神話”推到了極端?(附:呂正惠的回應), 中國圖書商報, 2004-05-28
http://intermargins.net/intermargins/TCulturalWorkshop/academia/intellectual%20field/if17.htm
“余光中熱”

據臺灣的朋友告訴我,大陸的“余光中熱”讓臺灣的左翼文壇感到很吃驚,  我想補充的是,“余光中熱”讓我們大陸稍有台港文學知識的學者感到慚愧!也許余光中應該與我們一道懺悔,余光中懺悔的是他隱瞞歷史,“過去反共,現在跑回中國大陸到處招搖”(李敖語),而我們應該懺悔的則是對於台港歷史及文學史的無知。

“余光中熱”誠非虛言,只列舉近年的幾件事即可明瞭其“熱度”如何:2002年9月,福建省專門舉辦“海峽詩會”——余光中詩文系列活動; 2002年10月,常州舉辦“余光中先生作品朗誦音樂會”,來自北京、上海、江蘇、臺灣的藝術家、演員現場朗誦了余光中不同時期的作品,余光中先生在這裏幸福地度過了他的75歲生日; 2004年1月,百花文藝出版社出版了皇皇九大卷《余光中集》,受到廣泛注意;2004年4月,備受海內外華語文學界矚目的第二屆“華語文學傳媒大獎”開獎,余光中成爲2003年度散文家獎得主。

近日報刊上關於他更是連篇累牘,“文化鄉愁”、“中國想象”、“文化大家的風範和氣象”之類的溢美之辭讓人頭暈目眩。今年4月21日的《新京報》上,一位元記者在其“採訪手記”中這樣寫道,“高爾基提前輩托爾斯泰‘一日能與此人生活在相同的地球上,我就不是孤兒’,況且曾相見並有過一夜談呢?” 他將余光中比作托爾斯泰,並爲自己能見到這位大師而感到幸運萬分,這段“驚豔”之筆將大陸的“余光中神話”推到了極端。

遺憾的是,這些宣傳和吹捧說來說去不過是余光中的“鄉愁”詩歌和美文,而對余光中在臺灣文學史上的作爲毫無認識,因而對於余光中究竟何許人並不清楚。不過,對於普通的讀者也許不應該苛求,因爲大陸對於台港文學一向隔膜,而余光中又善於順應潮流。舉例來說,在九大卷300余萬言的《余光中集》中,余光中的確是十分乾淨和榮耀的,因爲他將那些成爲他的歷史污點的文章全部砍去了,這其中包括那篇最爲著名的被稱爲“血滴子”的反共殺人利器《狼來了》。但在行家眼裏,這種隱瞞顯然是徒勞的,每一個瞭解臺灣文學史的學者都不會忘記此事,海峽兩岸任何一本臺灣文學史都會記載這一樁“公案”。

鄉土文學之爭

余光中在臺灣文壇上的“惡名”,開始于“唐文標事件”。70年代初,臺灣文壇開始對一統臺灣文壇的“橫的移植”的現代主義詩歌進行批評反省,其標誌是唐文標先生的系列批評文章,他在1972年到1973年間的《中外文學》、《龍族文學評論專號》、《文季》等刊物上先後發表了《先檢討我們自己吧!》、《什麽時代什麽地方什麽人》、《詩的沒落》等文章,批評臺灣現代詩的“西化”和脫離現實的傾向。這一系列文章在文壇引起了震動,引發了關於現代詩以及現代主義的大爭論。在這場論爭中,余光中當時是維護現代詩的代表人物。關於論爭的是非本身,這裏無需加以評判。想提到的是,余光中一出手就顯示出他的不厚道。在《詩人何罪》一文中,余光中不但言過其實地將論爭對方視爲“仇視文化,畏懼自由,迫害知識份子的一切獨夫和暴君”的同類;而且給對方戴上了在當時“反攻大陸”的臺灣最犯政治忌諱的“左傾文藝觀“的帽子。所以就有論者揭露余光中搞政治陷害,如李佩玲在《余光中到底說了些什麽》一文中指出:“這樣戴帽子,不只是在栽害唐文標(也算得上是壓迫知識份子了吧),還在嚇阻其他的人。”

但這樣的批評對於余光中沒有産生什麽效果,在70年代後期著名的臺灣鄉土文學論戰中,余光中變本加厲地施展了他的攻擊手段,並且與國民黨官方、軍方配合申伐左翼鄉土作家。在這場鄉土文學論戰中,臺灣鄉土文學受到的最大攻擊來自兩個人,一個是代表官方的國民黨《中央日報》總主筆彭歌,另一個就是余光中。在鄉土作家看來,最爲可怕的並不是彭歌強調“反共”的官方言論,而是余光中關於臺灣鄉土文學“聯共”的誣告。1977年7月15日至8月6日,彭歌發表了系列官方文章,強調“愛國反共是基本的大前提”,不是“蹈入了‘階級鬥爭’的歧途”。緊隨其後,余光中在8月20日《聯合報》發表了《狼來了》一文,影射臺灣鄉土文學是大陸的“工農兵文藝”。他在此文開頭大量引述了毛澤東《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的觀點,以此證明臺灣鄉土文學的思想與前者的相類,並且說:“目前國內提倡‘工農兵文藝’的人,如果竟然不明白它背後的意義,是爲天真無知;如果明白了它背後的意義而竟然公開提倡,就不僅是天真無知了。”接著,他從攻擊大陸的共產黨文藝統治談起,抱怨臺灣的“黨治”未免過于鬆懈,對於鄉土作家過於客氣:
“ 中共的‘憲法’不是載明人民有言論的自由嗎?至少在理論上,中國大陸也是一個開放的社會,然則那些喜歡開放的所謂文藝工作者,何以不去北京提倡‘三民主義文學’、‘商公教文學’,或是‘存在主義文學’呢?北京未聞有‘三民主義文學’,臺北街頭卻可見‘工農兵文藝’,臺灣的文化界真夠大方。說不定,有一天 ‘工農兵文藝’會在臺北得獎呢?正當我國(指臺灣——引者注)外遭逆境的之際,竟然有人提倡‘工農兵文藝’,未免太過巧合了。”
在文章的最後,余光中將他所命名的臺灣“工農兵文藝”視爲洪水猛獸,喊出了“狼來了”的呼聲,並且表明了自己維護當局的“勇氣”:“不見狼來了而叫‘狼來了’,是自擾。見狼來了而不叫‘狼來了’,是膽怯”。針對文壇對於他“戴帽子”的批評,他露出了鎮壓的凶相,“問題不在於帽子,在頭。如果帽子合頭,就不叫‘戴帽子’,叫‘抓頭’。在大嚷‘戴帽子’之前,那些‘工農兵文藝工作者’,還是先檢查自己的頭吧。”

今天大陸的讀者,可能很難理解余光中這篇文章在當時白色恐怖時期的臺灣所起到的政治迫害作用。此文一出,引起大嘩,激起衆怒,不但受到直接指控的鄉土文學作家陳映真、王拓、尉天聰、楊青矗、黃春明等人憤起辯白,連那些與此無關、立場公正的文化界人士也紛紛撰文批評余光中的陰惡。徐複觀在《評台北 “鄉土文學”之爭》一文中尖銳指出:余光中“之所謂‘狼’是指這些年輕人所寫的是工農兵文學,是毛澤東所說的文學,這種文學是‘狼’,是‘共匪’。”“這位給年輕人所戴的恐怕不是普通的帽子,而可能是武俠片中的血滴子。血滴子一抛到頭上,便會人頭落地。”

在鄉土文學作家遭受巨大政治壓力、尉天聰差點被解聘抓捕的情形下,余光中卻因有功而受到當局寵倖:1977年8月,由“中央文化工作會”在臺北劍潭反共救國青年活動中心召開的“全國第二次文藝座談會”上,鄉土文學作家因爲有“問題”而多未受到邀請,余光中卻高坐在主席臺上,傾聽“黨政軍要人”做關於“堅持反共文藝立場”的報告。
  
陳映真事件
  
如果說余光中的上述“公開告密”與其政治立場有關,那麽新近披露的余光中向軍方“私下告密”的行爲,則只能歸之於他的人格問題了。

據陳映真在2000年《聯合文學》9月號發表的《關於“臺灣社會性質”的進一步討論》一文中透露,余光中當時將陳映真文章中的引述馬克思之處一一標出,加上批註,寄給了當時“國防部總作戰部”主任王將軍,告密陳映真具有馬克思主義的思想。這在當時的臺灣是“必死之罪”,因爲特殊原因,陳映真後來得以僥倖躲過這場災禍。陳映真還是厚道的,幾十年來他一直沒有披露此事,只是因爲余光中後來又將此件寄給了陳芳明,而陳芳明在他的文章中談到了這份材料,陳映真才在上面這篇與陳芳明的論戰文章中說破了連後者都感到吃驚的“告密事件”。爲清楚起見,茲將陳映真的原文引述如下:

“陳芳明在他的《鞭傷之島》一書中,收到一篇《死滅的以及從未誕生的》,其中有這麽一段:
隔於苦悶與納悶的深處之際,我收到余光中寄來香港的一封長信,並附寄了幾份影印文件。其中有一份陳映真的文章,也有一份馬克思文字的英譯。余光中特別以紅筆加上眉批,並用中英對照的考據方法,指出陳映真引述馬克思之處……

事隔多年,而且因爲陳芳明先披露了,我才在這裏說一說。余光中這一份精心羅織的材料,當時是直接寄給了其時權傾一時、人人聞之變色的王將軍手上,寄給陳芳明的,應是這告密信的副本。余光中控訴我有“新馬克思主義”的危害思想,以文學評論傳播新馬思想,在當時是必死之罪。據說王將軍不很明白“新馬”爲何物,就把余光中寄達的告密材料送到王將軍對之執師禮甚恭的鄭學稼先生,請鄭先生鑒別。鄭先生看過資料,以爲大謬,力勸王將軍千萬不能以鄉土文學興獄,甚至鼓勵王公開褒獎鄉土文學上有成就的作家。不久,對鄉土文學霍霍磨刀之聲,戛然而止,一場一觸即發的政治逮捕與我擦肩而過。這是鄭學稼先生親口告訴我的。

在那森嚴的時代,余光中此舉,確實是處心積慮,專心致志地不惜要將我置於死地的。”
爲謹慎起見,筆者專門與現在香港客座的陳映真先生取得了聯繫,陳映真不但允許我引用這些材料,而且答應如果必要的話,他可以向我出示鄭學稼先生回憶的原件。陳映真對我說:人在歷史上可能有錯,但事後應該認識到這一點,並對世人有個交待,而余光中卻從未在任何場合對他在鄉土文學論戰中的表現有過悔過。他的做法是首先塗抹歷史,隱去這些文章,而在面對能記住歷史而又有正義感之人的公開質問時,他仍然頑固地爲自己辯護。比如在最近的一個場合,一個青年責備他當年假借權力壓迫鄉土文學,他語無倫次地回答:他當年反對的不是鄉土文學,而是“工農兵文藝”,“顯見他至今絲毫不以當年借國民黨的利刃取人性命之行徑爲羞惡”(陳映真)。

