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了這個。
【鄉巴佬異藝錄】二十二、還泰源烈士本來面目:追思會我為什麼缺席
http://www.thinkingtaiwan.com/public/articles/view/918
„Handle so, daß die Maxime deines Willens jederzeit zugleich als Prinzip einer allgemeinen Gesetzgebung gelten könne." -- Kategorischer Imperativ, Immanuel Kant (1724-1804)
【投票日哪一班車回家?這次 party 在車站!有人就怕我們 party!】
La raison tonne en son cratère, c’est l’éruption de la fin...
2013-06-25
2013-06-22
Mozart, Abendempfindung, KV523
就想說啊∼聽過的、看過的,就把它筆記下來,也方便自己查閱。有空再來把歌詞翻譯一下,繼續在網路上尋找我最喜歡的版本,以及陸續加入研讀這首曲子的心得。
古怪的德文語法
這首曲子有個有趣的地方,就是從第 34 小節到 46 小節,是個很長的句子,也就是
其實以上的句子還算是短的。在德文語法裡,有個獨特的現象,那就是,人們往往習慣於造出很長很長的句子。不用說日耳曼民族的本地人,就連我,也常常不知不覺就造出很長很長的句子。這跟龜毛的傾向有一點點關係,因為說話或寫字的時候,極力追求完備,沒有漏洞,補充再補充,緊接著每個字都想要插入一個副句,更仔細地描述這個字。結果往往是每一個字都好像要立刻呼叫一個「副程式」(subroutine),這個副程式,為了完備,又要呼叫另外一個副程式,當這個副程式執行完畢之後,必須跳回上一層呼叫這個副程式的地方,這個上一層的副程式執行完畢之後,又要跳回去剛才離開主句的地方,繼續講下一個字。其實,德國人自己也很清楚,這對於讀者是個很大的負擔,所以他們往往也會鼓勵學生說,你們要盡可能寫簡單的句子,一個句子一個句子來,不要弄太長。(題外話:用軟體工程師可以理解的說法就是,在 parse 德文語法的時候,你的 parser 可能會遭遇 stack overflow!)
卡夫卡的例子
讓我們先舉個其他地方的例子,再回來看上面的句子。下面這段(也可以說「這句」,因為只有一個句點)出自卡夫卡的短篇小說〈Entlarvung Eines Bauernfängers〉:
34-46 小節歌詞解析
讓我們回到歌詞。下面也用顏色標示的方式重寫一次,這次總共有三層:
接下來把粗體的藍色填進去:
接下來再把最後一層填上去:
(再說幾句軟體工程的題外話。一個翻譯的程式大致說來,也是按照以上的步驟一層層剖析下去的。我們會注意到,Google 的翻譯程式還沒有建構完成此類的 "syntactical stack"。)
莫札特所面臨的挑戰
現在,真正的問題來了。碰到這樣的歌詞,作曲家該如何譜曲?如果你學作曲,可能不太適合把心裡面想好的那個「好聽的旋律」就這麼硬生生地套上去。因為,旋律,通常是個單一的「旋律線」,可是我們的句子總共有相互從屬的三條線。這是對作曲家的挑戰,聽這個曲子,很值得仔細觀察莫札特如何面對這個挑戰!演唱者也不能不嚴肅地面對莫札特在這個挑戰之下所提出的答案。
以下的圖片是原曲完整的「長句子」。
我們現在要嘗試「還原」莫札特當時準備要譜給「主句」(Bald vielleicht schließe ich ...)的旋律線。把括號內藍色的三小節副句拿掉,由第 35 小節的第一拍直接跳到第 39 小節的第二拍,合成以下的圖片,以還原可能的主要旋律線。
同時,也把以下 Arleen Auger 所唱的剪成以上圖片所示的旋律,做成這個 mp3 以供試聽。
我們平時講德語,如果想要在主句中間插入一段補充說明的副句,通常都會改變語調、表情,甚至輔以手勢,來區分這個副句,這也是朗誦德文時的常態做法。我們推測他在作曲上,就也遵循這種語言使用慣例,以一種脫離主旋律的「唐突」,來表現這個副旋律。
歌詞翻譯的問題
那翻譯歌詞的時候,該怎麼辦?文字,是沒有語調(intonation)、表情可言的,也很難跟平時講話一樣,以比手畫腳的方式,讓副句脫離,讓主句連貫。
這一直都是印歐語言漢譯時揮之不去的棘手問題。如果是一般性、注重內容的文章,我們為了譯文的易讀性,通常會把複雜的句子重新結構為好幾個前後相互呼應的小句子。但是如果碰到一個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或歌詞(具有先天的順序),我可能會試圖在能力範圍內,保留我所可能想像的所有文字、文學的布局,以及前後順序。所以我們也看到許多人藉由「──」,在譯文裡把洋文的副句安插在同樣的位置,同時注意不讓副句喧賓奪主。
在長輩的指導下,以上的譯句,如果要改成可唱,幾經折衝,我會暫時採用這個版本:
歌詞及翻譯(後補)
題:Abendempfindung (an Laura) (1787)
詞:Joachim Heinrich Campe (1746-1818)
曲:Wolfgang Amadeus Mozart (1756-1791)
或許很快(猶如西風輕拂,
閃過一絲念頭),
就要了結此生旅途,
飛向寂靜國度。
網上影音
網上樂譜
Related Articles
[a] 2013-06-30 Mozart, Als Luise die Briefe ihres ungetreuen Liebhabers verbrannte, KV520
http://kolmogolovi.blogspot.tw/2013/06/mozart-als-luise-die-briefe-kv520.html
External Links
[1] Text: Abendempfindung an Laura, K. 523(英文翻譯)
http://www.sfbach.org/text-abendempfindung-laura-k-523
[2] Abendempfindung MIDI File
http://www.mutopiaproject.org/ftp/MozartWA/KV523/k523/k523.mid
[3] 黃于真, 黃于真(獨唱)音樂會樂曲解說, 國立屏東教育大學音樂系碩士論文, 2011, p.33
http://etd.npue.edu.tw/ETD-db/ETD-search/getfile?URN=etd-0617111-225309&filename=etd-0617111-225309.pdf
[4] Nebenprodukt oder Kunstwerk? - Mozarts Lieder als die unbekannten Schönen,
Peter Pasdzierny, 2010-01-25
http://tamino-klassikforum.de/index.php?page=Thread&postID=363051
古怪的德文語法
這首曲子有個有趣的地方,就是從第 34 小節到 46 小節,是個很長的句子,也就是
Bald vielleicht (mir weht, wie Westwind leise, eine stille Ahnung zu), schließe ich dieses Lebens Pilgerreise, fliege in das Land der Ruh.原詩裡的小括弧符號不見得都會排版在樂譜裡,學習這首曲子的時候,最好自己用鉛筆把小括號放上去,這會幫助我們理解莫札特作曲的時候所遭遇到的挑戰。
其實以上的句子還算是短的。在德文語法裡,有個獨特的現象,那就是,人們往往習慣於造出很長很長的句子。不用說日耳曼民族的本地人,就連我,也常常不知不覺就造出很長很長的句子。這跟龜毛的傾向有一點點關係,因為說話或寫字的時候,極力追求完備,沒有漏洞,補充再補充,緊接著每個字都想要插入一個副句,更仔細地描述這個字。結果往往是每一個字都好像要立刻呼叫一個「副程式」(subroutine),這個副程式,為了完備,又要呼叫另外一個副程式,當這個副程式執行完畢之後,必須跳回上一層呼叫這個副程式的地方,這個上一層的副程式執行完畢之後,又要跳回去剛才離開主句的地方,繼續講下一個字。其實,德國人自己也很清楚,這對於讀者是個很大的負擔,所以他們往往也會鼓勵學生說,你們要盡可能寫簡單的句子,一個句子一個句子來,不要弄太長。(題外話:用軟體工程師可以理解的說法就是,在 parse 德文語法的時候,你的 parser 可能會遭遇 stack overflow!)
卡夫卡的例子
讓我們先舉個其他地方的例子,再回來看上面的句子。下面這段(也可以說「這句」,因為只有一個句點)出自卡夫卡的短篇小說〈Entlarvung Eines Bauernfängers〉:
Endlich gegen zehn Uhr abends kam ich mit einem mir von früher nur flüchtig bekannten Mann, der sich mir diesmal unversehens wieder angeschlossen und mich zwei Stunden lang in den Gassen herumgezogen hatte, vor dem herrschaftlichen Hause an, in das ich zu einer Gesellschaft geladen war.「主程式」用黑體字標出,意思是說:
終於,直到晚上十點左右,我跟那個(…的)人(他…),來到了這棟(…)豪宅門口。為了描述「那個人」,卡夫卡一前一後插入了紅色的形容詞片語以及綠色的副句,為了解釋來到那棟豪宅的理由,他用了一個藍色的副句。
當然,以上的句子不見得會是譯者最終的選擇,這裡只是方便突顯德文語法的此類特質。值得慶幸的是,德文講究標點符號,它的副句一定會有標點符號,只要靜下心來,一定可以理出頭緒。英文的副句一般說來,不加逗點。以上卡夫卡的句子還只有「兩層」而已。(軟體工程題外話:你的堆疊只用到一層,還不用擔心。)終於,直到晚上十點左右,我跟那個先前匆匆邂逅,這次又突然出現、黏著我整整兩個小時,繞遍了大街小巷的人,來到了這棟我受邀參加私人聚會的豪宅門口。
34-46 小節歌詞解析
讓我們回到歌詞。下面也用顏色標示的方式重寫一次,這次總共有三層:
主要的句子是黑色的部分,意思是:Bald vielleicht (mir weht [, wie Westwind leise,] eine stille Ahnung zu), schließe ich dieses Lebens Pilgerreise, fliege in das Land der Ruh.
或許很快(…〔,…,〕…),我就要結束此生的朝聖之旅,飛返安詳之地。
黑色主句講的是「我覺得或許很快就要離開人世了」,藍色副句插進去解釋說,這個想法怎麼發生的。值得注意的是,藍色的副句所修飾的不是任何一個單獨的字,而是整個黑色的主句。或許很快,我心頭〔,…,〕閃過一絲念頭,我就要結束此生的朝聖之旅,飛返安詳之地。
接下來再把最後一層填上去:
細體藍色字句插在整個藍色副句的中間,更進一步描述這個想法發生當下的情境。同樣地,細體藍色的副詞片語修飾的是整個粗體藍色副句。或許很快,我心頭,猶如西風輕拂,閃過一絲念頭,我就要結束此生的朝聖之旅,飛返安詳之地。
(再說幾句軟體工程的題外話。一個翻譯的程式大致說來,也是按照以上的步驟一層層剖析下去的。我們會注意到,Google 的翻譯程式還沒有建構完成此類的 "syntactical stack"。)
莫札特所面臨的挑戰
現在,真正的問題來了。碰到這樣的歌詞,作曲家該如何譜曲?如果你學作曲,可能不太適合把心裡面想好的那個「好聽的旋律」就這麼硬生生地套上去。因為,旋律,通常是個單一的「旋律線」,可是我們的句子總共有相互從屬的三條線。這是對作曲家的挑戰,聽這個曲子,很值得仔細觀察莫札特如何面對這個挑戰!演唱者也不能不嚴肅地面對莫札特在這個挑戰之下所提出的答案。
以下的圖片是原曲完整的「長句子」。
我們現在要嘗試「還原」莫札特當時準備要譜給「主句」(Bald vielleicht schließe ich ...)的旋律線。把括號內藍色的三小節副句拿掉,由第 35 小節的第一拍直接跳到第 39 小節的第二拍,合成以下的圖片,以還原可能的主要旋律線。
同時,也把以下 Arleen Auger 所唱的剪成以上圖片所示的旋律,做成這個 mp3 以供試聽。
我們平時講德語,如果想要在主句中間插入一段補充說明的副句,通常都會改變語調、表情,甚至輔以手勢,來區分這個副句,這也是朗誦德文時的常態做法。我們推測他在作曲上,就也遵循這種語言使用慣例,以一種脫離主旋律的「唐突」,來表現這個副旋律。
歌詞翻譯的問題
那翻譯歌詞的時候,該怎麼辦?文字,是沒有語調(intonation)、表情可言的,也很難跟平時講話一樣,以比手畫腳的方式,讓副句脫離,讓主句連貫。
這一直都是印歐語言漢譯時揮之不去的棘手問題。如果是一般性、注重內容的文章,我們為了譯文的易讀性,通常會把複雜的句子重新結構為好幾個前後相互呼應的小句子。但是如果碰到一個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或歌詞(具有先天的順序),我可能會試圖在能力範圍內,保留我所可能想像的所有文字、文學的布局,以及前後順序。所以我們也看到許多人藉由「──」,在譯文裡把洋文的副句安插在同樣的位置,同時注意不讓副句喧賓奪主。
在長輩的指導下,以上的譯句,如果要改成可唱,幾經折衝,我會暫時採用這個版本:
但還是留不住原詩的一三句、二四句韻腳。殘念。或許很快,猶如西風輕拂,閃過一絲念頭,就要了結此生旅途,飛向寂靜國度。
歌詞及翻譯(後補)
題:Abendempfindung (an Laura) (1787)
詞:Joachim Heinrich Campe (1746-1818)
曲:Wolfgang Amadeus Mozart (1756-1791)
Abend ist’s, die Sonne ist verschwunden,
Und der Mond strahlt Silberglanz;
So entflieh'n des Lebens schönste Stunden,
Flieh'n vorüber wie im Tanz.
Bald entflieht des Lebens bunte Szene,
Und der Vorhang rollt herab;
Aus ist unser Spiel, des Freundes Träne
Fließet schon auf unser Grab.
Bald vielleicht (mir weht, wie Westwind leise,
Eine stille Ahnung zu),
Schließ' ich dieses Lebens Pilgerreise,
Fliege in das Land der Ruh.
Werd't ihr dann an meinem Grabe weinen,
Trauernd meine Asche sehn,
Dann, o Freunde, will ich euch erscheinen
Und will himmelauf euch weh'n.
Schenk' auch du ein Tränchen mir
Und pflücke mir ein Veilchen auf mein Grab,
Und mit deinem seelenvollen Blicke
Sieh' dann sanft auf mich herab.
Weih' mir eine Träne, und ach! schäme
dich nur nicht, sie mir zu weih'n;
Oh, sie wird in meinem Diademe
Dann die schönste Perle sein!
Und der Mond strahlt Silberglanz;
So entflieh'n des Lebens schönste Stunden,
Flieh'n vorüber wie im Tanz.
Bald entflieht des Lebens bunte Szene,
Und der Vorhang rollt herab;
Aus ist unser Spiel, des Freundes Träne
Fließet schon auf unser Grab.
Bald vielleicht (mir weht, wie Westwind leise,
Eine stille Ahnung zu),
Schließ' ich dieses Lebens Pilgerreise,
Fliege in das Land der Ruh.
Werd't ihr dann an meinem Grabe weinen,
Trauernd meine Asche sehn,
Dann, o Freunde, will ich euch erscheinen
Und will himmelauf euch weh'n.
Schenk' auch du ein Tränchen mir
Und pflücke mir ein Veilchen auf mein Grab,
Und mit deinem seelenvollen Blicke
Sieh' dann sanft auf mich herab.
Weih' mir eine Träne, und ach! schäme
dich nur nicht, sie mir zu weih'n;
Oh, sie wird in meinem Diademe
Dann die schönste Perle sein!
或許很快(猶如西風輕拂,
閃過一絲念頭),
就要了結此生旅途,
飛向寂靜國度。
網上影音
- Mozart's Abendempfindung - Schwarzkopf
http://www.youtube.com/watch?v=jOnAo9NkSegElisabeth Schwarzkopf: Mozart's Abendempfindung K 523
Walter Gieseking - Piano
Mozart's finest Lied她唱原調(一個降記號,F 大調,最高 fa 最低 mi)。
因為喜歡這種錄音,咬字聽得很清楚,所以聽了很多遍,但是愈聽愈不喜歡。評論這種大咖要小心一點。之所以不喜歡,我猜,主要原因是,她唱這一首的時候,呼吸並不是很順暢,許多地方是勉強唱完的,所以 legato 並不好聽。她咬字很清楚,但是對德語的掌握很可能不夠全面,雖然從她的姓 Schwarzkopf 來看是德裔,但是很可能是在一個不講德語的生活環境中長大的,關於這一點,我並未詳考。此外,有些字的輕音節唱得太重,特別是在那些很「莫札特風的輕音節」上(這是我暫時自創的名詞。詳下),不太像我期待中的莫札特。我覺得這首曲子的本質「纖細」、「感傷」,不適合唱得重,因而也很難想像歌劇男低音唱這種曲子。
-
Arleen Auger - W.A. Mozart "Abendempfindung an Laura" K.523
http://www.youtube.com/watch?v=Ma9KPdskqd4W.A. Mozart "Abendempfindung an Laura" K.523
Arleen Auger - Soprano
Irwin Gage - Piano
Lyricist: Joachim Heinrich Campe
Special thanks to Andrea585ny and Michael from Columbia, US
Mozart's few Lieder are representative of eighteenth century song and its tendency toward sentimental melancholy.
Some are satirical, such as Die Verschweigung, K. 518, and one Das Veilchen, K. 476, even brings to mind the eighteenth century ballad in its through-composed format. Mozart perhaps achieved his pinnacle of sentimentality in his Abendempfindung an Laura (Evening Feelings to Laura), K. 523. Its emotional content looks forward to the nineteenth century, as does its winding, through-composed melody, set against constant arpeggiated chords.
According to Mozart's "List of all my Works," Abendempfindung was completed on June 24, 1787. The song was published in 1789 in Vienna; the text is thought to be by Joachim Heinrich Campe. Abendempfindung has all the markings of eighteenth century sentimental poetry. During an evening, the narrator contemplates the passing of time and life. Soon we must die and our friends' tears will fall on our graves. He then speaks of his own death and asks the listener to shed a tear for him, which will become the most beautiful pearl in his crown.
http://www.haszysz.net/tag/wamozart
WA Mozart "Abendempfindung an Laura" K.523 Arleen Auger - Soprano Irwin Gage - Piano Lyricist: Joachim Heinrich Campe Special thanks to Andrea585ny and Michael from Columbia, US Mozart's few Lieder are representative of eighteenth century song and its tendency toward sentimental melancholy. Some are satirical, such as Die Verschweigung, K. 518, and one Das Veilchen, K. 476, even brings to mind the eighteenth century ballad in its through-composed format. Mozart perhaps achieved his pinnacle of sentimentality in his Abendempfindung an Laura (Evening Feelings to Laura), K. 523. Its emotional content looks forward to the nineteenth century, as does its winding, through-composed melody, set against constant arpeggiated chords. According to Mozart's "List of all my Works," Abendempfindung was completed on June 24, 1787. The song was published in 1789 in Vienna; the text is thought to be by Joachim Heinrich Campe. Abendempfindung has all the markings of eighteenth century sentimental poetry. During an evening, the narrator contemplates the passing of time and life. Soon we must die and our friends' tears will fall on our graves. He then speaks of his own death and asks the listener to shed a tear for him, which will become the most beautiful pearl in his crown.她唱原調(一個降記號,F 大調,最高 fa 最低 mi)。
在風格上,我覺得 Auger 好太多了,legato 也做得比 Schwarzkopf 好。她做了很清楚的「莫札特風的輕音節」,像是 Stunden, leise, -reise, Blicke, Träne, weih'n, -deme, sein, schönste。但是我不喜歡這個錄音,迴響太大,殘念。
-
William Berger - Abendempfindung (Mozart) - CD recording: Insomnia
http://www.youtube.com/watch?v=8B8cHfdvrgM
Artist: William Berger (baritone)
Lied: Abendempfindung (Mozart)
Program: based on the recital given at Lucerne Festival in September 2011
CD: Insomnia
Label: Delphian
The Guardian: "His tone is beautiful, his technique immaculate" (four star review by Tim Ashley in The Guardian)他唱三個降記號(降 E 大調,最高降 mi 最低 re)。
這個 Berger 聲音是不錯,但是他唱歌跟國內某個男高音一樣,有個我不喜歡的壞習慣。不知道有沒有人猜得到我在想的是什麼。
-
Mozart K.523 Abendempfindung.wmv
http://www.youtube.com/watch?v=Ust3tqgqyj4
Ruth Ziesak (Soprano), Ulrich Eisenlohr (Piano)
她唱原調(一個降記號,F 大調,最高 fa 最低 mi)。
這個有注意到我所謂的「莫札特風的輕音節」。
-
Magdalena Kožená - Abendempfindung - K.523 - Mozart 2006
http://www.youtube.com/watch?v=PhNbQvz_YAk
Piano by Karel Košárek
マグダレーナ・コジェナー 「夕暮れの情緒」 モーツアルト k.523她唱原調(一個降記號,F 大調,最高 fa 最低 mi)。
這是現場演出,我們不能要求太多。聲音聽起來不錯,但是音樂不是光用聲音就堆砌得起來的。如前所述,這首曲子應該是「纖細」的。
網上樂譜
-
http://petrucci.mus.auth.gr/imglnks/usimg/f/fb/IMSLP25078-PMLP56321-Mozart_Abendempfindung_K.523.pdf
一個降記號(原調,F 大調,最低 mi 最高 fa) -
http://petrucci.mus.auth.gr/imglnks/usimg/6/62/IMSLP115680-PMLP56321-Mozart_-_Abendempfindung_MV_rsl.pdf
兩個升記號(D 大調,最低音升 do,最高音 re。原譜為 F 大調)
-
http://www.bl.uk/eblj/2006articles/pdf/article9.pdf
Who was Mozart's Laura? Abendempfindung and the Editors
David Paisey (notes)
Abstract
Mozart's song Abendempfindung (K523) was written in 1787. This article challenges the editorial decision of the Neue Mozart-Ausgabe (1963) to rename it Abendempfindung an Laura. -
http://www.answers.com/topic/abendempfindung-an-laura-abend-ist-s-song-for-voice-piano-k-523
Review
Mozart's few Lieder are representative of eighteenth century song and its tendency toward sentimental melancholy. References to tears, graves and loneliness occur often in the poems, such as An die Hoffnung, K. 390, and An die Einsamkeit, K. 391. Some are satirical, such as Die Verschweigung, K. 518, and one Das Veilchen, K. 476, even brings to mind the eighteenth century ballad in its through-composed format. Mozart perhaps achieved his pinnacle of sentimentality in his Abendempfindung an Laura (Evening Feelings to Laura), K. 523. Its emotional content looks forward to the nineteenth century, as does its winding, through-composed melody, set against constant arpeggiated chords.