陳芳明何許人也?說起來也許讓人吃驚,他乃是當前臺灣文化台獨的代表人物。陳芳明有一個讓中國人特別難以接受的所謂的後殖民臺灣史觀,他認爲抗日戰爭勝利後中國政府對於臺灣的接收和統治是與日本統治者相類的“外人”對於臺灣人的殖民統治,陳映真爲此在《聯合文學》上撰文批評他對於社會性質認識的混亂,由此引發了與陳芳明來回數次的論爭。筆者曾撰文從西學角度批評陳芳明對於後殖民理論的誤用,並在臺灣的會議上與其有過直接的交鋒,此處不贅。讓人感到好奇的是,爲什麽余光中會將他的告密材料寄給陳芳明?瞭解臺灣鄉土文學論戰歷史的人可能會知道,現在的文化台獨代表人物陳芳明當年卻是一個左翼青年。在鄉土文學論戰中,陳芳明因爲對於余光中的《狼來了》這篇文章的氣憤而與之決裂。這一點,現在的陳芳明也供認不諱。在對於陳映真《關於“臺灣社會性質”的進一步討論》一文的回應文章《當臺灣戴上馬克思面目——再答陳映真的科學發明與知識創見》(《聯合文學》2000年10月號)中,陳芳明對自己有如下說明: “我與余光中的決裂,源自於1977年鄉土文學論戰期間,他發表了一篇《狼來了》。我認爲這篇短文,傷害了自由主義的精神,我無法同意他的論點。”“在那篇長文中,我對於余光中的反共立場表示不能苟同;並且由於他的反共,使我對文學感到幻滅。”

但爲什麽在多年後余光中又與其言歸於好了呢?這其中的奧秘我們不得而知。陳映真說:“現在,陳芳明與當年與之‘決裂’的余光中恢復舊好,也有文章相與溫存。這自然是陳芳明的自由。只是想到詩人龐德在一戰中支援、參加了納粹,戰後終其一生久不能擺脫歐西文壇批判的壓力和良心的咎責。”可與龐德相提並論的自然還有德國的海德格爾和美國的保羅·德曼,他們都因爲自己歷史的劣迹而使名聲一落千丈。於是,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的事情便是,爲什麽余光中非但沒有受到歷史的追究,卻在大陸紅極一時,並被奉爲大師和偶像呢?

余秋雨與余光中
  
陳映真還舉例提到了余秋雨,捲入了文革“寫作組”案的余秋雨應該對歷史有個交待,而劣迹確鑿的余光中更應該這樣。大陸文壇對於余秋雨一直追究不放,但與此同時卻對余光中大加吹捧。有趣的是,在大陸文壇一致窮追余秋雨“文革案”的時候,余光中卻出人意料地爲余秋雨大抱不平,他對記者說:“我知道目前大陸對余秋雨攻擊很多。但我認爲,追索過去並沒有很大的必要。”——余光中的行爲一直讓人感到奇怪,現在我們終於應該明白了其中的原委:他自己的歷史原來本不乾淨。還有一件巧合的事,1999年湖南嶽麓書院舉辦著名的千年論壇,首先邀請的便是余秋雨和余光中兩人。對於兩者的表演,外界的評論明顯地擡余光中而貶余秋雨,如王開林在同時發表於《書屋》和《中華讀書報》一篇文章中,如此貶低余秋雨而吹捧余光中:“秋雨風度翩翩,身上頗有股子海派名士味,一目了然,他顯得既聰明、精明,還很高明,實屬社會活動家中那種頂尖尖的‘三明治’,……余光中吐屬清雅,雍容平和,童顔鶴髮,道骨仙風,彬彬如也,謙謙如也,真學者之典範。借用余光中讚美大詩人葉芝的話說:‘老得好漂亮!’”可謂一者踩在地上,一者捧在天上,如此分明的褒貶來自何處呢?

從文章中,我們知道,該文作者反感余秋雨的一個重要原因是他對於批評者的惡劣態度,他動輒將批評者稱爲“文化殺手”,王開林將此稱爲余秋雨的“血滴子”。原來余秋雨也有“血滴子”之稱!但如果他知道早在20年前余光中就已鍛造出較余秋雨遠爲惡毒的“血滴子”,恐怕就不會如此分明地褒貶了。

還是李敖對於余光中的人品看得透,他徑直將余光中稱爲“騙子”,他對余光中的詩歌水平也不買帳,他甚至說,“現在余光中跑到中國大陸又開始招搖撞騙,如果還有一批人肯定他,我認爲這批人的文化水平有問題。”余光中的詩歌散文的藝術性,本文暫不涉及。不過至少可以負責任地說這麽一句話,現在大陸有一批人神化余光中,是因爲他們對於歷史知識有問題,至少是對台港這一塊還所知甚少!
  
反 饋

小趙:

讀了你的"關於余光中"一文,非常佩服,尤其佩服你的勇氣。

文章內容,我只有兩點小意見。

(一)答記者問談到余光中當年否定戴望舒、朱自清等人(見本期第6版--編者注)。事實上,在詩人方面,他還舉隅式的、斷章式的否定艾青。當時台、港地區很難看到艾青的作品,余光中的批評方式極端惡劣而不公平。余光中論戴望舒,論朱自清兩文,暗含的意思是要否定四九年之前新文學作家的成就,以彰顯臺灣現代作家(特別是他自己)已超越前人。

(二)文中提到"陳芳明當年卻是一個左翼青年",可能需要斟酌。陳芳明原爲現代詩後起評論家,因余光中的讚揚而成名。鄉土文學時期,他成爲鄉土派,在鄉土派內部分化出臺獨派時,他又成爲批判陳映真的旗手,因此在台獨派中樹立"威名"。到現在他還自命爲"左翼",我想這個"左翼"只能算是"自封"的。七十年代的鄉土派其實是非常混雜,因共同反對國民黨的專制及現代派的西化而結合,他們的旗手如陳映真、王拓(當年)、尉天驄確實有左的民族主義的立場,但他們的許多支持者雖然有"泛左"的關懷(這主要也是反國民黨的"右"),但更具濃厚的地方色彩(這是反國民黨壓制台人),因此在民進黨組黨前後,他們紛紛表態成爲台獨派。當年鄭學稼和徐複觀(還有胡秋原)也許已經看出臺獨思想的潛在威脅,所以力保左派民族主義的陳映真。回顧起來,鄉土派內部的左統派(我自己也算在內)恐怕很多人自覺不夠,因此對同樣反國民黨的潛在台獨派長期存在著不願批判的心理(在李登輝未主政之前)。右派的現代派(其中外省文人占多數),既反共,又反黨外,反民進黨,反鄉土文學,這使他們對(中國)民族主義深具戒心(他們把這一塊招牌送給大陸了),又厭惡台獨,他們以及其後的後現代主義者到現在還無法找到立足點。余光中也許是更"聰明"的人。在發表《狼來了》之後,連許多現代派都對他敬而遠之,在臺灣文壇很少人願意(或敢於)公開讚揚他。兩岸情勢一改變,他就往大陸發展,沒想到二十年之間,就造成"余光中熱",真是令人感慨。 (原刊於《中國圖書商報·圖評周刊》)

    呂正惠
    五月十三日
  
(注:呂正惠先生爲臺灣淡江大學中文系教授,本文是他看到趙稀方先生通過EMAIL寄給他的文章後所寫的回信。)
[5] 余光中, 狼來了, 聯合副刊, 1977-08-20
     http://classic-blog.udn.com/Baudelaire/3545557
工人、農人、軍人,同為社會的支柱,正如公務員、教師、商人、自由業者等等,亦為社會的支柱一樣,工農兵的生活應該關懷,工農兵的形象應該描繪,其理至顯,誰也不會反對,誰都應該贊成,然則社會百業,何以獨舉工農兵而排其他?何以排列的次序是工農兵而不是農工兵或兵農工?條條大路皆為報國之途,何以獨要突出這三個「階級」?如果說,所謂工農兵,不過是代表大眾的意思,那麼逕用涵蓋面更大的「大眾文學」或「國民文學」好了。

所謂「工農兵文藝」,有其特定的歷史背景與政治用心,民國三十一年五月,毛澤東「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中,曾經明確宣佈:「我們的文藝,第一是為工人的,這是領導革命的階級,第二是為農民的,他們是革命中最廣大最堅決的同盟軍,第三是為武裝起來了的工人農民即八路軍、新四軍和其他人民武裝隊伍的,這這是革命戰爭的主力。」當然,毛澤東並沒有放過知識份子,因為他接著又說:「第四是為城市小資產階級勞動群眾和知識份子的,他們也是革命的同盟者,他們是能夠長期地和我們合作的。」從前引的毛語看來,所謂「工農兵文藝」正是配合階級鬥爭的一種文藝:政治才是目的,文藝云云不過是一種手段,在這個大前提之下,毛澤東分配給知識份子的邊緣任務,是「長期地合作」,「合作」二字用得很妙:如果知識份子起來響應工農兵的「革命」和「工農兵文藝」,當然便是「合作」,否則便是「反革命」。

那麼,該怎麼「合作」法呢?毛澤東也有具體的說明:「文藝界的主要的鬥爭方法之一,是文藝批評。」原來在「工農兵文藝」政策下的所謂文藝批評,乃是一種鬥爭方法,然則鬥爭的目的何在呢?毛澤東也說得很清楚:在於「使不適合廣大群眾鬥爭要求的藝術改變到適合廣大群眾鬥爭要求的藝術。」

在同一篇「講話」裡,毛澤東又說:「那末,馬克思主義就不破壞創作情緒了嗎?要破壞的,它決定地要破壞那些封建的、資產階級的、小資產階級的、自由主義的、個人主義的、虛無主義的、為藝術而藝術的、貴族式的、頹廢的、悲觀的以及其他種種非人民大眾非無產階級的創作情緒,對於無產階級文藝家,這些情緒應不應該破壞呢?我以為是應該的,應該徹底地破壞它們,而在破壞的同時,就可以建設起新東西來。」也就是說,把中國的古典文學和現代文學徹底破壞之後,就可以建設起「工農兵文藝」了。

以上引證的幾段毛語,說明了所謂「工農兵文藝」是個什麼樣的「新東西」,其中的若干觀點,和近年來國內的某些「文藝批評」,竟似有些暗合之處,目前國內提倡「工農兵文藝」的人,如果竟然不明白它背後的意義,是為天真無知;如果明白了它背後的意義而竟然公開提倡,就不僅是天真無知了。

我國軍人的知識水準,近年來提高了許多,文藝在軍中更遍受重視。文壇上知名的詩人和小說家,不少位出於軍中,各大學更經常邀請這些軍中作家去演講或座談,大學生畢業後,都要入軍中服役,所以柳營與學府之間亦難以區分,如果把後備軍人也算在裡面,則從我服役的那一屆(民國四十一年)起,更不知有多少作家,既然如此,則「兵的文學」又何須再加提倡呢?所謂「工農兵文藝」,至少有三分之一早已盛行於台灣,但其用意和毛澤東所強調的卻大不相同,民國六十四年第二屆現代詩獎的兩位得獎人,管管出身於軍中,吳晟出身於農民,這是眾人皆知的事實,然而兩位詩人之所以得獎,是因為他們的藝術成就,不是因為他們的出身,「階級成分」不是台灣文藝批評的標準。