According to Mozart's "List of all my Works," Abendempfindung was completed on June 24, 1787. The song was published in 1789 in Vienna; the text is thought to be by Joachim Heinrich Campe. Abendempfindung has all the markings of eighteenth century sentimental poetry. During an evening, the narrator contemplates the passing of time and life. Soon we must die and our friends' tears will fall on our graves. He then speaks of his own death and asks the listener to shed a tear for him, which will become the most beautiful pearl in his crown.
Through nearly the entirety of Mozart's setting of Abendempfindung one hears an eighth-note arpeggio pattern that halts only at pivotal moments. In F major, the song passes through several harmonies, marking particular points in the text. When the narrator notes, "Bald entflieht des Lebens bunte Szene, und der Vorhang rollt herab" (Soon the colorful scene of life slips by and the curtain falls), Mozart moves to the dominant, momentarily dropping the eighth-note pulse. The friends' flowing tears are again in the dominant, but this time it is minor, a mode that continues through the ensuing measures as the narrator asks the listener to weep by his grave. After the harmonic peregrinations of the middle section, the accompaniment of the opening measures returns, but with a new melody that remains in F major. In general, the harmonies change once or twice a measure -- Mozart is in no hurry. This harmonic rhythm continues as the narrator repeats, several times, "Die sch?nste Perle" (The most beautiful pearl) while Mozart confirms, and reconfirms, F major, a necessary procedure because he spent most of the song away from the tonic. ~ John Palmer, Rovi -
http://www.mutopiaproject.org/cgibin/piece-info.cgi?id=501
Abendempfindung KV 523
This Lied was composed by Mozart in 1787, the great year of Don Giovanni KV 527 and Eine Kleine Nachtmusick KV 525, but also the year of Lieder. Like "Als Luise die Briefe ihres Ungetreuen Liebhabers verbrannte" KV 520, this lied is a masterpiece which prepares the ground to Schubert's great songs. It is the longest lied Mozart ever composed (110 bars and a running time of about 5 minutes), and the verses well represent one of the peculiar aspects of Mozart's personality: that self-possessed sorrow which is found so often in his works, even the most joyful ones.
Related Articles
[a] 2013-06-30 Mozart, Als Luise die Briefe ihres ungetreuen Liebhabers verbrannte, KV520
http://kolmogolovi.blogspot.tw/2013/06/mozart-als-luise-die-briefe-kv520.html
External Links
[1] Text: Abendempfindung an Laura, K. 523(英文翻譯)
http://www.sfbach.org/text-abendempfindung-laura-k-523
[2] Abendempfindung MIDI File
http://www.mutopiaproject.org/ftp/MozartWA/KV523/k523/k523.mid
[3] 黃于真, 黃于真(獨唱)音樂會樂曲解說, 國立屏東教育大學音樂系碩士論文, 2011, p.33
http://etd.npue.edu.tw/ETD-db/ETD-search/getfile?URN=etd-0617111-225309&filename=etd-0617111-225309.pdf
[4] Nebenprodukt oder Kunstwerk? - Mozarts Lieder als die unbekannten Schönen,
Peter Pasdzierny, 2010-01-25
http://tamino-klassikforum.de/index.php?page=Thread&postID=363051
"Die Abendempfindung an Laura" KV 523 ist Mozarts vielleicht zukunftsweisendste Lied-Komposition und, neben dem "Veilchen" und "Sehnsucht nach dem Frühling", mein Lieblingslied. Das umfangreiche, durchkomponierte Lied folgt einem ausgereiften Tonartenplan, als roter Faden fungiert ein kurzes Klavierzwischenspiel, das mehrmals aufgegriffen wird. Hier, so schrieb Wolfgang Hildesheimer, ist Mozart „in ein neues, gänzlich unerwartetes Gebiet vorgestoßen, eine gesteigerte, oft fiebrige Leidenschaftlichkeit“. KV 523 ist am 24. Juni 1787 komponiert worden, also unmittelbar nachdem Mozart der Tod des Vaters bekannt wurde. Die hereinbrechende Dämmerung im Liedtext mit dem Tod in Verbindung zu bringen, zeigt Mozarts „weiterschauendes Einfühlungsvermögen“(Robbins-Landon) in den Text. Und dabei sprengt er den Rahmen des Liedes hin zu einer Klage, die eine Mediation über das Ende des Tages als Metapher für das Ende des Lebens darstellt.
2013-05-13
看戲囉∼ dns hijack ∼
今天看了這個。
後記 2013-05-16
濃霧警報。能見度低,小心駕駛。前天電視新聞上已經看到有台灣的攤販抵制菲律賓外籍勞工(以及 [13]),這就表示能見度已經相當低,不只是 DNS (domain name server) 可以被劫持,人心也容易被挾持。在此呼籲,看清楚「個人」與「公權力」之間的區分!敵視菲藉外勞,是毫無意義的想法,我們並譴責中華民國政府對民眾的不當情緒毫無預防性談話與作為。
我們也呼籲,在濃霧中打開霧燈,看清「中華民國」、「一中原則」之槓桿力學與困境,及其可能影響之所及層面。這正是檯面上一些具有特定立場的媒體名嘴極力想要掩飾的。不要把帳算到外交部長身上,他打電話打到三支手機都沒電,猜猜看電話另一端是誰?所以林永樂並非林永樂,大家要看得清楚!電話後面那個人搞不清楚要的是什麼,自然也不會有戰略,更沒有戰術上的問題。政府之所以左支右絀,關鍵在於所謂「外交休兵」背後之心態,看看 [b],就會知道為什麼會被菲律賓政府玩弄。政府的能力與作為,才是我們必須關切、質疑的(亦見〈政府不樂見民眾獨立思考〉[a]),絕對輪不到在台的菲律賓人!
技術上的題外話。提到 DNS,以上的圖片雖然是菲律賓政府 DNS 被挾持的必要證據,但請注意,並非充分。以上的圖片也可以透過挾持台灣的 DNS 而獲得。例如,如果你用的是中華電信的 DNS,而菲律賓控制了這個 DNS,那麼,他就可以把你所發出的 resloving request: http://dns.gov.ph/opph.html,解析到任何一台放有以上畫面的電腦。當然,情形看來似非如此。那麼,你的 DNS 在哪裡呢?在 Linux 上,可以先看看 /etc/resolv.conf,在 Windows 或 Mac 上,可以瞧瞧網路連線的設定。
Related Articles
[a] 2013-05-16 政府不樂見民眾獨立思考
http://kolmogolovi.blogspot.tw/2013/05/george-carlin.html
[b] 2012-06-21 名嘴語錄之馬英九談話
http://kolmogolovi.blogspot.com/2012/06/blog-post.html#20130508
External Links
[1] http://dns.gov.ph/opph.html
http://pastebin.com/sRykr2Wd
[3] 【捷報】臺灣駭客取得菲律賓 DNS 資料庫帳號與密碼, Ivan, 2013-05-13
http://share.inside.com.tw/posts/826
[4] [爆卦] AnonTAIWAN 出動了?, allenown (只是一個過客), 2013-05-13
http://disp.cc/b/Gossiping&ti=5Grm#!163-5Grm
[5] Re: [爆卦] AnonTAIWAN 出動了?, HornyDragon (好色龍), 2013-05-13
http://disp.cc/b/Gossiping&ti=5Grm#!163-5Gs
[6] 技高一籌,還是人為疏失,由 gov.ph 窺探 vim 疏忽, X'sOin, 2013-05-13
http://blog.xsoin.com/2013/05/govph-vim.html
[7] 總統府網站被「駭」! 留言髒話辱台灣, 壹電視, 2013-05-12
http://www.nexttv.com.tw/news/realtime/latest/10708789/總統府網站被「駭」! 留言髒話辱台灣
[8] 方承空間設計 FANGCHENG, 2013-05-13(台灣遭菲 owned 網站)
http://www.fangcheng.com.tw/about.php
[9] [爆卦] 最新!!~觀戰搖滾區, theoneway (灣位), 2013-05-13
http://disp.cc/b/Gossiping#!163-5GO8
[10] [爆卦] 公文e網通掛掉了 (已公佈今晚 DDoS 開工!), guest , 2013-05-16
http://disp.cc/b/Gossiping#!163-5I8g
[11] 廣大興28號事件之談判與衝突模式分析, 張榮豐, 想想論壇, 2013-05-16
http://www.thinkingtaiwan.com/public/articles/view/806
[12] 陳其邁:中國「假關切台菲漁民事件之名,圖宣傳台灣為中國一省之實」, 2013-05-16
http://www.youtube.com/watch?v=fxCox4WqIxs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Jsa17t9McI
[14] 許慶雄, 對便當文遭「刑責」追究,幾點說明, 臉書, 2013-05-22
http://www.facebook.com/photo.php?fbid=609578442386771
後記 2013-05-16
濃霧警報。能見度低,小心駕駛。前天電視新聞上已經看到有台灣的攤販抵制菲律賓外籍勞工(以及 [13]),這就表示能見度已經相當低,不只是 DNS (domain name server) 可以被劫持,人心也容易被挾持。在此呼籲,看清楚「個人」與「公權力」之間的區分!敵視菲藉外勞,是毫無意義的想法,我們並譴責中華民國政府對民眾的不當情緒毫無預防性談話與作為。
我們也呼籲,在濃霧中打開霧燈,看清「中華民國」、「一中原則」之槓桿力學與困境,及其可能影響之所及層面。這正是檯面上一些具有特定立場的媒體名嘴極力想要掩飾的。不要把帳算到外交部長身上,他打電話打到三支手機都沒電,猜猜看電話另一端是誰?所以林永樂並非林永樂,大家要看得清楚!電話後面那個人搞不清楚要的是什麼,自然也不會有戰略,更沒有戰術上的問題。政府之所以左支右絀,關鍵在於所謂「外交休兵」背後之心態,看看 [b],就會知道為什麼會被菲律賓政府玩弄。政府的能力與作為,才是我們必須關切、質疑的(亦見〈政府不樂見民眾獨立思考〉[a]),絕對輪不到在台的菲律賓人!
技術上的題外話。提到 DNS,以上的圖片雖然是菲律賓政府 DNS 被挾持的必要證據,但請注意,並非充分。以上的圖片也可以透過挾持台灣的 DNS 而獲得。例如,如果你用的是中華電信的 DNS,而菲律賓控制了這個 DNS,那麼,他就可以把你所發出的 resloving request: http://dns.gov.ph/opph.html,解析到任何一台放有以上畫面的電腦。當然,情形看來似非如此。那麼,你的 DNS 在哪裡呢?在 Linux 上,可以先看看 /etc/resolv.conf,在 Windows 或 Mac 上,可以瞧瞧網路連線的設定。
Related Articles
[a] 2013-05-16 政府不樂見民眾獨立思考
http://kolmogolovi.blogspot.tw/2013/05/george-carlin.html
[b] 2012-06-21 名嘴語錄之馬英九談話
http://kolmogolovi.blogspot.com/2012/06/blog-post.html#20130508
External Links
[1] http://dns.gov.ph/opph.html
[2] AnonTAIWAN, 2013-05-12Anonymous #opphilippines #AnonTAIWAN #InHackWeTrust @anon_taiwan
MESSAGE TO PHILIPPINES
WE ARE ANONYMOUS.