那些「工農兵文藝工作者」也許會說:「台灣是開放的社會嘛,什麼東西都可以提倡的。」中共的「憲法」不是載明人民有言論的自由嗎?至少在理論上,中國大陸也是一個開放的社會,然則那些喜歡開放的所謂文藝工作者,何以不去北京提倡「三民主義文學」,「商公教文學」,或是「存在主義文學」呢?北京未聞有「三民主義文學」,台北街頭卻可見「工農兵文藝」,台灣的文化界真夠「大方」,說不定,有一天「工農兵文藝」還會在台北得獎呢,正當我國外遭逆境之際,竟然有人內倡「工農兵文藝」,未免太巧合了,這些「工農兵文藝工作者」強調文藝要寫實,但對於「秧歌」,「尹縣長」,「敢有歌吟動地哀」,「古拉格群島」等所寫之「實」卻似乎視而不睹,對於天安門、四人幫等事件所演之「實」卻似乎避而不談,此時此地,卻興致勃勃地來提倡「工農兵文藝」,這樣的作風,不能令人無疑。

那些「工農兵文藝工作者」立刻會嚷起來:「這是戴帽子!」卻忘了這幾年來,他們拋給國內廣大作家的帽子,一共有多少頂了,「奴性」、「清客」、「買辦」、「偽善」、「野狐禪」、「貴公子」、「大騙子」、「優越感」、「劣根性」、「崇洋媚外」、「殖民地文學」……等等大帽子,大概凡「不適合廣大群眾鬥爭要求的藝術」,每位作家都分到了一頂。   說真話的時候已經來到,不見狼而叫「狼來了」,是自擾,見狼而不叫「狼來了」,是膽怯,問題不在帽子,在頭,如果帽子合頭,就不叫「戴帽子」,叫「抓頭」,在大嚷「戴帽子」之前,那些「工農兵文藝工作者」,還是先檢查檢查自己的頭吧。

民國六十六年八月於香港

【1977-08-20/聯合報/12版/聯合副刊】
[6] 朱宥勳, 有沒有「詩壇祭酒」的八卦?, 人本教育札記310期 p82-83, 2015-04-01)
     http://www.mzplus.com/mzRead/5865539076
當我說出「 詩壇祭酒」這四個字的時候,如果你是一個稱職的高中生,應該要瞬間產生下列兩組膝反射般的反應:一、國學常識,「 祭酒」,就是某個領域成就最高的領頭人物的意思。二、余光中。

「 詩壇祭酒余光中」,這個組合在國文課本和考卷中是正確答案,不過如果你真的去調查五十歲以下的詩人、或有在寫詩、讀詩的讀者,到底有多少人認同這個稱號,可能會得到非常尷尬的結果。課本故意不告訴你的八卦是,余光中在任何意義上,都稱不上「 祭酒」,至少在最近三十年來早就不是了。不管你是問大家「 影響你最深的詩人」、「 你覺得最好的台灣詩人」、「 最喜歡的詩人」︙得到最大宗的答案,恐怕不是楊牧,就是夏宇,至於余光中能不能排上第三名,可能還得要問問鄭愁予、紀弦等人的意見。他的作品和文學觀點,在台灣乃至華文詩壇的影響力已經大幅衰退,而除非出現意外的轉折,否則目前看不出逆轉的跡象。︱最明確的指標就是,現在幾乎沒有後進的詩人自稱以他為宗,被他的作品啓發。

余光中沒有什麼不好,只是也沒有那麼好。如果你想要裝成文青,千萬不要說自己最喜歡的詩人是余光中,因為這等於是告訴其他文青:「 這個人除了課本以外,什麼都沒讀過。」如果你問其他「 業界人士」的意見,應該會有不少人告訴你,他有一些好詩,但令人尷尬的是,他也寫了數量龐大的爛詩,是一位︙這麼說吧,勇於發表的詩人。想要看證據的話,最近的經典案例就是〈 某夫人畫像〉。千萬不要含著水google這個關鍵字,你的螢幕會濕掉

在國文課本的「 作者」欄位,通常會簡單說明作者的生平、所屬的文學流派、風格特色和文學史地位。這些資訊,有些是為了讓讀者( 也就是被迫讀它們的學生)更知道要用什麼角度去理解作品,有些是為了告訴你這個人多有成就,為什麼值得我們讀。然而,尷尬的是,大部份的學生高中畢業之後並不會繼續讀詩、寫詩,也不會進入文學系所,所以就算課本裡面胡吹一氣,也不會有人發現的。在這種狀況下,某些名不符實的作家,就會因為「官方推崇」或有意識的政治操作,而被選入課本當中。

毫無疑問,余光中就是一位深受官方熱愛並且也熱愛官方的作家。事實上他讓「 業界人士」感到尷尬的地方,不在於詩作的成就,也不在於被過於溢美,而是他為何能夠在業界之外如此「 顯赫」。這就牽涉到課本的「 作者」欄位絕對不會寫的八卦:在白色恐怖的年代,余光中曾經寫信給特務系統的將軍王昇告密,指控和他意見不合的對手是共產黨。那是一個家裡搜出一本《 資本論》,就可能被抓去關好幾年的年代,因此這是一個非常沒品的、開外掛的行為,成功地為他贏得一輩子也享用不盡的,其他文人的鄙夷。首先在「 現代詩論戰」裡,他已於公開文章中指責論敵唐文標左傾;後來到了「鄉土文學論戰」,更是發表了〈狼來了〉一文,把鄉土文學一概說成「工農兵文學」,並寫了這麼一段名留青史(但課本很希望我們忘記)的結尾:

說真話的時候已經來到,不見狼而叫「 狼來了」,是自擾,見狼而不叫「狼來了」,是膽怯,問題不在帽子,在頭,如果帽子合頭,就不叫「戴帽子」,叫「抓頭」,在大嚷「戴帽子」之前,那些「工農兵文藝工作者」,還是先檢查檢查自己的頭吧。

嗯,他叫辯論的對手檢查自己的頭,說要來「 抓頭」。從此之後,在「 業界」講到「 血滴子」,大家就知道是誰了。這段故事,在二十多年後,被當時的辯論對手之一陳映真披露出來。陳映真、余光中之間的恩怨,可見於中國學者趙稀方的文章〈 是誰將「 余光中神話」推到了極端?〉,不過我要補充的另外一個脈絡是,余光中的〈 狼來了〉發表於一九七七年。而陳映真才在一九六八年到一九七五年因為白色恐怖坐牢,剛出獄兩年。確實,陳映真的思想是左傾的,不過為了思想上的爭論而開人命的玩笑,這已是人格上的汙點了;更別說在文學圈裡,翼附官方來打壓對手,無論如何都是有損文人尊嚴的。他近年來大力宣揚中國文化,想必也知道,傳統中國文人的驕傲是耿直、敢言、勇於對抗當權者,而不能為官方擦脂抹粉的。

但他這麼做,也並不是毫無所得的。自此之後,這個世界就有了兩個版本的余光中:課本裡面那個、《台灣新文學史》裡面那個「詩壇祭酒」,那個在大部份不讀詩的學生心目中唯一認識的現代詩詩人;以及「業界人士」、那個寫過好詩也寫過爛詩,勇於發表的「血滴子」。從個人生涯的觀點來看,他絕對堪稱成功人士。但從一個關心文學教育的寫作者和教育工作者來說,我對於把這些課本故意隱瞞,卻又不是很難查到的八卦告訴學生,所能造成思想影響,更感到興味盎然。在這個話題上,我們找到了政治和文學的共通點︱它們都善於把世界一分為二,讓真實與虛構混淆不清。
[7] 余光中, 某夫人畫像
     https://www.ptt.cc/bbs/poem/M.1323838769.A.BD0.html
作者bll135 (洪爺)
看板poem
標題[讀詩] 某夫人畫像 ◎余光中
時間Wed Dec 14 12:59:26 2011

某夫人畫像   ◎余光中

歐洲風精品店的大帝國
佔領了全世界的機場
LV,Gucci,Fendi,Bulgary
不用英文,用法文,意大利文
都無力叫她回頭一顧
最俏,最夯,最酷的時尚
也追不上她矯捷的健步
而她急於擺脫掉隨扈
反潮流一般急於追趕的
是最慢最苦最土的貧童
那些弱勢弱智化外的孩子
把他們擁抱熊抱在懷中
她投身其中的窮鄉僻壤
荒脊得種不出選票,鈔票
她排隊總愛排在隊尾
入座常常不坐在前排
她的奢侈是體育和文化
一球精準地投入雲門
眈眈的鏡頭再尖,再快
也捉不到半粒克拉的首飾
對名車,遊艇,盛宴或豪宅
慚愧,她真是無趣又無知
她眼裡似乎無貴又無富
這未免太過不近人情
你要去找她說情喬事嗎
我勸你別費事了,  聽說
她家透明得藏不了八卦
卻又閉塞得沒有後門
時裝界,美容界,狗仔隊
真掃興,都不知何處下手
百年難一見,你真的,我問你
要把她換一位夠濶的夫人?
[8] 朱宥勳, 臉書, 2016-09-01
     https://www.facebook.com/photo.php?fbid=1449189101763886&set=a.176346229048186.49709.100000184310124
不好意思,又要髒污大家視聽了。這是「含羞草」事件的最新進度。

如果有朋友已經搞昏頭,不知道這件事到底在演哪齣的話,我簡單說明流程如下:

1.劉正偉發表的詩作〈含羞草〉,被指控抄襲蔡仁偉的〈封閉〉。

2.因此,有大批的網友加入討論,有不少人認為劉正偉確實是抄襲。

3.劉正偉為了「證明自己的清白」,在桃園地方法院控告 蔡仁偉、 利文祺 (Wenchi Li) 、 許宸碩 (Chensuo Hse) 、 蔡皓曦 、 洪聖翔 以及我,共六人。控告的罪名是「妨害名譽」。

4.再過一陣子,曾耀德也以民事條文,控告我、並且對我求償。

現在的進度是:4.仍然在法庭進行中,就暫且不講。3.的部分,經過一次偵查庭之後,檢察官已經做出「不起訴處分」,意思是檢察官認為,此一控告不可能成罪,所以不打算浪費司法資源起訴我們。下圖就是不起訴處分書。

感謝這陣子以來,幫了很多忙的朋友(以及持續在幫忙的朋友),也謝謝聲援的大家。

其實對我來說,法庭上的輸贏並不是我能掌控的,我知道我自己在做什麼就好。但如果在法庭上也能有好結果,這意義也會是很正面的:至少讓某些人知道,不是你開口閉口要告就會有恫嚇效果。文學創作者的筆,不是你靠這種技倆就可以抽掉的。

這個不起訴處分,是為文學創作者的圈子立下標準:這種討論本來就屬於意見發表的自由,我們無須再擔憂有人利用法律手段來限縮我們的這種自由了。



然後回應一下劉正偉,據說劉正偉對這個他自己亂告告不成的事件,有以下兩點說法:

1.基於他的良善,所以他決定不再繼續追訴了。

2.因為他太晚告,所以證據都被我們刪光了。

首先,1.的部分,容我再次提醒劉正偉:如果你是良善的,從一開始你就不該控告討論你作品的人。從我有意識自己要成為寫作者的那天,我就很清楚知道,我不能以任何方式干涉他人對我作品的評論(所以大家應該很少聽到我談論自己的作品),特別是對我作品的負面評論,我更是應該小心處理。但你就很粗暴地告下去了,而且其中一個被控告的,還是你台北大學中文系的學生。

其次,就2.的部分,其他人我是不知道啦,但關於含羞草事件的整系列文字,我從未刪除過任何一則留言。事實上,劉正偉控告之時,也截了一系列的圖片呈給法院,在偵查庭上,我們都一行一行確認過「這則貼文是我寫的」了,這些文字至今都還在。——如果我們都刪光了,你截圖截到的是什麼啊?



最後,工商服務時間。

在本週日(9/4)晚上八點,文學直播節目 作家事 剛好邀請我上節目。我們要談的議題,就是「抄襲」。

我也不知道為什麼會這麼巧,大概真的有所謂的神吧。

既然不起訴書都明說了,這種討論「非憲法秩序下所不許之犯罪行為」,那我們就可以放心來聊聊,為什麼我認為劉正偉的〈含羞草〉是抄襲了。(當然,也還會有其他作品的討論)「作家事」的粉絲頁見一樓連結,歡迎到時候大家一起來玩~

2016-05-20

蔡英文發表了世界級的總統就職演說

今天是台灣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一定要寫幾個字紀念這個時刻。蔡英文這次的演講是個滿滿的蔡英文,而不是在美國 CSIS [c] 那個「不快樂」的蔡英文,那個「不是我的我」。


蔡英文就職演說
twimitv, 2016-05-20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4cPS3dONjE


這個就職演說居然沒有事前洩漏出去,是個好的開始。2016 年的台灣總統就職典禮中,我覺得最精彩的一面,就是把原住民的角色擺到第一線,甚至於擺到中國國民黨黨歌的前面(他們一定看到了我罵民進黨腦殘那一篇 [a] XD)。

整個就職典禮的主軸,擺明了台灣/福爾摩沙這個地方並不是「我的」(就算我唱了國民黨的歌),就四兩撥千斤地把美麗島這片土地,跟「炎黃子孫」、「同文同種」、「血濃於水」、「數典忘祖」... 這些民進黨向來拙於應對的陷阱攻勢,輕而易舉地脫勾,而且同時由趙怡翔以英語準確地向全世界宣示。這就是為什麼我之前一直在罵民進黨腦殘 [a],直到蔡英文收編了民進黨。換句話說,蔡英文由 CSIS 的「憲政體制」到這次演說「中華民國憲法」的退讓,巧妙地被原住民在總統就職典禮所扮演的角色平衡掉了。

蔡英文總統的就職演說,明顯地把馬英九的所有演說都對比成垃圾。它最大的特點是,1.誠懇務實,2.前瞻堅定,3.放眼國際,4.面面俱到、無懈可擊。

對我而言,第 4 點是比較有趣的。在台灣,確定的是,將會有一些極端份子堅持反動的立場,並可能採取焦土的策略來進行最後的掙扎。但是在第 4 個特性的包容之下,這一小撮人如果不肯合作、回歸民主價值,還要繼續玩他們自己的,往後將會陷入一種「痛,但是叫不出聲來」的窘境。

為了考驗自己的政治判斷,再寫幾句我所能預見的往後的台灣。台灣人民,在民主世界中可以說還是落伍、幼稚的,這當然與儒教的毒化以及外來政權的統治有直接的關係,這是需要好一段時間才得以擺脫的。所以,我預見:
蔡英文政府執政下最大的阻力,不會是國民黨,也不是中國的威脅,而將會是台灣人民。
我們姑且不提細節來支持以上的預言,而是只引用 2016 總統大選的最後一次政見發表我所做的一個「懶人包」。對於這個懶人包以及選票的結果,我至今耿耿於懷,茲節錄如下 [b]:
後記 2015-01-03(第二次總統辯論 [105])

同樣地,第二次總統辯論也沒什麼看頭,主要的原因還是在於台上只有一個總統候選人。為什麼呢?讓我用以下幾個字來做個最簡潔的「懶人包」:
網友問:上網免費好不好?
朱立倫:很好!
宋楚瑜:好吧∼
蔡英文:不行∼
這一問一答,電子傳播媒體不見討論,但是卻足以確定這個辯論會的性質。以下提供逐字稿及影音連結備查:
公民提問一:&t=1723s [...] 由政府推廣免費上網,讓全民上網能夠 [...]
朱立倫:&t=1784s [...] 我們主張,所有中低收入戶上網一律免費 [...]
宋楚瑜:&t=1911s [...] 至於剛剛朱主席所說的,那就是中低收入的人要免費,但是最重要的 [...]
蔡英文:&t=2039s [...] 其實我在 2012 年競選總統就主張,使用寬頻網路,是國民的基本人權,政府有責任確保這一項服務是平價而且優質的 [...]
選票的結果,蔡英文面對朱立倫加宋楚瑜,再加上天公一系列緊湊的政治操作(董娘、馬習會、換柱、黃安、周子瑜事件...),卻只有 689萬:538萬!居然只是「小勝」150 萬!雖然我還想多打幾個驚嘆號,但是,這些驚嘆號將會陸續出現在蔡英文執政的台灣社會。蔡英文,必須耗費一份無法忽視的精力與時間,在「不成熟」的台灣人民身上。


Related Articles

[a] 2014-02-11 民進黨為什麼腦殘?
     http://kolmogolovi.blogspot.com/2014/02/why-is-dpp-brain-damaged.html

[b] 2015-08-25 蔡英文後續政見整理(2016 總統大選)
     http://kolmogolovi.blogspot.tw/2015/08/tsai-ing-wens-subseqent-manifestationes-campaign-2016.html

[c] 2015-05-31 蔡英文第一次政見發表(2016 總統大選)
     http://kolmogolovi.blogspot.com/2015/05/tsai-ing-wens-1st-manifestatio-campaign-2016.html


External Links

[1] 蔡英文, 2016 總統就職演說, 臉書, 2016-05-20
https://www.facebook.com/tsaiingwen/photos/a.390960786064.163647.46251501064/10153374872511065


[2] 蔡英文總統就職演說中英文全文, 中央社記者劉麗榮, 2016-05-20
     http://www.cna.com.tw/news/firstnews/201605205012-1.aspx
總統蔡英文今天發表就職演說,全文如下:

各位友邦的元首與貴賓、各國駐台使節及代表、現場的好朋友,全體國人同胞,大家好

感謝與承擔

就在剛剛,我和陳建仁已經在總統府裡面,正式宣誓就任中華民國第十四任總統與副總統。我們要感謝這塊土地對我們的栽培,感謝人民對我們的信任,以及,最重要的,感謝這個國家的民主機制,讓我們透過和平的選舉過程,實現第三次政黨輪替,並且克服種種不確定因素,順利渡過長達四個月的交接期,完成政權和平移轉。

台灣,再一次用行動告訴世界,作為一群民主人與自由人,我們有堅定的信念,去捍衛民主自由的生活方式。這段旅程,我們每一個人都參與其中。親愛的台灣人民,我們做到了。

我要告訴大家,對於一月十六日的選舉結果,我從來沒有其他的解讀方式。人民選擇了新總統、新政府,所期待的就是四個字:解決問題。此時此刻,台灣的處境很困難,迫切需要執政者義無反顧的承擔。這一點,我不會忘記。

我也要告訴大家,眼前的種種難關,需要我們誠實面對,需要我們共同承擔。所以,這個演說是一個邀請,我要邀請全體國人同胞一起來,扛起這個國家的未來。

國家不會因為領導人而偉大;全體國民的共同奮鬥,才讓這個國家偉大。總統該團結的不只是支持者,總統該團結的是整個國家。團結是為了改變,這是我對這個國家最深切的期待。在這裡,我要誠懇地呼籲,請給這個國家一個機會,讓我們拋下成見,拋下過去的對立,我們一起來完成新時代交給我們的使命。

在我們共同奮鬥的過程中,身為總統,我要向全國人民宣示,未來我和新政府,將領導這個國家的改革,展現決心,絕不退縮。

為年輕人打造一個更好的國家

未來的路並不好走,台灣需要一個正面迎向一切挑戰的新政府,我的責任就是領導這個新政府。

我們的年金制度,如果不改,就會破產。
我們僵化的教育制度,已經逐漸與社會脈動脫節。
我們的能源與資源十分有限,我們的經濟缺乏動能,舊的代工模式已經面臨瓶頸,整個國家極需要新的經濟發展模式。
我們的人口結構急速老化,長照體系卻尚未健全。
我們的人口出生率持續低落,完善的托育制度卻始終遙遙無期。
我們環境汙染問題仍然嚴重。
我們國家的財政並不樂觀。
我們的司法已經失去人民的信任。
我們的食品安全問題,困擾著所有家庭。
我們的貧富差距越來越嚴重。
我們的社會安全網還是有很多破洞。
最重要的,我要特別強調,我們的年輕人處於低薪的處境,他們的人生,動彈不得,對於未來,充滿無奈與茫然。

年輕人的未來是政府的責任。如果不友善的結構沒有改變,再多個人菁英的出現,都不足以讓整體年輕人的處境變好。我期許自己,在未來的任期之內,要一步一步,從根本的結構來解決這個國家的問題。

這就是我想為台灣的年輕人做的事。雖然我沒有辦法立刻幫所有的年輕人加薪,但是我願意承諾,新政府會立刻展開行動。請給我們一點時間,也請跟我們一起走上改革的這一條路。

改變年輕人的處境,就是改變國家的處境。一個國家的年輕人沒有未來,這個國家必定沒有未來。幫助年輕人突破困境,實現世代正義,把一個更好的國家交到下一代手上,就是新政府重大的責任。

第一、經濟結構的轉型

要打造一個更好的國家,未來,新政府要做到以下幾件事情。

首先,就是讓台灣的經濟結構轉型。這是新政府所必須承擔的最艱鉅使命。我們不要妄自菲薄,更不要失去信心。台灣有很多別的國家沒有的優勢,我們有海洋經濟的活力和靭性,高素質的人力資源、務實可靠的工程師文化、完整的產業鏈、敏捷靈活的中小企業,以及,永不屈服的創業精神。

我們要讓台灣經濟脫胎換骨,就必須從現在起就下定決心,勇敢地走出另外一條路。這一條路,就是打造台灣經濟發展的新模式。

新政府將打造一個以創新、就業、分配為核心價值,追求永續發展的新經濟模式。改革的第一步,就是強化經濟的活力與自主性,加強和全球及區域的連結,積極參與多邊及雙邊經濟合作及自由貿易談判,包括TPP、RCEP等,並且,推動新南向政策,提升對外經濟的格局及多元性,告別以往過於依賴單一市場的現象。

除此之外,新政府相信,唯有激發新的成長動能,我們才能突破當前經濟的停滯不前。我們會以出口和內需作為雙引擎,讓企業生產和人民生活互為表裡,讓對外貿易和在地經濟緊密連結。

我們會優先推動五大創新研發計畫,藉著這些產業來重新塑造台灣的全球競爭力。我們也要積極提升勞動生產力,保障勞工權益,讓薪資和經濟成長能同步提升。

這是台灣經濟發展的關鍵時刻。我們有決心,也有溝通能力。我們已經有系統性的規劃,未來,會以跨部會聯手的模式,把整個國家的力量集結起來,一起來催生這個新模式。

在經濟發展的同時,我們不要忘記對環境的責任。經濟發展的新模式會和國土規劃、區域發展及環境永續,相互結合。產業的佈局和國土的利用,應該拋棄零碎的規畫,和短視近利的眼光。我們必須追求區域的均衡發展,這需要中央來規畫、整合,也需要地方政府充分發揮區域聯合治理的精神。