PHILIPPINE COASTGUARD KILLED TAIWANESE UNARMED FISHERMEN IS INJUSTICE AND UNFORGIVABLE.
PHILIPPINE GOVERNMENT PROTECTING MURDERS IS UNACCEPTABLE.
YOU MUST APOLOGIZE. KILLERS MUST BE ARRESTED IMMEDIATELY.
OTHERWISE, WE WILL NOT STOP.
PIN0Y V3NDETTA LOSERS, YOUR INJUSTICE BEHAVIOURS WILL DESTROY YOURSELF.
WE ARE ANONYMOUS
WE ARE LEGION
WE DO NOT FORGIVE
WE DO NOT FORGET
EXPECT US
http://dns.gov.ph/opph.html
http://suppliers.asti.dost.gov.ph/opph.html
http://pastebin.com/D7gCEdS6
http://pastebin.com/9SpBC8Xm
http://pastebin.com/d8i5e27s
http://pastebin.com/bdMCsr9Y
http://pastebin.com/MskH8t07
http://pastebin.com/aM7Luk4K
OPERATION HAS JUST BEGUN.
http://pastebin.com/sRykr2Wd
[3] 【捷報】臺灣駭客取得菲律賓 DNS 資料庫帳號與密碼, Ivan, 2013-05-13
http://share.inside.com.tw/posts/826
[4] [爆卦] AnonTAIWAN 出動了?, allenown (只是一個過客), 2013-05-13
http://disp.cc/b/Gossiping&ti=5Grm#!163-5Grm
[5] Re: [爆卦] AnonTAIWAN 出動了?, HornyDragon (好色龍), 2013-05-13
http://disp.cc/b/Gossiping&ti=5Grm#!163-5Gs
[6] 技高一籌,還是人為疏失,由 gov.ph 窺探 vim 疏忽, X'sOin, 2013-05-13
http://blog.xsoin.com/2013/05/govph-vim.html
[7] 總統府網站被「駭」! 留言髒話辱台灣, 壹電視, 2013-05-12
http://www.nexttv.com.tw/news/realtime/latest/10708789/總統府網站被「駭」! 留言髒話辱台灣
[8] 方承空間設計 FANGCHENG, 2013-05-13(台灣遭菲 owned 網站)
http://www.fangcheng.com.tw/about.php
Hacked by: Jeffrey Fukui
[9] [爆卦] 最新!!~觀戰搖滾區, theoneway (灣位), 2013-05-13
http://disp.cc/b/Gossiping#!163-5GO8
[10] [爆卦] 公文e網通掛掉了 (已公佈今晚 DDoS 開工!), guest , 2013-05-16
http://disp.cc/b/Gossiping#!163-5I8g
[11] 廣大興28號事件之談判與衝突模式分析, 張榮豐, 想想論壇, 2013-05-16
http://www.thinkingtaiwan.com/public/articles/view/806
[12] 陳其邁:中國「假關切台菲漁民事件之名,圖宣傳台灣為中國一省之實」, 2013-05-16
http://www.youtube.com/watch?v=fxCox4WqIxs
(按:每次連結到立法院的影音紀錄,我就忍不住要說,如果你覺得聲音怪怪的,把音量轉小是沒有用的,你轉得再小,聲音都是破掉的…唉,如果你還沒有聽過「真正的聲音」,請到這裡聽聽德國國會的影音紀錄。我們立法院的這種聲音,會讓人覺得每個立法委員的質詢都是在吵架,其實在這個影片中,陳其邁根本就是在幫陸委會主委王郁琦打預防針。呃…我覺得台菲之間的問題要好好解決的話,好像需要再蓋一個「菲委會」耶∼阿…當然,因為是「互不否認」的非官方關係,那就還要有「巴基會」跟「巴協會」,這次是巴士海峽…)[13] 反菲太激情! 菲籍媳婦被砸石頭, 華視, 2013-05-16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Jsa17t9McI
[14] 許慶雄, 對便當文遭「刑責」追究,幾點說明, 臉書, 2013-05-22
http://www.facebook.com/photo.php?fbid=609578442386771
對便當文遭「刑責」追究,幾點說明;
一、每個人都要為自已的言論負責,每個人也都可以去評論或贊否他人言論,但是,除非有具體受害人感受遭受譭謗、污辱,否則,國家公權力不得介入懲處。
二、今天,單純轉述「聽來的」,就可能遭受刑罰;明天,統治者就可以懲處任何讓統治者感到不悅的言論。(包括陳為廷單純轉貼綁架警告文也遭刑責,只因統治者一直想伺機警告與修理)
三、罪刑法定,強調必須明確。若允許抽象性、不確定性,例如「散佈謠言」「遊手好閒」「欺壓善良」,等於是容許執法者任意、主觀的裁量。
2013-05-04
八卦精神:Huh∼?
八卦精神是我們與生俱來的,之所以必須內建(built-in),攸關生死存亡故。這可是人類經過幾十萬年演化而來的能力。缺乏八卦精神的話,面對物競天擇的自然法則,恐怕…
那麼什麼是八卦精神呢?一時之間想不出個好的定義 ─ 你們知道一個好的定義是需要花點時間的吧!但是我們可以用另一種方式,只花 46 秒,用一個歎詞 "Huh∼?" 來間接指涉這個概念。請點以下連結,但是只能看 46 秒,也就是到 1:22:20 就好了。不可以多看!
以下的 wav 跟 mp3 聲音檔,可以點擊下載頁之後下載。檔案都很小,適合拿來當電腦上的音效,除非謝震武跟谷懷萱抗議,那就再說…
Related Articles
[a] 2013-07-16 今天,我們都是那台電腦
http://kolmogolovi.blogspot.com/2013/07/heute-sind-wir-alle-laptops.html
那麼什麼是八卦精神呢?一時之間想不出個好的定義 ─ 你們知道一個好的定義是需要花點時間的吧!但是我們可以用另一種方式,只花 46 秒,用一個歎詞 "Huh∼?" 來間接指涉這個概念。請點以下連結,但是只能看 46 秒,也就是到 1:22:20 就好了。不可以多看!
http://www.youtube.com/watch?v=RrW2S7g3afI&t=1h21m34s
以下的 wav 跟 mp3 聲音檔,可以點擊下載頁之後下載。檔案都很小,適合拿來當電腦上的音效,除非謝震武跟谷懷萱抗議,那就再說…
huh.wav ("Huh∼?" 173KB)
huh.mp3 ("Huh∼?" 49KB)
Related Articles
[a] 2013-07-16 今天,我們都是那台電腦
http://kolmogolovi.blogspot.com/2013/07/heute-sind-wir-alle-laptops.html
2013-04-25
華光社區的社會運動
今天看了這個。另一個正在發生的、有學生參與的公民社會運動,聲援者包括台大社會系教授陳惠敏教授、民進黨立法委員田秋堇、律師高涌誠、台大政研所學生林飛帆等。我還搞不清楚來龍去脈,暫不予評論。臉書專頁是「華光社區:金磚上的遺民」。
華光_424_我已經忍耐到極限了(大安分局長張傳忠)
published on 2013-04-23 by 光 華
http://www.youtube.com/watch?v=E0QnqZIOOJQ
published on 2013-04-23 by 光 華
http://www.youtube.com/watch?v=E0QnqZIOOJQ
2013-01-16
好奇心
今天看了這個 [1] [2]。除了公共危險之外,我喜歡這個女生的好奇心,因為自己也是個潛在罪犯。為她捶胸頓足,才開了一英哩!太不小心,下次應該先搞定軌道轉轍系統這個環節!
External Links
[1] 瑞清潔婦偷開火車 出軌撞民宅, 中央社斯德哥爾摩外電, 2013-01-15
http://www.cna.com.tw/News/aOPL/201301150429-1.aspx
http://news.nationalpost.com/2013/01/15/woman-crashes-stolen-train-into-a-building-after-taking-it-for-a-joyride/
External Links
[1] 瑞清潔婦偷開火車 出軌撞民宅, 中央社斯德哥爾摩外電, 2013-01-15
http://www.cna.com.tw/News/aOPL/201301150429-1.aspx
官員說,一名瑞典女子今天偷開車庫一列無人區間車,把火車開到斯德哥爾摩郊區,結果火車失控出軌,撞進一棟公寓。[2] Woman crashes stolen train into a building after taking it for a joyride, Karl Ritter, Associated Press/National Post, 2013-01-15
美聯社報導,瑞典警方發言人白斯特倫(Lars Bystrom)說,這列火車是在凌晨撞進公寓,女子受到重傷,以救護直升機送到斯德哥爾摩醫院治療。
白斯特倫說,這名女子因涉嫌危害公共安全被捕。
瑞典火車營運公司Arriva發言人赫德紐斯(Tomas Hedenius)說,這名1990年生的女子,從斯德哥爾摩郊外的車庫偷走這列4節車廂列車。
她之後開了約1.6公里,把火車開到鐵路終點站,結果火車出軌,衝出約25公尺,撞進一棟3層樓公寓。
事發現場照片顯示,撞得稀巴爛的火車首節車廂陷進公寓裡面。
赫德紐斯說:「公寓內有3戶人家,還好沒有人受傷,至少不是生理上。」
這名女子是Arriva火車清潔承包商的員工,她偷開火車的動機是什麼,目前還不清楚。
赫德紐斯說:「我們只聽到她的好消息。我們正在調查這件事怎麼發生,以及她為什麼做這種事。」
赫德紐斯說,她怎麼拿到火車鑰匙,目前還不清楚,但他說,開火車沒那麼難。
他說:「大體來說,就算你不是火車司機,還是可能會開火車。因為你可以在網路上查一查,或是看看別人怎麼開。」
http://news.nationalpost.com/2013/01/15/woman-crashes-stolen-train-into-a-building-after-taking-it-for-a-joyride/
STOCKHOLM — A woman stole an empty commuter train from a depot Tuesday and drove it to a suburb of Stockholm where it derailed and slammed into an apartment building, officials said.
The woman was seriously injured in the early morning crash and was flown to a Stockholm hospital, police spokesman Lars Bystrom said. No one else was injured.
Bystrom said the woman was arrested on suspicion of endangering the public.
Tomas Hedenius, a spokesman for train operator Arriva, said the woman, born in 1990, stole the four-car train at a depot outside Stockholm.
She then drove it about a mile to the end station on the railway line, where it jumped off the tracks, careered for about 25 metres and crashed into a three-story building.
Photographs from the scene showed the crumpled front car of the train buried deep into the structure.
“There were three families inside the apartment building, but no one was injured. At least not physically,” Hedenius said.
The motives of the woman, who worked for a company contracted to carry out cleaning for the train operator, were not immediately clear.
“We have only heard good things about her. We’re investigating how this could happen, and why she did what she did,” Hedenius said.
He said it’s unclear how she got the keys to the train, but added that driving it is not that complicated.
“Generally speaking that’s possible even if you’re not a train driver,” he said. “You can read about it on the Internet, or observe how others do it.”
A local train derailed into a residential building in Saltsjoebaden, Sweden, on January 15, 2013.
(JONAS EKSTROMER / SCANPIX/AFP/Getty Images)
Policemen stand in front of a local train that derailed into a residential building in Saltsjoebaden, Sweden, on January 15, 2013.
JONAS EKSTROMER/AFP/Getty Images
Raw: Train Slams Into Building Near Stockholm
Published on 2013-01-15
http://www.youtube.com/watch?v=vjrCGNiFIY0
Published on 2013-01-15
http://www.youtube.com/watch?v=vjrCGNiFIY0
2013-01-01
鴿子跨年
本來計畫到自由廣場跟學生們跨年 [1] [9] [11],不料昨天下午陽台上來了一隻怕冷的鴿子,打開紗門,牠居然大搖大擺地走到裡面來。只好臨時決定,跟鴿子在一起跨年。牠的右腳有個黃色腳環,黃底黑字印著:NL 99 9979576。鴿主要是看到,請立即回覆。此刻,牠回到陽台,正在大快朵頤。今天天氣還是不好,看起來牠還要賴在這裡一陣子。
從來沒有跟鴿子相處過,所以只能趕緊上網補課,以有限的知識跟牠度過一夜。
第一天 2012-12-31 下午三、四點
在陽台徘徊。
朝屋內張望。
真的大搖大擺地走進來。
真不像話,沒看過那麼亂的屋子。
桌子也不整理一下。
牠臉頰嘴角那個東西不知道是什麼。
聽說鳥類生病了也會裝沒事。
這時已經喝過一口水了。
牠喜歡這盞燈,會靠近朝裡張望。
這裡還有兩台電腦的暖氣。
兩台電腦、兩盞燈伺候。
擦大便時,補拍牠進門後第一泡屎。
夜深了。外面跨年的人都回家了。
我就知道牠喜歡這盞燈。
這是睡前準備的食物跟飲水。
這是隔天發現牠大在飲水碗裡的大便。
在陽台大吃特吃。紅豆、麥片、白米。
飛出去後的落腳處。擔心?可是牠是鳥。
還在屋簷上。這時雨還不大。
在屋簷上,望向海邊。看到牠剛進門時,第一個想法是,牠一定是要找個溫暖一點的地方。不久,受到一點驚嚇,飛起來,撞到落地窗,朝反方向飛,又撞到了樑,然後就降落在桌上。沒去碰牠,牠也一直就站在那邊。心想,那邊兩台電腦的溫度,應該是個滿不錯的環境。外觀上,看起來沒什麼不正常,不會一直斜著頭,也沒看到受了什麼傷害。沒有顫抖,沒有「落翅」的現象,沒有張口呼吸或呼吸帶有雜音的現象,但是一直都不講話,走路似乎有些困難。不過,從來沒有好好注意過,健康的鴿子怎麼在平常的地面上走路的,所以說不準。
拿了些麥片、土司碎片,裝在盤子裡,慢慢地放到牠面前。只見牠往盤子裡啄,卻啄不到東西,像是有視覺上的問題。再拿了一碗水,因為怕嚇到牠,還是慢慢地靠近。這次牠遲疑了一下,就大膽地從我手中的碗裡喝了一大口水。然後,甩了甩頭。看起來精神為之一振。
擔心電腦釋放的熱量不夠,就在牠附近安置了兩盞白熾燈泡的檯燈。還是擔心不夠暖,就拿了電暖器給牠吹熱風。這時,看到牠坐了下來,把毛鼓起來,脖子縮到肩膀裡,看起來圓滾滾的,實在有點肥。直覺告訴我,這是個休息、取暖的行為,而非病態。
還是都不吃,給牠水時,也不是每次都會理我,不過開始大便了。雖說從排泄物可以判斷牠的健康狀況,但是網路上的描述不夠精確,我也很難比對。現在的策略就是讓牠在溫暖的環境中,好好休息,看看過一個晚上會不會好些。室內溫度攝氏約 13、14 度,牠身邊則約 15、16 度。心想,牠應該可以好好過一夜。牠會把脖子靠在燈罩上,看著「營火」。所以相當有把握,牠是為了取暖才進來的。或說 [2] [3] [4],牠們生病的時候,無法發燒,這時,寒冷會讓牠們更虛弱。
午夜近了,外面的人聲跟煙火聲吵得很,但是聽不到鐘聲。牠有時候對聲音會有點反應。糟糕,這才知道教育漏洞大得很,不知道牠是用什麼聽的,因為找不到牠的耳朵。不管了,這個以後再來補課。
跨年?從每年最後一天的 23 點 59 分 59 秒,到隔天 0 點 0 分 0 秒,而且是 local time,這有什麼不尋常的意義嗎?時間的均勻度(homogeneity),在當地時間的此刻,跟其他時間的任何一刻,會有什麼不同嗎?對一隻鴿子會有什麼特殊的意義嗎?不知道。總之,自由廣場上的 YouTube 即時轉播,牠也可以一起聽個整夜。
什麼?有什麼好聽的?有什麼好反的?Eh... 是這樣子的,要判斷一個東西是不是「賊」,有個方法很好用,那就是看這個東西會不會「心虛」。看看中視怎麼實況轉播及重播跨年晚會裡,蘇打綠主唱吳青峰的表演現場,就會對這種「方法學」有一點感覺了 [6] [7] [8] [9] [10]。引用陳信聰,是因為相信他的專業判斷,跟他的「格」。
第二天 2013-01-01 A
是被牠叫醒的。聲音不大,但是終於講話了。聽不懂,想必是叫我去擦大便。就起來幫牠擦屎、換水。地上有新的三處,身邊一處,裝水的碗裡也有(見圖)。也不知道有沒有喝過這些水。不敢大意,我都很小心地清潔,怕牠攜帶病毒或什麼的。地上也用酒精噴了一下。
到了下午,突然,牠跳到給牠取暖的燈罩裡。糟糕,那是白熾燈泡,羽毛就靠在燈泡壁上。連忙把燈關掉,讓燈罩倒下,把牠趕出來。結果就跳到地上,到處踱步。看起來還滿健康的。好吧,就趁這個時候,把牠慢慢趕回陽台。找了一個紙箱,在裡面舖了些摺皺的報紙,連同取暖用的檯燈、水碗,都在陽台重新布置。外面下著雨,看牠也無意或無力飛回家。
應該一整天沒吃了。想說再試一次好了。就用鋁製的容器裝了一些白米、麥片、紅豆,放在牠身邊。還是不理人,那也不理牠好了。才掉頭沒多久,聽到外面鏗鏗鏘鏘。愛呷假細哩。偷看了一下,原來正在狼吞虎嚥,大快朵頤,一下子就吃光了。趕快再補充多一點,牠又繼續吃。啄得還滿準的,本來擔心的視覺問題,現在應該還好。這下就可以放心了。就讓牠自己決定,要賴在這裡多久。網路上有人反對給迷途的鴿子食物,理由是,懲罰。誰說的?此刻牠是自由之身,由牠自己決定!
寫到這裡(17:15),外面傳來一陣拍翅的聲音,像是在撞擊紗門。出去一看,陽台上不見蹤影。正想著,那牠大概體力足夠,飛回家去了,突然看到牠停在下一層樓(八樓)的屋簷上。我不知道有沒有必要擔心一隻鳥會摔傷,但是最理性的決定,應該是不要去幫倒忙,隨牠去。
取暖用的檯燈還開著,食物跟水也都還在,牠需要的話,自然會再上來。希望上得來… 但是我不知道…
待續。
第二天 2013-01-01 B
但是外面下著雨,幾個小時過去了,牠還在原處。真是有點擔心。
到了晚上快九點,忽然發現牠已不在八樓屋簷上。用手電筒四處掃描了一下,赫然看到牠在對面七樓的屋簷上。那裡不會淋到雨。偶爾出去看一下,千呼萬喚,牠就是無動於衷。好吧,你畢竟是個鳥。今天應該吃得夠飽。溫度計顯示室外溫度攝氏 15 度以上。外面或許比較適合你過夜。
到了半夜兩點半,又傳來一陣聲響。到外面一看,已經不見鴿子蹤影。你是個鳥,自己知道怎麼做。
後記 2013-01-30
上次為了說明學生們在自由廣場上跨什麼年,就在 [12] 放了一張 Noam Chomsky 舉牌在 MIT 反媒體壟斷的照片。最近看到有些人跑出來,質疑 Noam Chomsky 不知道自己舉的牌子上面寫的是什麼意思。不管質疑的人是何方神聖,我要趕快告訴大家,這種質疑相當於是「Noam Chomsky 不曉得自己在做什麼」。在台灣,這種質疑很可能是件小事,但是在國外,這種質疑是一種非常嚴重的侮辱。所以,我要說,像石之瑜、劉世鼎等人才真的是「不曉得自己在做些什麼」,我真懷疑,他們知不知道 Noam Chomsky 是誰、做過哪些事情、會不會屬於「不知道自己在幹嘛」之流。
後記 2013-02-05
中天的記者找上 Noam Chomsky 製造假新聞了!播出的情節必然是他受「有心人士」的利用,而舉了一塊「自己不知道是什麼的牌子」,發表了不應該發表的「反中言論」。面對這種媒體,台灣的消費者一定要有「記憶」,也要有定見。這種事情看似複雜,其實結論很簡單,那就是:
旺中繼續幹這些污穢的事情,然後發個簡短、言不及義的道歉聲明 [14] [15]。對於台灣個別的媒體消費者而言,在既無閑暇、精力,也沒有充分的工具與第一手的資訊來源的情況下,所應該謹記的媒體消費安全守則就是:
Related Articles
[a] 2012-07-31 媒體觀察:旺中集團抹黑黃國昌事件
http://kolmogolovi.blogspot.com/2012/07
/wwctg.html
[b] 2012-09-20 旺旺中天電視台繼續幹這種事
http://kolmogolovi.blogspot.com/2012/09
/blog-post_20.html
External Links
[1] 反媒體巨獸跨年暨元旦行動, [我是學生,我反旺中] 反媒體巨獸青年聯盟, 臉書
http://www.facebook.com/photo.php?