我們也不能再像過去,無止盡地揮霍自然資源及國民健康。所以,對各種汙染的控制,我們會嚴格把關,更要讓台灣走向循環經濟的時代,把廢棄物轉換為再生資源。對於能源的選擇,我們會以永續的觀念去逐步調整。新政府會嚴肅看待氣候變遷、國土保育、災害防治的相關議題,因為,我們只有一個地球,我們也只有一個台灣。

第二、強化社會安全網

新政府必須要承擔的第二件事情,就是強化台灣的社會安全網。這些年,幾件關於兒少安全及隨機殺人的事件,都讓整個社會震驚。不過,一個政府不能永遠在震驚,它必須要有同理心。沒有人可以替受害者家屬承受傷痛,但是,一個政府,尤其是第一線處理問題的人,必須要讓受害者以及家屬覺得,不幸事件發生的時候,政府是站在他們這一邊。

除了同理心之外,政府更應該要提出解決的方法。全力防止悲劇一再發生,從治安、教育、心理健康、社會工作等各個面向,積極把破洞補起來。尤其是治安與反毒的工作,這些事情,新政府會用最嚴肅的態度和行動來面對。

在年金的改革方面,這是攸關台灣生存發展的關鍵改革,我們不應該遲疑,也不可以躁進。由陳建仁副總統擔任召集人的年金改革委員會,已經緊鑼密鼓在籌備之中。過去的政府在這個議題上,曾經有過一些努力。但是,缺乏社會的參與。新政府的做法,是發動一個集體協商,因為年金改革必須是一個透過協商來團結所有人的過程。

這就是為什麼,我們要召開年金改革國是會議,由不同階層、不同職業代表,在社會團結的基礎上,共同協商。一年之內,我們會提出可行的改革方案。無論是勞工還是公務員,每一個國民的退休生活都應該得到公平的保障。

另外,在長期照顧的議題上,我們將會把優質、平價、普及的長期照顧系統建立起來。和年金改革一樣,長照體系也是一個社會總動員的過程。新政府的做法是由政府主導和規劃,鼓勵民間發揮社區主義的精神,透過社會集體互助的力量,來建立一套妥善而完整的體系。每一個老年人都可以在自己熟悉的社區,安心享受老年生活,每一個家庭的照顧壓力將會減輕。照顧老人的工作不能完全讓它變成自由市場。我們會把責任扛起來,按部就班來規劃與執行,為超高齡社會的來臨,做好準備。

第三、社會的公平與正義

新政府要承擔的第三件事情,就是社會的公平與正義。在這個議題上,新政府會持續和公民社會一起合作,讓台灣的政策更符合多元、平等、開放、透明、人權的價值,讓台灣的民主機制更加深化與進化。

新的民主制度要能夠上路,我們必須先找出面對過去的共同方法。未來,我會在總統府成立真相與和解委員會,用最誠懇與謹慎的態度,來處理過去的歷史。追求轉型正義的目標是在追求社會的真正和解,讓所有台灣人都記取那個時代的錯誤。

我們將從真相的調查與整理出發,預計在三年之內,完成台灣自己的轉型正義調查報告書。我們將會依據調查報告所揭示的真相,來進行後續的轉型正義工作。挖掘真相、彌平傷痕、釐清責任。從此以後,過去的歷史不再是台灣分裂的原因,而是台灣一起往前走的動力。

同樣在公平正義的議題上,我會秉持相同的原則,來面對原住民族的議題。今天的就職典禮,原住民族的小朋友在唱國歌之前,先唱了他們部落傳統的古調。這象徵了,我們不敢忘記,這個島上先來後到的順序。

新政府會用道歉的態度,來面對原住民族相關議題,重建原民史觀,逐步推動自治,復育語言文化,提升生活照顧,這就是我要領導新政府推動的改變。

接下來,新政府也會積極推動司法改革。這是現階段台灣人民最關心的議題。司法無法親近人民、不被人民信任、司法無法有效打擊犯罪,以及,司法失去作為正義最後一道防線的功能,是人民普遍的感受。

為了展現新政府的決心,我們會在今年十月召開司法國是會議,透過人民實際的參與,讓社會力進來,一起推動司法改革。司法必須回應人民的需求,不再只是法律人的司法,而是全民的司法。司法改革也不只是司法人的家務事,而是全民參與的改革。這就是我對司法改革的期待。

第四、區域的和平穩定發展及兩岸關係

新政府要承擔的第四件事情,是區域的和平穩定與發展,以及妥善處理兩岸關係。過去三十年,無論是對亞洲或是全球,都是變動最劇烈的時期;而全球及區域的經濟穩定和集體安全,也是各國政府越來越關切的課題。

台灣在區域發展當中,一直是不可或缺的關鍵角色。但是近年來,區域的情勢快速變動,如果台灣不善用自己的實力和籌碼,積極參與區域事務,不但將會變得無足輕重,甚至可能被邊緣化,喪失對於未來的自主權。

我們有危機,但也有轉機。台灣現階段的經濟發展,和區域中許多國家高度關聯和互補。如果將打造經濟發展新模式的努力,透過和亞洲、乃至亞太區域的國家合作,共同形塑未來的發展策略,不但可以為區域的經濟創新、結構調整和永續發展,做出積極的貢獻,更可以和區域內的成員,建立緊密的「經濟共同體」意識。

我們要和其他國家共享資源、人才與市場,擴大經濟規模,讓資源有效利用。「新南向政策」就是基於這樣的精神。我們會在科技、文化與經貿等各層面,和區域成員廣泛交流合作,尤其是增進與東協、印度的多元關係。為此,我們也願意和對岸,就共同參與區域發展的相關議題,坦誠交換意見,尋求各種合作與協力的可能性。

在積極發展經濟的同時,亞太地區的安全情勢也變得越來越複雜,而兩岸關係,也成為建構區域和平與集體安全的重要一環。這個建構的進程,台灣會做一個「和平的堅定維護者」,積極參與,絕不缺席;我們也將致力維持兩岸關係的和平穩定;我們更會努力促成內部和解,強化民主機制,凝聚共識,形成一致對外的立場。

對話和溝通,是我們達成目標最重要的關鍵。台灣也要成為一個「和平的積極溝通者」,我們將和相關的各方,建立常態、緊密的溝通機制,隨時交換意見,防止誤判,建立互信,有效解決爭議。我們將謹守和平原則、利益共享原則,來處理相關的爭議。

我依照中華民國憲法當選總統,我有責任捍衛中華民國的主權和領土;對於東海及南海問題,我們主張應擱置爭議,共同開發。

兩岸之間的對話與溝通,我們也將努力維持現有的機制。1992年兩岸兩會秉持相互諒解、求同存異的政治思維,進行溝通協商,達成若干的共同認知與諒解,我尊重這個歷史事實。92年之後,20多年來雙方交流、協商所累積形成的現狀與成果,兩岸都應該共同珍惜與維護,並在這個既有的事實與政治基礎上,持續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穩定發展;新政府會依據中華民國憲法、兩岸人民關係條例及其他相關法律,處理兩岸事務。兩岸的兩個執政黨應該要放下歷史包袱,展開良性對話,造福兩岸人民。

我所講的既有政治基礎,包含幾個關鍵元素,第一,1992年兩岸兩會會談的歷史事實與求同存異的共同認知,這是歷史事實;第二,中華民國現行憲政體制;第三,兩岸過去20多年來協商和交流互動的成果;第四,台灣民主原則及普遍民意。

第五、外交與全球性議題

新政府要承擔的第五件事情,是善盡地球公民的責任,在外交與全球性的議題上做出貢獻。讓台灣走向世界,也要讓世界走進台灣。

現場有許多來自各國的元首與使節團,我要特別謝謝他們,長久以來一直幫助台灣,讓我們有機會參與國際社會。未來,我們會持續透過官方互動、企業投資與民間合作各種方式,分享台灣發展的經驗,與友邦建立永續的夥伴關係。

台灣是全球公民社會的模範生,民主化以來,我們始終堅持和平、自由、民主及人權的普世價值。我們會秉持這個精神,加入全球議題的價值同盟。我們會繼續深化與包括美國、日本、歐洲在內的友好民主國家的關係,在共同的價值基礎上,推動全方位的合作。

我們會積極參與國際經貿合作及規則制定,堅定維護全球的經濟秩序,並且融入重要的區域經貿體系。我們也不會在防制全球暖化、氣候變遷的議題上缺席。我們將會在行政院設立專責的能源和減碳辦公室,並且根據COP21巴黎協議的規定,定期檢討溫室氣體的減量目標,與友好國家攜手,共同維護永續的地球。

同時,新政府會支持並參與,全球性新興議題的國際合作,包括人道救援、醫療援助、疾病的防治與研究、反恐合作,以及共同打擊跨國犯罪,讓台灣成為國際社會不可或缺的夥伴。

結語

1996年台灣第一次總統直選,到今天剛好20年。過去20年,在幾任政府以及公民社會的努力之下,我們成功渡過了許多新興民主國家必須面對的難關。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曾經有過許多感動人心的時刻和故事,不過,正如同世界上其他國家一樣,我們也曾經有過焦慮、不安、矛盾、與對立。

我們看到了社會的對立,進步與保守的對立,環境與開發的對立,以及,政治意識之間的對立。這些對立,曾經激發出選舉時的動員能量,不過也因為這些對立,我們的民主逐漸失去了解決問題的能力。

民主是一個進程,每一個時代的政治工作者,都要清楚認識他身上所肩負的責任。民主會前進,民主也有可能倒退。今天,我站在這裡,就是要告訴大家,倒退不會是我們的選項。新政府的責任就是把台灣的民主推向下一個階段:以前的民主是選舉的輸贏,現在的民主則是關於人民的幸福;以前的民主是兩個價值觀的對決,現在的民主則是不同價值觀的對話。

打造一個沒有被意識形態綁架的「團結的民主」,打造一個可以回應社會與經濟問題的「有效率的民主」,打造一個能夠實質照料人民的「務實的民主」,這就是新時代的意義。

只要我們相信,新時代就會來臨。只要這個國家的主人,有堅定的信念,新時代一定會在我們這一代人的手上誕生。

各位親愛的台灣人民,演講要結束了,改革要開始了。從這一刻起,這個國家的擔子交在新政府身上。我會讓大家看見這個國家的改變。

歷史會記得我們這個勇敢的世代,這個國家的繁榮、尊嚴、團結、自信和公義,都有我們努力的痕跡。歷史會記得我們的勇敢,我們在2016年一起把國家帶向新的方向。這塊土地上的每一個人,都因為參與台灣的改變,而感到驕傲。

剛才表演節目中的一首歌曲當中,有一句讓我很感動的歌詞:
(台語)現在是彼一天,勇敢ㄟ台灣人。

各位國人同胞,兩千三百萬的台灣人民,等待已經結束,現在就是那一天。今天,明天,未來的每一天,我們都要做一個守護民主、守護自由、守護這個國家的台灣人。

謝謝大家。


[3] Full text of President Tsai's inaugural address, Focus Taiwan, 2016-05-20
     http://focustaiwan.tw/news/aipl/201605200008.aspx
Taipei, May 20 (CNA) The following is the full text of President Tsai Ing-wen's (蔡英文) inaugural address as released by the Presidential Office Friday:

Esteemed heads of state and guests from our diplomatic allies, distinguished ambassadors and representatives, dear friends, our fellow citizens across the country:

Our Gratitude and Responsibilities

Just moments ago, in the Presidential Office building, Dr. Chen Chien-jen and I were officially sworn in as the 14th President and Vice President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We must express our gratitude to this land for nurturing us and to the people for placing their trust in us. Most importantly, we deeply appreciate the democratic institutions of this country, which have allowed us to accomplish Taiwan's third transition of political power through a peaceful electoral process. We also overcame many uncertainties throughout a four months-long transition period that concluded peacefully today.

Once again, the people of Taiwan have shown the world through our actions that we, as a free and democratic people, are committed to the defense of our freedom and democracy as a way of life. Each and every one of us participated in this journey. My dear fellow Taiwanese, we did it.

I would like to tell you that, regarding the results of the January 16th elections, I have always had one interpretation only. The people elected a new president and new government with one single expectation: solving problems.

At this very moment, Taiwan faces a difficult situation that requires its leaders to shoulder the burdens without hesitation. This is something I will not forget. I would also like to tell you that, the multitude of challenges before us require that we face them honestly and shoulder the responsibilities together.

Therefore, this speech is an invitation. I invite every fellow citizen to carry the future of this country.

It is not the leader who makes a country great; it is the collective striving of the people that makes this country great. A president should not only unite her own supporters; she should unite the entire country. To stand united for change -- that is my earnest hope for this country. Here, I sincerely call on everyone to give this country a chance.

Let us leave behind the prejudices and conflicts of the past, and together fulfill the mission that the new era has entrusted to us.

At this moment and as President, I declare to the citizens of this country that my administration will demonstrate resolve in spearheading this country's reform, and will never back down.

Building a Better Country for the Younger Generation

The path forward is not a smooth one. Taiwan needs a new government that readily takes on each and every challenge. And it is my job to lead such a government.

Our pension system will go bankrupt without reform.

Our rigid educational system is increasingly out of touch with society. Our energy and resources are limited, and our economy lacks momentum, with the old model of OEM manufacturing facing a bottleneck. This country urgently needs a new model for economic development.

Our population is rapidly aging, while the long-term care system remains inadequate.

Our birthrate remains low, while a sound childcare system seems a distant prospect.

Our environment still suffers from severe pollution.

Our country's fiscal situation is far from optimistic.

Our judicial system has lost the trust of the people.

Our families are deeply disturbed by food safety scandals.

Our wealth disparities are still widening.

Our social safety net is full of holes.

Most importantly, and I must stress: our young people still suffer from low wages. Their lives are stuck, and they feel helpless and confused about the future.

Young people's future is the government's responsibility. If unfriendly structures persist, the situation for young people will never improve, no matter how many elite talents we have. My self-expectation is that, within my term as President, I will tackle this country's problems step by step, starting with the basic structure.

This is what I want to do for the young people of Taiwan. Although I cannot give every young person a raise instantly, I can promise that the new administration will initiate actions immediately. Please give us some time, and please join us on this journey of reform.

To change young people's predicament is to change a country's predicament. When its young people have no future, a country is certain to have no future. It is the solemn duty of the new administration to help young people overcome difficulties, achieve generational justice, and deliver to the next generation a better country.

●1. Transforming Economic Structures

To build a better country, going forward, the new administration must accomplish the following tasks. The first is to transform Taiwan's economic structure. This is the most formidable task that the new administration must take on. We must not think lightly of ourselves, and we must not lose confidence. Taiwan enjoys many advantages that other countries lack.

We have the vibrancy and resilience of a maritime economy, high quality human resources, the pragmatic and reliable culture of engineers, a well-developed industrial chain, nimble and agile small and medium enterprises, and of course, our relentless entrepreneurial spirit. In order to completely transform Taiwan's economy, from this moment on, we must bravely chart a different course - and that is to build a "New Model for Economic Development" for Taiwan.

The new administration will pursue a new economic model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based on the core values of innovation, employment and equitable distribution. The first step of reform is to strengthen the vitality and autonomy of our economy, reinforce Taiwan's global and regional connections, and actively participate in multilateral and bilateral economic cooperation as well as free trade negotiations including the TPP and RCEP.

We will also promote a "New Southbound Policy" in order to elevate the scope and diversity of our external economy, and to bid farewell to our past overreliance on a single market.

Furthermore, the new administration believes that the only way for Taiwan to overcome the current economic stagnation is to stimulate new momentum for growth. Our export and domestic demand will serve as twin engines for growth, allowing business production to become closely integrated with the livelihoods of the people, while building close ties between foreign trade and the local economy.

We will prioritize our plans to promote five major innovative industries, with the goal of reshaping Taiwan's global competitiveness. By protecting labor rights, we will also actively raise productivity and allow wages to grow in lockstep with the economy.

This is a crucial moment for Taiwan's economic development. We have the resolve and the ability to communicate. Going forward, we have systematic plans to engage in interagency cooperation, in order to consolidate the strength of the entire country and bring forth this new model.

As we pursue economic development, we must not forget our responsibility to the environment. Our New Model for Economic Development will be fully integrated with national land-use planning, regional development and environmental sustainability. Industrial planning strategy and national land-use should not be fragmented or shortsighted.

We must also pursue balanced regional development, which requires planning and coordination by the central administration. And it requires our local governments to uphold the spirit of regional joint governance.

We must not endlessly expend natural resources and the health of our citizens as we have done in the past. Therefore, we will strictly monitor and control all sources of pollution. We will also bring Taiwan into an age of circular economy, turning waste into renewable resources. We will gradually adjust our energy options based on the concepts of sustainability.

The new administration will seriously address issues related to climate change, land conservation and disaster prevention. After all, we only have one earth, and we only have one Taiwan.

●2. Strengthening the Social Safety Net

The second area that the new government must address is to strengthen Taiwan's social safety net. Over the past few years, several incidents of violent crime affecting the safety of children and youth have shaken our entire society.

However, a government cannot remain in a state of shock. It must demonstrate empathy. No one can endure the pain and suffering on behalf of the victims' families. However, the government, and especially the first responders, must let the victims and their family members feel that, when unfortunate incidents occur, the government is on their side.

Beyond offering empathy, the government should propose solutions. We must do everything we can to prevent the repeated occurrences of tragedy, by swiftly mending holes in areas such as public safety, education, mental health and social work. The new administration will address these issues with the utmost seriousness and readiness to act, particularly on public safety and anti-drug efforts.

The issue of pension reform is crucial for the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of Taiwan. We should not hesitate, nor should we act in haste. Vice President Chen Chien-jen is spearheading the establishment of a Pension Reform Committee. Previous administrations have devoted some effort to this issue, but public participation was inadequate. The new government will launch a collective negotiation process, because pension reform must unite everyone involved.

For this reason, we will convene a national congress on pension reform that brings together representatives from different social classes and occupations to engage in negotiations on the basis of societal unity. Within a year, we will offer a workable proposal for reform. Whether you are employed in the private or the public sector, life after retirement for every citizen should receive fair protection.

Furthermore, on the issue of long-term care, we will establish a high-quality, affordable and extensive long-term care system. Like pension reform, long-term care is a process of social mobilization. The new administration's approach is for the government to lead and plan, while encouraging citizens to organize in communities; through the efforts of collective social assistance, our goal is to build an adequate and comprehensive system.

Every senior citizen can comfortably enjoy life after retirement in a community they are familiar with. Every family will see their burden of care lightened. We cannot leave senior care entirely to the free market. We will take up our responsibilities, plan and implement step by step, and get adequately prepared for the arrival of a hyper-aging society.

●3. Social Fairness and Justice

The third area the new government must address is social fairness and justice. On this issue, the new government will continue to work with civil society to align its policies with the values of diversity, equality, openness, transparency, and human rights, so as to deepen and evolve Taiwan's democratic institutions.

For the new democratic system to move forward, we must first find a way to face the past together. I will establish a Truth and Reconciliation Commission inside the Presidential Office, to address the historical past in the most sincere and cautious manner. The goal of transitional justice is to pursue true social reconciliation, so that all Taiwanese can take to heart the mistakes of that era.

We will begin by investigating and sorting through the facts. Within the next three years, we plan to complete Taiwan's own investigative report on transitional justice. Follow-up work on transitional justice will then be carried out in accordance with the truth unveiled by the report. We will discover the truth, heal wounds, and clarify responsibilities. From here on out, history will no longer divide Taiwan. Instead, it will propel Taiwan forward.

Also related to fairness and justice, I will uphold the same principles when addressing issues concerning Taiwan's indigenous peoples. At today's Inauguration Ceremony, before they sang the national anthem, the indigenous children first sang the traditional melodies of their tribes. This means that we dare not forget who arrived first on this island.

The new government will address issues concerning indigenous peoples with an apologetic attitude. My administration will work to rebuild an indigenous historical perspective, progressively promote indigenous autonomous governance, restore indigenous languages and cultures, and improve the livelihood of indigenous communities.

Next, the new government will actively promote judicial reform. At this juncture, this is the issue the people of Taiwan care the most about. The general sentiment is that the judicial system is not close to the people, and is not trusted by them. It is unable to fight crime effectively, and has lost its function as the last line of defense for justice.

To demonstrate the new government's resolve, we will hold a national congress on judicial issues this coming October. By allowing public participation and letting in social forces, we will advance judicial reform together. The judicial system must respond to the needs of the people. It will no longer be a judicial system for legal professionals only, but for everyone. Judicial reform is not only the business of legal professionals; it must be inclusive. These are my expectations for judicial reform.

●4. Regional Peace and Stability and Cross-Strait Relations

The fourth area for the new government to address is regional peace, stability and development, as well as the proper management of cross-Strait relations. Over the past 30 years, Asia and the world have undergone dramatic changes. And governments have become increasingly concerned over global and regional economic stability and collective security.

Taiwan has always played an indispensable role in the region's development. But in recent years, regional dynamics have been changing rapidly. If Taiwan does not effectively use its strengths and leverage to proactively participate in regional affairs, it will not only become insignificant, it may even become marginalized and lose the ability to determine its own future.

But where there is crisis, there is opportunity. The present stage of Taiwan's economic development is highly connected and complementary with many countries in the region. If our efforts to build a New Model for Economic Development can be linked to other Asian and Asia-Pacific countries through cooperation, to jointly shape future development strategies, we will not just contribute to the region's innovation.

We will also contribute greatly to the region's structural adjustment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ogether with other members of this region, we will forge an intimate sense of "economic community."

We will share resources, talents and markets with other countries to achieve economies of scale and to allow the efficient use of resources. This is the spirit on which our "New Southbound Policy" is based. We will broaden exchanges and cooperation with regional neighbors in areas such as technology, culture and commerce, and expand in particular our dynamic relationships with ASEAN and India.

We are also willing to engage in candid exchanges and pursue possibilities for cooperation and collaboration with the other side of the Strait on our common participation in regional development.

As we actively develop our economy, the security situation in the Asia-Pacific region is becoming increasingly complex. Cross-Strait relations have become an integral part of building regional peace and collective security. In this process, Taiwan will be a "staunch guardian of peace" that actively participates and is never absent. We will work to maintain peace and stability in cross-Strait relations. We will make efforts to facilitate domestic reconciliation, strengthen our democratic institutions, consolidate consensus, and present a united position to the outside world.