fbid=383394655088653&set
=a.326992940728825.73873.32587431084068
[2] scinexx | Tauben schlafen wie Menschen: Vom Mittagsschlaf abgehaltene Vögel schlafen nachts intensiver - Tauben, Vögel, Schlaf, Träumen, Nervenzellen, Gehirn, Fliegen, Wellen, Menschen
http://www.scinexx.de/wissen-aktuell-7881-2008-02-29.html
[3] Wildvogelhilfe - Gesundheit der Wildvögel - Anzeichen für Erkrankungen
http://www.wildvogelhilfe.org/gesundheit/
krankanzeichen.html
[4] 鴿子大便 健康 生病, Yahoo!奇摩知識+
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
question?qid=1610051102921
[5] 就是不讓你睡 鴿子吵貓睡覺, 短片逗趣 - 貓圈圈 消防心論壇
http://fireman.tw/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5625
[6] [爆卦] 中視心虛啦!!!!!!!!!, PTT, 2013-01-01
http://disp.cc/b/163-4Sx3
[7] 青峰反媒體壟斷言論遭中視消音, 民視新聞, 2013-01-01
http://www.youtube.com/watch?v=R3gEV7ZYHHY
[8] 陳信聰臉書, 2013-01-02
http://www.facebook.com/permalink.php?story_fbid=101903866652422&id=1483304899
[9] 公視有話好說, 香港反特首大遊行 台灣反壟斷被消音 - YouTube (陳信聰, 王丹, 葉大華, 林飛帆, 唐朝雯/陽光時務周刊香港總監, 樊俊朗/香港學生) , 2013-01-02
http://www.youtube.com/watch?v=xldTk2LLj-4
[10] 馮光遠, 唉,青峰受到的待遇,我早就接受過了, 馮光遠部落格, 2013-01-04
http://whiteeyeishere.blogspot.tw/2013/01/blog-post_4.html
http://www.youtube.com/watch?v=IQ6uQH1jS-U
從來沒有跟鴿子相處過,所以只能趕緊上網補課,以有限的知識跟牠度過一夜。
第一天 2012-12-31 下午三、四點




















拿了些麥片、土司碎片,裝在盤子裡,慢慢地放到牠面前。只見牠往盤子裡啄,卻啄不到東西,像是有視覺上的問題。再拿了一碗水,因為怕嚇到牠,還是慢慢地靠近。這次牠遲疑了一下,就大膽地從我手中的碗裡喝了一大口水。然後,甩了甩頭。看起來精神為之一振。
擔心電腦釋放的熱量不夠,就在牠附近安置了兩盞白熾燈泡的檯燈。還是擔心不夠暖,就拿了電暖器給牠吹熱風。這時,看到牠坐了下來,把毛鼓起來,脖子縮到肩膀裡,看起來圓滾滾的,實在有點肥。直覺告訴我,這是個休息、取暖的行為,而非病態。
還是都不吃,給牠水時,也不是每次都會理我,不過開始大便了。雖說從排泄物可以判斷牠的健康狀況,但是網路上的描述不夠精確,我也很難比對。現在的策略就是讓牠在溫暖的環境中,好好休息,看看過一個晚上會不會好些。室內溫度攝氏約 13、14 度,牠身邊則約 15、16 度。心想,牠應該可以好好過一夜。牠會把脖子靠在燈罩上,看著「營火」。所以相當有把握,牠是為了取暖才進來的。或說 [2] [3] [4],牠們生病的時候,無法發燒,這時,寒冷會讓牠們更虛弱。
午夜近了,外面的人聲跟煙火聲吵得很,但是聽不到鐘聲。牠有時候對聲音會有點反應。糟糕,這才知道教育漏洞大得很,不知道牠是用什麼聽的,因為找不到牠的耳朵。不管了,這個以後再來補課。
跨年?從每年最後一天的 23 點 59 分 59 秒,到隔天 0 點 0 分 0 秒,而且是 local time,這有什麼不尋常的意義嗎?時間的均勻度(homogeneity),在當地時間的此刻,跟其他時間的任何一刻,會有什麼不同嗎?對一隻鴿子會有什麼特殊的意義嗎?不知道。總之,自由廣場上的 YouTube 即時轉播,牠也可以一起聽個整夜。
什麼?有什麼好聽的?有什麼好反的?Eh... 是這樣子的,要判斷一個東西是不是「賊」,有個方法很好用,那就是看這個東西會不會「心虛」。看看中視怎麼實況轉播及重播跨年晚會裡,蘇打綠主唱吳青峰的表演現場,就會對這種「方法學」有一點感覺了 [6] [7] [8] [9] [10]。引用陳信聰,是因為相信他的專業判斷,跟他的「格」。
第二天 2013-01-01 A
是被牠叫醒的。聲音不大,但是終於講話了。聽不懂,想必是叫我去擦大便。就起來幫牠擦屎、換水。地上有新的三處,身邊一處,裝水的碗裡也有(見圖)。也不知道有沒有喝過這些水。不敢大意,我都很小心地清潔,怕牠攜帶病毒或什麼的。地上也用酒精噴了一下。
到了下午,突然,牠跳到給牠取暖的燈罩裡。糟糕,那是白熾燈泡,羽毛就靠在燈泡壁上。連忙把燈關掉,讓燈罩倒下,把牠趕出來。結果就跳到地上,到處踱步。看起來還滿健康的。好吧,就趁這個時候,把牠慢慢趕回陽台。找了一個紙箱,在裡面舖了些摺皺的報紙,連同取暖用的檯燈、水碗,都在陽台重新布置。外面下著雨,看牠也無意或無力飛回家。
應該一整天沒吃了。想說再試一次好了。就用鋁製的容器裝了一些白米、麥片、紅豆,放在牠身邊。還是不理人,那也不理牠好了。才掉頭沒多久,聽到外面鏗鏗鏘鏘。愛呷假細哩。偷看了一下,原來正在狼吞虎嚥,大快朵頤,一下子就吃光了。趕快再補充多一點,牠又繼續吃。啄得還滿準的,本來擔心的視覺問題,現在應該還好。這下就可以放心了。就讓牠自己決定,要賴在這裡多久。網路上有人反對給迷途的鴿子食物,理由是,懲罰。誰說的?此刻牠是自由之身,由牠自己決定!
寫到這裡(17:15),外面傳來一陣拍翅的聲音,像是在撞擊紗門。出去一看,陽台上不見蹤影。正想著,那牠大概體力足夠,飛回家去了,突然看到牠停在下一層樓(八樓)的屋簷上。我不知道有沒有必要擔心一隻鳥會摔傷,但是最理性的決定,應該是不要去幫倒忙,隨牠去。
取暖用的檯燈還開著,食物跟水也都還在,牠需要的話,自然會再上來。希望上得來… 但是我不知道…
待續。
第二天 2013-01-01 B
但是外面下著雨,幾個小時過去了,牠還在原處。真是有點擔心。
到了晚上快九點,忽然發現牠已不在八樓屋簷上。用手電筒四處掃描了一下,赫然看到牠在對面七樓的屋簷上。那裡不會淋到雨。偶爾出去看一下,千呼萬喚,牠就是無動於衷。好吧,你畢竟是個鳥。今天應該吃得夠飽。溫度計顯示室外溫度攝氏 15 度以上。外面或許比較適合你過夜。
到了半夜兩點半,又傳來一陣聲響。到外面一看,已經不見鴿子蹤影。你是個鳥,自己知道怎麼做。
後記 2013-01-30
上次為了說明學生們在自由廣場上跨什麼年,就在 [12] 放了一張 Noam Chomsky 舉牌在 MIT 反媒體壟斷的照片。最近看到有些人跑出來,質疑 Noam Chomsky 不知道自己舉的牌子上面寫的是什麼意思。不管質疑的人是何方神聖,我要趕快告訴大家,這種質疑相當於是「Noam Chomsky 不曉得自己在做什麼」。在台灣,這種質疑很可能是件小事,但是在國外,這種質疑是一種非常嚴重的侮辱。所以,我要說,像石之瑜、劉世鼎等人才真的是「不曉得自己在做些什麼」,我真懷疑,他們知不知道 Noam Chomsky 是誰、做過哪些事情、會不會屬於「不知道自己在幹嘛」之流。
後記 2013-02-05
中天的記者找上 Noam Chomsky 製造假新聞了!播出的情節必然是他受「有心人士」的利用,而舉了一塊「自己不知道是什麼的牌子」,發表了不應該發表的「反中言論」。面對這種媒體,台灣的消費者一定要有「記憶」,也要有定見。這種事情看似複雜,其實結論很簡單,那就是:
Noam Chomsky 不會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麼,他只是不知道自己所挺身反對的對象會下流、污穢到什麼程度。想想黃國昌,就知道 Noam Chomsky。我對中天電視台這個派駐美國的記者,印象非常深刻!對他們撲天蓋地追殺黃國昌到美國的媒體炒作能力,以及旺中集團跨媒體作戰的打擊能力,也非常佩服!台灣最黑暗的一個角落也在於此!林庭安應該再寫一封信給 Noam Chomsky,提醒他:「知道厲害了吧!」
旺中繼續幹這些污穢的事情,然後發個簡短、言不及義的道歉聲明 [14] [15]。對於台灣個別的媒體消費者而言,在既無閑暇、精力,也沒有充分的工具與第一手的資訊來源的情況下,所應該謹記的媒體消費安全守則就是:
不必深究細節,只要充分了解並牢記旺中的本質與行逕,並以最單純的邏輯與常識「隔空詮釋」。Bob Dylan(鮑伯狄倫)有首大家都很熟悉的反戰歌曲〈Blowing in the Wind〉。我之所以此刻想起這首歌,關鍵在於其歌詞的結構是,How many times must 旺中 ... before we ...
How many roads must a man walk down
Before you call him a man?
Yes, 'n how many seas must a white dove sail
Before she sleeps in the sand?
Yes, 'n how many times must the cannon balls fly
Before theyre forever banned?
The answer, my friend, is blowin' in the wind,
The answer is blowin' in the wind.
How many times must a man look up
Before he can see the sky?
Yes, 'n how many ears must one man have
Before he can hear people cry?
Yes, 'n how many deaths will it take till he knows
That too many people have died?
The answer, my friend, is blowin' in the wind,
The answer is blowin' in the wind.
How many years can a mountain exist
Before its washed to the sea?
Yes, 'n how many years can some people exist
Before theyre allowed to be free?
Yes, 'n how many times can a man turn his head,
Pretending he just doesn't see?
The answer, my friend, is blowin' in the wind,
The answer is blowin' in the wind.
Related Articles
[a] 2012-07-31 媒體觀察:旺中集團抹黑黃國昌事件
http://kolmogolovi.blogspot.com/2012/07
/wwctg.html
[b] 2012-09-20 旺旺中天電視台繼續幹這種事
http://kolmogolovi.blogspot.com/2012/09
/blog-post_20.html
[1] 反媒體巨獸跨年暨元旦行動, [我是學生,我反旺中] 反媒體巨獸青年聯盟, 臉書
http://www.facebook.com/photo.php?
fbid=383394655088653&set
=a.326992940728825.73873.32587431084068
[2] scinexx | Tauben schlafen wie Menschen: Vom Mittagsschlaf abgehaltene Vögel schlafen nachts intensiver - Tauben, Vögel, Schlaf, Träumen, Nervenzellen, Gehirn, Fliegen, Wellen, Menschen
http://www.scinexx.de/wissen-aktuell-7881-2008-02-29.html
[3] Wildvogelhilfe - Gesundheit der Wildvögel - Anzeichen für Erkrankungen
http://www.wildvogelhilfe.org/gesundheit/
krankanzeichen.html
[4] 鴿子大便 健康 生病, Yahoo!奇摩知識+
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
question?qid=1610051102921
[5] 就是不讓你睡 鴿子吵貓睡覺, 短片逗趣 - 貓圈圈 消防心論壇
http://fireman.tw/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5625
[6] [爆卦] 中視心虛啦!!!!!!!!!, PTT, 2013-01-01
http://disp.cc/b/163-4Sx3
[7] 青峰反媒體壟斷言論遭中視消音, 民視新聞, 2013-01-01
http://www.youtube.com/watch?v=R3gEV7ZYHHY
[8] 陳信聰臉書, 2013-01-02
http://www.facebook.com/permalink.php?story_fbid=101903866652422&id=1483304899
[9] 公視有話好說, 香港反特首大遊行 台灣反壟斷被消音 - YouTube (陳信聰, 王丹, 葉大華, 林飛帆, 唐朝雯/陽光時務周刊香港總監, 樊俊朗/香港學生) , 2013-01-02
http://www.youtube.com/watch?v=xldTk2LLj-4
[10] 馮光遠, 唉,青峰受到的待遇,我早就接受過了, 馮光遠部落格, 2013-01-04
http://whiteeyeishere.blogspot.tw/2013/01/blog-post_4.html
(編按:「蘇打綠」主唱青峰,於跨年晚會的反媒體壟斷言論,遭到轉播單位「中視」在重播時,以廣告剪接方式刪除。其實這種問題,我在近20年之前便碰過,想不到台灣的言論自由在2012年年終,還是這副德行。1993年年底,我在金馬獎典禮上的一句話,被主辦單位「華視」消音,於是我在《中國時報》的「人間副刊」寫了篇文章反應此事,以下便是當年那篇文章的重新轉載。)
今年的金馬獎,李安和我合寫的劇本《喜宴》得了最佳原著劇本獎。
頒獎典禮上,距離李登輝總統和連戰院長數尺之遙的麥克風前,我把埋藏在心裡有一段日子的話講了出來:「《喜宴》是一部有關於觸探禁忌的電影,就是為了這個原因,我在這裡,把我的感謝,獻給過去幾十年在台灣為了台灣的民主、為了台灣人的尊嚴,奉獻犧牲的政治異議份子。我謝謝他們,我也謝謝他們的家人。謝謝!」
到了後台,記者們問我為什麼致這種詞,我的回答很簡單:心中感激而已。
是的,我的心裡充滿感激,因為政治異議份子在這些年的抗爭和受苦,《喜宴》這部明顯觸探社會禁忌(同性戀題材)的電影,才得以問世,而《悲情城市》和《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這些觸及政治禁忌(二二八及白色恐怖)的優秀台灣電影也能夠在過去這幾年先後出現。我們可以說,政治異議份子用他們的青春、家庭幸福,甚至生命,為我們這些搞創作的人開創了現在的這個發表空間,以及(很不幸地,我們寧可不要的)創作素材。
我曾經和李安談過這個感想,在得獎名單揭曉的那一剎那,我也決定,就講這。
可是令我難過及憤怒的是,負責轉播金馬獎的「中華電視公司」,很蠻橫地把講詞裡的「政治異議份子」六個字剪掉了,所以電視機前的觀眾,完全無法知道這個得獎人感謝的對象是誰?
當我後來知道華視的這個小動作之後,第一個反應便是:我們是活在1993年還是1963年?
「為什麼要把『政治異議份子』這六個字剪掉?」在打聽出「華視」應該為這個決定負責的人是該公司節目部綜藝組葛組長之後,我打電話給他,向他請教原因何在?
葛先生沒有迴避這個責任,他說,就在我致完詞之後,「華視」派駐現場的編審(我也打聽出他的名字是姚**)立即與他聯絡,指出我的致詞可能有問題,他在倒帶看過一兩次之後,也覺得不妥,當下便決定消除這個「敏感」的名詞。
葛先生在隨後的電話談話裡,並表達出他的看法,其中包括:金馬獎這種場合不適合出現政治性的說詞;參考西方國家的作法,他們也會是這麼處理的;轉播的時間很緊湊,在極短的時間裡無法瞭解我那句話背後的意義和精神,職責所在,只有下手;以及他自認為是為觀眾設想,因為觀眾也許不盡同意某人的政治立場等等。在談話裡,他也對我個人表示歉意。
然而葛先生的說詞無法被我接受,包括道歉,因為他和他的同僚如果真要道歉的話,應該向觀眾道歉,不是我。他們負責轉達受獎人的謝詞給觀眾,可是卻從中揩油了一些內容,致使觀眾收到一些殘缺的訊息,他們理當向觀眾道歉。
再談其他的說詞。
「金馬獎這種場合不適合出現政治性的說詞」。是嗎?李登輝總統這位政治性人物的揭幕詞難道一點都不政治嗎?受獎人之一馮立本老先生「反攻大陸」的說詞不政治嗎(或者葛先生非常明白那是神話和笑話)?
「西方國家的作法」。是嗎?1967年,奧斯卡頒獎典禮便因為美國民權領袖金恩的被暗殺而臨時延後兩天,在隨後舉行的典禮上,影藝學院主席葛萊哥雷畢克的揭幕致詞,以及最佳男主角得主洛史泰格(《惡夜追緝令》)的致詞都非常政治,這葛先生大概不知道。可是馬龍白蘭度在1972年的奧斯卡,委託美國原住民「小羽毛」上台拒領「最佳男主角」獎(《教父》),並發表抗議原住民遭不平等待遇的聲明,這麼讓人印象深刻的事件,葛先生難道沒有聽說過嗎?
「職責所在」。是嗎?這個職責是傳播人忠實地把一個公眾事務圓滿地轉播成功呢?還是思想警察把關成功呢?我不知道葛先生是怎麼定義自己的工作。
「為觀眾設想」。是嗎?觀眾又不是全都收看「華視」長大的,思維已經被「華視」制約成功,替他們擔什麼心呢,難道他們自己沒有思考的能力嗎?更何況,把原本詞意清楚的句子剪成不知所云,是為觀眾設想嗎?我絕對相信有些人(當然包括葛、姚兩人)是會對「政治異議份子」六個字不悅,可是就在後台,幾位熟識的文字記者過來跟我講他們喜歡這幾句話,「最佳紀實報導片」(《蘭嶼觀點》)的攝影林建享也過來表達他的感受,原來老政治犯林書揚老先生正是他的長輩,隨後,碰到《十八》的導演何平,他也對這句話致意。既然觀眾的感受不可能一樣,為什麼要替他們做決定呢?
對台灣從事創作的人來講,目前所享有的自由可謂空前未有,諷刺的是,其中一人只不過想對造成此現象居功厥偉的政治異議份子致意時,他表達的自由又回要三十年前。
結論是有點感傷,可是筆者寫作此文的目的並不在自怨自艾,在陳述過上面的事實之後,我只有一個問題,那就是:如果一個電視公司(在這裡是「華視」)負責轉播一場公眾聚會(在這裡是金馬獎典禮),它有沒有權力就意識型態的角度(注意,不是時間的考慮或格調的因素)對內容實施新聞檢查。如果一個電視公司自覺有此權力,那麼,主辦單位應不應該繼續讓這個電視公司負責轉播,或是可以另外選擇一個願意做公正轉播,而不是思想檢查的電視公司。
這其實不是一件小事,因為金馬獎日後還是要辦下去,「金馬獎執行委員會」應該未雨綢繆地為以後的受獎者他們講話的權利考慮。
(本文章發表於1993年12月13日《中國時報》「人間副刊」)
[11] 吳叡人:我們去問歷史與正義的問題 - 側記曹永和院士加入反媒體壟斷連署的過程,
獨立評論@天下/天下雜誌, 2012-12-31
http://opinion.cw.com.tw/blog/profile/80/article/61
[12] [MIT] 美國公眾知識份子 Noam Chomsky,反對台灣媒體壟斷, 東海岸事件簿分享自劉子鳳, 臉書, 2013-01-05
http://www.facebook.com/permalink.php?story_fbid=151523361663360&id=178300302226055
[13] 看到很多人是因為有修過語言學,因而認識Chomsky。, 東海岸事件簿轉載自 Jiho Chang, 臉書, 2013-01-06
http://www.facebook.com/permalink.php?story_fbid=463167083739374&id=178300302226055
[14] 中天新聞聲明, 中天電視, 2013-02-04
http://blog.ctitv.com.tw/ctitv/archive/2013/02/04/11584.aspx
[15] 中天新聞獨家示範「雞同鴨講」, 2013-02-02獨立評論@天下/天下雜誌, 2012-12-31
http://opinion.cw.com.tw/blog/profile/80/article/61
[12] [MIT] 美國公眾知識份子 Noam Chomsky,反對台灣媒體壟斷, 東海岸事件簿分享自劉子鳳, 臉書, 2013-01-05
http://www.facebook.com/permalink.php?story_fbid=151523361663360&id=178300302226055
[13] 看到很多人是因為有修過語言學,因而認識Chomsky。, 東海岸事件簿轉載自 Jiho Chang, 臉書, 2013-01-06
http://www.facebook.com/permalink.php?story_fbid=463167083739374&id=178300302226055
[14] 中天新聞聲明, 中天電視, 2013-02-04
http://blog.ctitv.com.tw/ctitv/archive/2013/02/04/11584.aspx
針對中天新聞2月2 日採訪喬姆斯基先生所做的報導,網路上有網友以自製對比影片的方式,批評質疑該則新聞。中天新聞部表示,該則新聞播出時,確有口白與翻譯字幕配合上的疏失,內部將會進行檢討改進,謹此致歉。
http://www.youtube.com/watch?v=IQ6uQH1jS-U
2013-02-02 中天新聞獨家示範「雞同鴨講」(新增字幕更正)
Uploaded on 2013-02-03
Uploaded on 2013-02-03
2012-12-19
恭喜!北市交合唱團!
Howard Dyck 下了飛機,來到台北。因為受邀指揮一場台北市立交響樂團及附設合唱團 [4] 的聖誕音樂會 [3],他又來到台灣 —— 看到周遭的黃皮膚、黑頭髮,腦海裡不禁又跑起了歌劇《茶花女》的音樂。今年,他在中國雲南演出了兩場 La traviata,之後,揮別了中國,於六月底到台灣逗留了一個禮拜看兩個孫女,然後回加拿大。他喜歡探險,走過二十個國家,看過無數的歌手,也算得上是個身經百戰的合唱指揮 [1]。都當阿公了,還是要趕趕時髦,去年九月,他也經營起部落格,當起部落客來 [2]。
受邀到世界各地演出,所碰到的樂團與歌手形形色色,常常會需要多一點 EQ。尤其在短短的幾天客席期間,他所能運用的,就只有一根指揮棒,以及一張音樂會上不可以發出聲音的嘴巴。而他的音樂必須完全交託給一群陌生的音樂工作者來展現,這些完全不是他所能掌控的,他的任務是如期演出。
把合唱團跟樂團放在一起排練之前,今天,他得到一整晚的時間,可以跟合唱團單獨相處,這是好事。今晚,他不帶指揮棒,因為手指頭比指揮棒更善於表達。他知道,有什麼需要跟他們溝通的,就只有這次機會。後天跟樂團在一起排練,恐怕就無暇照顧了,更何況後天是世界末日。
好奇地走進了排練室,今天碰到的又會是個什麼樣的合唱團?會是個挑戰嗎?看起來,他們已經 warm up 過了,好吧,就依自己的習慣,按照音樂會節目表的順序走它一次。"Good evening! The Many Moods, suite number four!" 他直接用英語說。對,英語。他不是很喜歡音樂裡有美國腔的咬字。
走了十六個小節,他停了下來,低著頭,若有所思,幾乎是自言自語地說道:"Well... I think... I'm gonna have a nice evening."