For us to accomplish our goals, dialogue and communication are absolutely crucial. Taiwan will also become a "proactive communicator for peace." We will establish mechanisms for intensive and routine communications with all parties involved, and exchange views at all times to prevent misjudgment, establish mutual trust, and effectively resolve disputes. We will handle related disputes in adherence to the principles of maintaining peace and sharing interests.

I was elected President in accordance with the Constitution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thus it is my responsibility to safeguard the sovereignty and territory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regarding problems arising in the East China Sea and South China Sea, we propose setting aside disputes so as to enable joint development.

We will also work to maintain the existing mechanisms for dialogue and communication across the Taiwan Strait. In 1992, the two institutions representing each side across the Strait (SEF & ARATS), through communication and negotiations, arrived at various joint acknowledgements and understandings.

It was done in a spirit of mutual understanding and a political attitude of seeking common ground while setting aside differences. I respect this historical fact. Since 1992, over twenty years of interactions and negotiations across the Strait have enabled and accumulated outcomes which both sides must collectively cherish and sustain; and it is based on such existing realities and political foundations that the stable and peaceful development of the cross-Strait relationship must be continuously promoted.

The new government will conduct cross-Strait affair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Republic of China Constitution, the Act Governing Relations Between the People of Taiwan Area and the Mainland Area, and other relevant legislation. The two governing parties across the Strait must set aside the baggage of history, and engage in positive dialogue, for the benefit of the people on both sides.

By existing political foundations, I refer to a number of key elements. The first element is the fact of the 1992 talks between the two institutions representing each side across the Strait (SEF & ARATS), when there was joint acknowledgement of setting aside differences to seek common ground. This is a historical fact. The second element is the existing Republic of China constitutional order. The third element pertains to the outcomes of over twenty years of negotiations and interactions across the Strait. And the fourth relates to the democratic principle and prevalent will of the people of Taiwan.

●5. Diplomatic and Global Issues

The fifth area for the new government to take up is to fulfill our duty as a citizen of the world and contribute towards diplomatic and global issues. We will bring Taiwan closer to the world, and the world closer to Taiwan. With us here today are many heads of state and delegations.

I would like to thank them for their longstanding assistance to Taiwan and for giving us the opportunity to participate in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Going forward, through governmental interactions, business investment and people-to-people collaborations, we will continue to share Taiwan's experience in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build lasting partnerships with our allies.

Taiwan has been a model citizen in global civil society. Since our democratization, we have persisted in upholding the universal values of peace, freedom, democracy and human rights. It is with this spirit that we join the alliance of shared values and concerns for global issues. We will continue to deepen our relationships with friendly democracies including the United States, Japan and Europe to advance multifaceted cooperation on the basis of shared values.

We will proactively participate in international economic and trade cooperation and rule-making, steadfastly defend the global economic order, and integrate into important regional trade and commercial architecture. We will also not be absent on the prevention of global warming and climate change.

We will create within the Executive Yuan an office for energy and carbon-reduction. We will regularly review goals for cutting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agreement negotiated at the COP21 meeting in Paris. Together with friendly nations we will safeguard a sustainable earth.

At the same time, the new government will support and participate in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on emerging global issues including humanitarian aid, medical assistance, disease prevention and research, anti-terrorism cooperation and jointly tackling transnational crime. Taiwan will be an indispensable partner for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Conclusion

From the first direct Presidential Election in 1996 to today, exactly 20 years have gone by. Thanks to two decades of hard work by successive governments and civil society, we have overcome many obstacles that emerging democracies must confront. Throughout this process, we have had many touching moments and stories. But like other countries, we have also experienced anxiety, unease, contradictions and conflict.

We have witnessed confrontation within society; confrontation between progressive and conservative forces, between pro-environment and pro-development views, and between political ideologies. These confrontations have sparked the energy for mobilization during election seasons. But also because of these dichotomies, our democracy gradually lost its ability to solve problems.

Democracy is a process. In every era, those who work in politics must recognize clearly the responsibilities they shoulder. Democracy can move forward, but it can also fall backwards. Standing here today, I want to say to everyone: for us, falling backwards is not an option.

The new government's duty is to move Taiwan's democracy forward to the next stage: before, democracy was about winning or losing the election. Now, democracy is about the welfare of the people. Before, democracy was a showdown between two opposing values. Now, democracy is a conversation between many diverse values.

To build a "united democracy" that is not hijacked by ideology; to build an "efficient democracy" that responds to the problems of society and economy; to build a "pragmatic democracy" that takes care of the people - this is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new era.

As long as we believe, the new era will arrive. As long as our leaders have unwavering faith, the new era will be born in the hands of our generation. Dear fellow Taiwanese, this speech is coming to a close, but reforms are just about to start. From this moment on, the weight of the country rests upon the new government. It is my duty for you all to see this country change.

History will remember this courageous generation. This country's prosperity, dignity, unity, confidence and justice all bear the marks of our struggle. History will remember our courage. It will remember that in the year 2016, we took this country in a new direction. Everyone on this land can be proud of having participated in changing Taiwan.

In the earlier performance, I was really touched by a verse in the lyrics of a song:

"Today is the day, my brave fellow Taiwanese."

Dear fellow citizens, dear 23 million people of Taiwan: the wait is over. Today is the day. Today, tomorrow, and on every day to come, we shall all vow to be a Taiwanese who safeguards democracy, freedom, and this country.

Thank you.
[4] 蔡英文親撰就職演說 打造更好的國家, 中央社記者葉素萍, 2016-05-20
     http://www.cna.com.tw/news/firstnews/201605200002-1.aspx
總統當選人蔡英文今天上午將在總統府宣誓就職,並發表就職演說。據轉述,這篇演說很大篇幅是蔡英文親自構思撰寫,暢談未來治國方向,主目標是為年輕人打造一個更好的國家。

蔡英文20日上午將發表30分鐘的就職演說,準總統府發言人黃重諺透露,演說相當大的篇幅是蔡英文親自構思、撰寫,19日下午才定稿,一直到最後,蔡英文都還在做文字潤飾。

由於蔡英文有一段時間沒有上台演講了,在就職典禮前夕,蔡英文仍忙著彩排、演練。

據轉述,由於選舉已結束,蔡英文希望社會上每一個國民慢慢地冷靜下來,把選舉的激情變成國家往後發展的熱情;未來政府的政治,希望定在「誠實、冷靜」的特色之上。

蔡英文將在就職演說暢談未來治國方向,主目標是「為年輕人打造一個更好的國家」,蔡英文想把一個更好的國家,交到下一代手上。

蔡英文將談到,未來這幾年她要努力的每一件事,其中最主要的是把現在對年輕人不友善的政治、社會、經濟等結構,逐步調整過來。

蔡英文就職演說文稿分為五大架構,首先,她將談到經濟結構的轉型,蔡英文希望帶領台灣走出一個經濟新方向、新的發展模式;鼓勵國人一起合作,讓國家往前走,而所謂的經濟結構調整,包括對環境責任、保障勞工權益。

其次,她將提到強化社會的安全網,蔡英文為新政府訂下未來幾個重要的、要著手去做的政策,其中,包括年金改革、長照、治安;年金改革委員會進程將開始啟動。

蔡英文希望,年金改革可以是透過所有人團結協商的過程,徹底改變台灣社會人與人之間的結構。

第三,她將談到落實公平正義,包括推動轉型正義與司法改革,公平正義也要落實在原住民族之上;接下來,總統府很快將成立真相和解委員會。

黃重諺轉述,蔡英文就職演說第四部分將提到「區域和平穩定發展及兩岸關係」,蔡英文特別強調,台灣未來要善用實力,更積極參與國際事務,建構區域和平與集體安全參與,這個部分絕對不會缺席,同時在區域間強化對話與溝通,「至於兩岸的部份,請拭目以待」。

第五部分談外交與全球,蔡英文將強調台灣是世界的公民,也是國際社會的一份子,要負擔起國際社會一份子的角色,強化與邦交國、友好民主國家各方面的合作,包括全球性的新興議題上彼此合作。

蔡英文最後將再次強調第三次政黨輪替的實質意義,以及民主對台灣的重要性。
[5] 金鐘, 蔡英文:智慧與勇敢, 臉書, 2016-05-20
     https://www.facebook.com/photo.php?fbid=10209575170755737&set=a.1723501246979.2101234.1221785873
【蔡英文:智慧與勇敢】

剛才豎起耳朵睜大眼睛,聽完蔡英文近6000字的就職演講。只有一個字:服了。完全脫稿,抑揚頓挫,幾乎是一氣呵成。論述一個國家的整體性問題,和對策,邏輯清晰,這種專業素養與駕馭能力,中港台政治人物有第二個嗎?人們關注的兩岸問題,九二共識,她不迴避,有勇氣面對,用1992年……達成若干的共同認知與諒解,我尊重這個歷史事實——這樣的詞令去描述。可謂無懈可擊,充滿自信。

蔡英文流露的這種全新一代的政治風範,樸素務實,毫無做秀痕跡,很值得政界和學界加以研究。(開放網有演講全文。圖為蔡演講完畢:中時)
[6] 陳季芳, 小英的核心團隊距離小英的情感有多遠, 臉書, 2016-05-20
     https://www.facebook.com/chengefun/posts/10206853903970357
小英的核心團隊距離小英的情感有多遠

1

據說,小英總統的就職演講,等於是自己寫的,把「文膽」初稿中情緒、激情的字眼,全刪掉了。所以變成了一篇「實務」的演說,全篇不見文采,也不見勵志,更不見遠景,只見工作,做牛做馬;也所以,浪費了最可以發揮的這一段「國家不會因為領導人而偉大;全體國民的共同奮鬥,才讓這個國家偉大。」我們想想,如果這一段由歐巴馬的文膽來寫,那種共同的懷抱,那種相擁的感情,聽了不掉眼淚,簡直不是人。

這表示什麼?表示小英的核心團隊,小英的文膽,根本抓不住小英的感情與懷抱,自己既沒有詩人的情懷與才氣,也找不到一位詩人朋友,把這段話寫得扣人心弦,變成亮點,讓人心為之顫動。於是,小英的就職演說,既沒有競選言詞的煽情,也沒壯懷的抱負,更沒有綿綿的情意。

再說回社運表演,柯一正一肩擔下責任,這表示什麼?表示小英核心團隊的推卸;誰會相信紙風車的節目表和表演內容,沒給小英的核心團隊看過,但他們玩得高興,以為什麼都可以,而沒能體會小英所要表現的價值;也表示了他們和小英的距離。

2

我看不起那篇「小英的百字戰略」,一個新聞記者12345的在數小英團隊兩岸政策的字眼,用戰術解釋了戰略,而未能看穿小英感情上的謹慎與言語的約束,那麼,就不要怪電腦代替記者寫稿。

小英的核心團隊,玩文創過了頭;新聞記者玩數據,也過了頭,剝削了感情、遮掩了人性。這正是數據喧囂世代與崇尚新媒體技術的記者最可悲的地方。
[7] 曾柏文, 蔡總統的國家、青年、同理心, 端傳媒, 2016-05-21
     https://theinitium.com/article/20160521-opinion-alberttzeng-520/
穿著白素套裝與俐落黑褲,蔡英文在國人矚目下從總統府走出,臉上掛著笑容,抿著莊重。這場演講很蔡英文──沒有太多動人文采,沒有「633」之類的數字願景,結尾更無任何「萬歲」口號。她就是樸實地勾勒現實問題,陳述作法;回應她說的「人民選擇了新總統、新政府,所期待的就是四個字:解決問題。」

問題很嚴峻。蔡總統洋洋灑灑羅列了11個艱鉅挑戰,提醒大家,我們這個世代握在手中的並非一副好牌,需要大家一起來扛。苦澀開場、言詞無華,演講一如講者身上衣著,召喚的不是勝利的激情歡慶(典禮前甚至把喜慶色的舞台都換掉),而是國之將危的信任與承擔。

她到底說了什麼、漏了什麼?本文沿四個軸度分析:一,從國家形構的角度,看她對「轉型正義」與「原住民」的著墨;二,由蔡英文面向「青年世代」的訴求,分從內閣組成、左右政治兩個角度提出質疑;三、闡述「同理心」對於建構「安全感」的角色,以及情緒在當代政治的意義;最後,將把前節對「情緒」角色的看法,延伸到對溝通對話與民主深化的討論,並詮釋蔡英文所提「對決 vs 對話」這個對比的時代意義。

國家形構與轉型正義

「國家」是演講中醒目的關鍵詞,出現32次,特別是在開頭與結尾。相對而言,2008年馬前總統的就職演講中,「國家」只出現過5次。

這個「國家」是什麼?文中未曾界定。但綜觀全文,「台灣」穿插出現了45次,「中華民國」只有5次──除了開頭的「中華民國總統」,其他4次都出現在關於「兩岸關係」的段落。演講中把「國家」跟「台灣」形象疊合,而僅把「中華民國」作為兩岸關係的一個殼,清晰易見。

蔡總統對「國家」的著墨,一方面多少反映民進黨常年以來,乃至今日多數台灣人對「國家地位正常化」的渴望。在這篇沒有「台獨」字樣的演講中,這多少可被視為是對獨派的招手──雖然也不免帶著讓北京皺眉的代價。

但另一方面,這也是對於台灣社會常年因政治撕裂的回應。「國家不會因為領導人而偉大;全體國民的共同奮鬥,才讓這個國家偉大。總統該團結的不只是支持者,總統該團結的是整個國家。」蔡英文開場不久究如此闡述,用「國家」召喚大家「政治共同體的想像」。而比「國家」更常出現的另一個詞是「我們」,全文出現88次。

台灣社會的撕裂,究其本源,跟昔日歷史傷痕未曾妥善安頓、轉型正義尚待落實有關。而這場演講中最醒目的亮點,大概就是蔡英文計畫在總統府成立「真相與和解委員會」,並承諾在三年內,完成台灣自己的「轉型正義調查報告書」。「過去的歷史不再是台灣分裂的原因,而是台灣一起往前走的動力。」

本次演唱的國歌,則以一種極具象徵性的美學手法,傳遞了這種「一起往前走」的意象。這個編曲版本,先讓參與演唱的原民童聲團體吟唱部落古調,再疊上象徵中華民國政體的國歌旋律。分處「本土/外來」光譜兩端衝突元素,竟也能被譜出一首風格融合、色彩鮮明的合唱,在曲式上隱喻「這個島上先來後到的順序」,也在合聲結構象徵族群間的和諧並存。

歷史記憶與族群差異的安頓,是國家形構的重要環節。

蔡稍後也在演講中也特別提及原住民──在台灣過往歷史中受到最多壓迫的族群,承諾「新政府會用道歉的態度,來面對原住民族相關議題,重建原民史觀,逐步推動自治,復育語言文化」。相對於前幾任總統在就職演說中對原住民的忽視,這是一種歷史高度。

諷刺的是,就在典禮稍早的表演節目中,卻出現表演團體與司儀,對原住民刻板而欠深思的呈現。總統就職演講的高度,跟就職典禮安排的粗糙,令人不免尋思:未來新政府揭櫫的價值願景,與基層政策實際的推行之間,是否也會有類似反差?

許諾崩世代,卻不見財稅方針

蔡英文接手的這個國家,處境艱困。演講開頭就羅列了11項挑戰:年金制度破產、教育制度與社會脫節、能源資源有限而經濟缺乏動能、人口老化與長照、少子化與托育制度、環境汙染、財政惡化、司法失去人民信任、食安問題、貧富差距與社會安全網。而以上,還未談到中國因素帶來的壓力。

其中許多危機,呼應五年前台灣勞工陣線出版的《崩世代:財團化、貧窮化與少子女化的危機》一書的分析。蔡總統也在演講中描述「我們的年輕人處於低薪的處境,他們的人生,動彈不得,對於未來,充滿無奈與茫然」。她在演講中宣示:「幫助年輕人突破困境,實現世代正義……是新政府的重大責任。」

向年輕人喊話,延續蔡英文在世代政治上的定位,也頗有呼應兩年前太陽花學子的意味。但對比於日前揭櫫的「老男人內閣」,又不免讓人疑惑:蔡政府將如何回應當下青年世代,對「年輕人命運總被既得利益的四年級把持」的批判,以及對「青年政治能動性」的期盼?

另一個懸念,則是蔡英文在左右政治光譜上的定位。綜觀11項挑戰的措詞,過半數都帶著左派社會福利國家的理念色彩,卻多少牴觸了蔡英文本人常年來透露出的右派菁英、重商、偏向新自由主義的信念。

就以這次就職演講檢視,蔡總統在經濟政策上,揭櫫要「以創新、就業、分配為核心價值,追求永續發展的新經濟模式。」但開出的第一帖藥,卻正是延續馬英九對自由貿易的信念,主張「加強和全球及區域的連結,積極參與多邊及雙邊經濟合作及自由貿易談判,包括TPP、RCEP等。」若說與前朝有何關鍵不同,主要就在強調「南向政策」以「告別以往過於依賴單一市場(中國)的現象」。

在追求經貿自由化、全球化的過程中,蔡英文要如何透過政策重分配,去調節種種結構不平等,回應前述挑戰?演講中對此多只有價值性的宣示、福利願景的勾勒(例如建立「優質、平價、普及的長期照顧系統」),卻對「財政與稅收政策」略而不提。這是這片政策拼圖中的巨大缺口。

職場上常說「談情懷卻不談薪資待遇的,都是耍流氓」;政策上「談福利願景卻不談財源稅制」的,也近乎是。

同理心、安全感,與政治中的情緒

近年隨機殺人事件帶來的震驚與紛擾,並未在這場演講中缺席。蔡總統也從政策上,表示應「全力防止悲劇一再發生,從治安、教育、心理健康、社會工作等各個面向,積極把破洞補起來。尤其是治安與反毒。」

不過這段最雋永的一句話,在於蔡英文點出「一個政府不能永遠在震驚,它必須要有同理心。」她敏銳地點出「安全感」的維持,不僅僅來自客觀的制度、政策做的多完備、數字多漂亮;更重要的是體系中不同成員間,主觀的情緒連結。

她提醒,「第一線處理問題的人,必須要讓受害者以及家屬覺得,不幸事件發生的時候,政府是站在他們這一邊。」這包括人對人的關注、接納包容,相處時傳遞的真誠溫暖,以及雙方是否願意相信,彼此能體會感受到對方正經歷的折磨。

而這正是馬前總統,在任期間最不擅長的一環。

情緒,在過去以「理性」為尚的政治想像中,太容易被貼上「不理性」而沒有獲得應有的正視。但回歸我們每個人在生活中的實踐,我們都清楚,情緒共感對人際溝通多麼重要──你能否體會對方的感動與痛楚,你是否相信對方真正懂你,往往是彼此間的拉扯溝通,能否達到某種和解、某種共識的關鍵。

特別是在安全感這件事上。安全感的對頭是「恐懼」,人類最強大的情緒之一(跟慾望與嫉妒比肩)。許多關於公共安全的爭議,正在於社會群體間在恐懼感的分歧──核安、食安、司法,乃至種種社會安全資源的分配皆是。在這類議題的討論中,往往最大障礙不是客觀證據資料的分析,而是對話者主觀感受如何拉近。

實際上,在許多「民意操弄」的政治手段中,我們早見證過政客如何透過挑動恐懼,換取影響力。民進黨曾炒作「國民黨連共賣台」的恐懼;國民黨則烹調對「民進黨孤立台灣」的恐懼。放眼全球,恐怖主義的蔓延、對伊斯蘭移民的恐懼、對國際競爭的恐懼,也曾被許多政客運用。Ruth Wodak 談的「恐懼的政治」( Politics of Fear)與 Naomi Klein 談的「震撼主義」(shock doctrine),皆是。在這些對於「政治操弄」的指責背後,總不免隱喻人民「愚昧受操弄」的看法;這種理解中,情緒是民主敵人。

但,情緒在公共生活的角色不只如此。情緒能割裂人,也能團結人;有恐懼,也有信任與歸屬。倘若我們相信民主運作本於「溝通」,就斷然不能低估情緒的重要性。

從對決到對話,用溝通深化民主

蔡英文顯然相信,溝通是民主基礎。這場演講中,出現六次「對話」、七次「溝通」。甚至連扁、馬甫上任時都不曾提的「國是會議」,在蔡英文的演講中就出現兩次,分別是陳建仁副總統將負責召集的「年金改革國是會議」,與十月將召開的「司法國是會議」。

說巧不巧,年金與司法兩個主題,分別涉及國民的經濟安全與人身安全。兩場會議的爭議核心,預計也都將回到對「安全感政治」;能否達成有意義的共識,恐怕也繫於與會者之間,能否以同理心體會彼此感受。

針對年金改革,蔡總統指出「無論是勞工還是公務員,每一個國民的退休生活都應該得到公平的保障。」此時挑戰就在公平基礎如何界定,以及如何安頓在利益角力上退讓的一方,可能經驗到的相對剝奪感。至於司法改革上,要讓司法「不再只是法律人的司法,而是全民的司法」的關鍵,也絕對不只是讓會議參與者更多元化,而是在司法專業社群與常民的素樸正義感之間,建立起一種願意互相理解、而不只是攻訐的基礎。

「以前的民主是兩個價值觀的對決,現在的民主則是不同價值觀的對話。」

這或許是本次就職演講中,最重要的一句話。有太多人把這句話侷限在藍綠惡鬥的框架下理解。但放眼台灣社會,這個方向也適用於在各種議題上針鋒相對的陣營──主張跟反對廢除18%的,司法爭議中的法律人與鄉民、開發派與環保派、反核與擁核陣營、廢死與反廢死、小農派與農業產業化主張者,等等。

蔡英文開頭說「這個演說是一個邀請,我要邀請全體國人同胞一起來,扛起這個國家的未來。」扛起不只是承擔,更是願意去對話,願意去揣摩體會不同主張,願意在共善價值下尋找妥協的意念。

要有這種與對立者共感的意願與勇氣,我們才有希望「打造一個沒有被意識形態綁架的『團結的民主』,打造一個可以回應社會與經濟問題的『有效率的民主』,打造一個能夠實質照料人民的『務實的民主』」。

這才是新時代。

(曾柏文,華威大學社會學博士,端傳媒評論總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