他察覺到,基本上,這個合唱團是可以英語直接溝通的。但也不是說,就完全沒有文化背景的障礙。在一團狐疑的氣氛中,他抬起頭來,做了一個決定,伸出手來,指著合唱團,說:"You're good ones." 這次,就更像是個恭維了。
對於一個經驗豐富、跑遍全世界、閱人無數的合唱指揮來說,今天晚上,會不會是個必須掙扎的 hassle,走過十幾個小節,應該也就明瞭了。現在,他心裡面所想的是:「這個音樂會過關了。」因為合唱團會有反應。他才走進來,大家素昧平生,也沒講幾句話,光用幾根手指頭,就「捏」得出剛才心裡面所要的表情。這並不是每一次出任務都會有的運氣。畢竟,把玩音樂於指掌間,甚至還可以臨時改變主意,隨時捏出不同的形狀,這是每一個合唱指揮都夢想擁有的環境。
所以,我們可以先恭喜台北市立交響樂團附設合唱團,及其常任指揮吳琇玲!這是個 honor,不需要等到音樂會結束。代理指揮孫愛光(a real good one, too)也與有榮焉。這種不經過事先的溝通,而能夠立刻讓音樂隨著指揮起舞的團性,並非短時間可以琢磨得出來,也非單獨的個人所能成就。很明顯地,指揮吳琇玲已經賦與了這個合唱團一定的個性,這是長期的努力與堅持所累積出來的。這樣的成果得來不易,彌足珍惜。該如何珍惜呢?
必須認清永遠都不夠好的現實。還不會唱的、唱錯的、還在忙著視譜的、聲樂技巧應付不來的、歌詞不熟的、歌詞不懂的、聽不見別的聲部的、聽不見伴奏的、指揮都停下來了還可以繼續唱兩個小節的…這些毛病,從來未曾缺席過。怎麼那麼挑剔?當個合唱團員有那麼麻煩?!沒錯!它是一種專業。任何事情都是一種專業,做久了,認真地,才入得了室,才看得見堂奧,才體驗得到隱涵其中的 ecstasy。陶醉,這才是我們要的。不只是自我陶醉,也要讓指揮不知不覺地閉上眼睛跟著陶醉。如果,總是應付過去了,就什麼都看不到,而且一輩子都不會看到、體驗到。音樂,是需要琢磨的。只有當每一條肌肉,在每一個時刻,都自動到位,才可能騰出容得下音樂的抽象空間。有個德國人常講的音樂笑話,迷路的音樂家問路:「請問到愛樂怎麼走?」(Wie komme ich in die Philharmonie?)路人回說:「練習、練習、再練習。」(Üben, üben, üben, üben, üben...)
每一個合唱團員都要忙著許多獨唱家不需要做的事情。每一個團員都必須是個合唱團裡的獨唱家,缺一不可。有些聲樂老師擔心自己的學生跑到合唱團會把自己「弄壞」,其實,這不會發生,也不應該發生。如果有這種現象,那個團就最好不要去,或者,去拜訪一下其他聲樂老師。合唱與獨唱,只有不同,沒有高低。到合唱團唱歌,不是一種「屈就」,而是接觸另一種聲音藝術形態。讓我們閉上眼睛想像,音樂會開場之前,合唱團員跟樂團一樣,也是三三兩兩步入舞台,這也是個應該實現的理想。
趁熱趕快寫下來。以此自勉,亦與共勉,無他,就是為了貪圖更上乘的極樂與解脫。
Related Articles
[a] 2012-12-25 音樂人權:Music or Programming
http://kolmogolovi.blogspot.tw/2012/12/tsoc-2012-howard-dyck-2-music-or.html
External Links
[1] Conducting / Howard Dyck
http://www.howarddyck.com/conducting/
[2] Blog / Howard Dyck
http://www.howarddyck.com/howards-blog/
[3] 2012-12-24 國家音樂廳【TSO】聖誕饗宴音樂會 Christmas Feast Concert
http://www.ntch.edu.tw/program/show/2c908137384b7b41013884f30739041a?lang=zh
[4] 北市交合唱團 2013 年度招生訊息
受邀到世界各地演出,所碰到的樂團與歌手形形色色,常常會需要多一點 EQ。尤其在短短的幾天客席期間,他所能運用的,就只有一根指揮棒,以及一張音樂會上不可以發出聲音的嘴巴。而他的音樂必須完全交託給一群陌生的音樂工作者來展現,這些完全不是他所能掌控的,他的任務是如期演出。
把合唱團跟樂團放在一起排練之前,今天,他得到一整晚的時間,可以跟合唱團單獨相處,這是好事。今晚,他不帶指揮棒,因為手指頭比指揮棒更善於表達。他知道,有什麼需要跟他們溝通的,就只有這次機會。後天跟樂團在一起排練,恐怕就無暇照顧了,更何況後天是世界末日。
好奇地走進了排練室,今天碰到的又會是個什麼樣的合唱團?會是個挑戰嗎?看起來,他們已經 warm up 過了,好吧,就依自己的習慣,按照音樂會節目表的順序走它一次。"Good evening! The Many Moods, suite number four!" 他直接用英語說。對,英語。他不是很喜歡音樂裡有美國腔的咬字。
走了十六個小節,他停了下來,低著頭,若有所思,幾乎是自言自語地說道:"Well... I think... I'm gonna have a nice evening."
他察覺到,基本上,這個合唱團是可以英語直接溝通的。但也不是說,就完全沒有文化背景的障礙。在一團狐疑的氣氛中,他抬起頭來,做了一個決定,伸出手來,指著合唱團,說:"You're good ones." 這次,就更像是個恭維了。
對於一個經驗豐富、跑遍全世界、閱人無數的合唱指揮來說,今天晚上,會不會是個必須掙扎的 hassle,走過十幾個小節,應該也就明瞭了。現在,他心裡面所想的是:「這個音樂會過關了。」因為合唱團會有反應。他才走進來,大家素昧平生,也沒講幾句話,光用幾根手指頭,就「捏」得出剛才心裡面所要的表情。這並不是每一次出任務都會有的運氣。畢竟,把玩音樂於指掌間,甚至還可以臨時改變主意,隨時捏出不同的形狀,這是每一個合唱指揮都夢想擁有的環境。
所以,我們可以先恭喜台北市立交響樂團附設合唱團,及其常任指揮吳琇玲!這是個 honor,不需要等到音樂會結束。代理指揮孫愛光(a real good one, too)也與有榮焉。這種不經過事先的溝通,而能夠立刻讓音樂隨著指揮起舞的團性,並非短時間可以琢磨得出來,也非單獨的個人所能成就。很明顯地,指揮吳琇玲已經賦與了這個合唱團一定的個性,這是長期的努力與堅持所累積出來的。這樣的成果得來不易,彌足珍惜。該如何珍惜呢?
必須認清永遠都不夠好的現實。還不會唱的、唱錯的、還在忙著視譜的、聲樂技巧應付不來的、歌詞不熟的、歌詞不懂的、聽不見別的聲部的、聽不見伴奏的、指揮都停下來了還可以繼續唱兩個小節的…這些毛病,從來未曾缺席過。怎麼那麼挑剔?當個合唱團員有那麼麻煩?!沒錯!它是一種專業。任何事情都是一種專業,做久了,認真地,才入得了室,才看得見堂奧,才體驗得到隱涵其中的 ecstasy。陶醉,這才是我們要的。不只是自我陶醉,也要讓指揮不知不覺地閉上眼睛跟著陶醉。如果,總是應付過去了,就什麼都看不到,而且一輩子都不會看到、體驗到。音樂,是需要琢磨的。只有當每一條肌肉,在每一個時刻,都自動到位,才可能騰出容得下音樂的抽象空間。有個德國人常講的音樂笑話,迷路的音樂家問路:「請問到愛樂怎麼走?」(Wie komme ich in die Philharmonie?)路人回說:「練習、練習、再練習。」(Üben, üben, üben, üben, üben...)
每一個合唱團員都要忙著許多獨唱家不需要做的事情。每一個團員都必須是個合唱團裡的獨唱家,缺一不可。有些聲樂老師擔心自己的學生跑到合唱團會把自己「弄壞」,其實,這不會發生,也不應該發生。如果有這種現象,那個團就最好不要去,或者,去拜訪一下其他聲樂老師。合唱與獨唱,只有不同,沒有高低。到合唱團唱歌,不是一種「屈就」,而是接觸另一種聲音藝術形態。讓我們閉上眼睛想像,音樂會開場之前,合唱團員跟樂團一樣,也是三三兩兩步入舞台,這也是個應該實現的理想。
趁熱趕快寫下來。以此自勉,亦與共勉,無他,就是為了貪圖更上乘的極樂與解脫。
Related Articles
[a] 2012-12-25 音樂人權:Music or Programming
http://kolmogolovi.blogspot.tw/2012/12/tsoc-2012-howard-dyck-2-music-or.html
External Links
[1] Conducting / Howard Dyck
http://www.howarddyck.com/conducting/
[2] Blog / Howard Dyck
http://www.howarddyck.com/howards-blog/
[3] 2012-12-24 國家音樂廳【TSO】聖誕饗宴音樂會 Christmas Feast Concert
http://www.ntch.edu.tw/program/show/2c908137384b7b41013884f30739041a?lang=zh
演出者
指揮/霍華・迪克 Howard Dyck, Conductor
女高音/王秋棃
男中音/巫白玉璽
臺北市立交響樂團 Taipei Symphony Orchestra
臺北市立交響樂團附設合唱團 Taipei Symphony Orchestra Chorus
時間:2012-12-24 19:30地點:國家音樂廳曲目
- 佛翰.威廉士:聖誕頌歌幻想曲
R. Vaughan Williams:Fantasia on Christmas Carols- 普朗克:榮耀頌
F. Poulenc:Gloria- 柴可夫斯基:《胡桃鉗》組曲 第一號,作品71A
P. I. Tchaikovsky:Nutcracker Suite No.1, Op.71A- 羅伯蕭&班內特:聖誕風情組曲 第三號
Arranged by Robert Shaw & Robert Russell Bennett:
Many Moods of Christmas Suite III
- 奇妙聖嬰 What Child Is This?
- 聽啊!天使高聲唱 Hark! The Herald Angels Sing
- 飄蕩空中的絕響 Bring A Torch, Jeannette, Isabella
- 天使歌唱在高天 Angels We Have Heard On High
- 羅伯蕭&班內特:聖誕風情組曲 第四號
Arranged by Robert Shaw & Robert Russell Bennett:
Many Moods of Christmas Suite IV
- 看呀!美麗聖潔榮光 Break Forth, O Beauteous Heavenly Light
- 基督降生 The First Nowell
- 美哉小城伯利恆 O Little Town of Bethlehem
- 我見到三艘船 I Saw Three Ships
- 張燈結綵慶聖誕 Deck The Halls With Boughs Of Holly
TSOC 壹北市立交響樂團附設合唱團 20 周年團慶招收新血
2013-03-02 (六) 14:00~17:00
台北市立交響樂團附設合唱團,每年配合台北市藝術季及台北市立交響樂團的年度演出計畫,均有極為精彩與頻繁的演出;喜愛合唱的朋友千萬要把握機會,歡迎加入北市交豐富的音樂饗宴!
年度預定演出計劃:
成立二十週年紀念音樂會特別邀請旅美作曲家張玉慧,為本團創作譜曲,融入台灣傳統歌曲元素,生日獻禮,世界首演!
102 年度音樂季「年度歌劇」……籌畫中
招生地點:台北市立交響樂團/台北市八德路三段25號八樓
報名日期及報名方式:2013-03-02 前,採親自報名或通訊報名。
報名資格:音樂科系主副修聲樂或年滿十八歲,具音樂素養、合唱經驗,熟諳五線譜。
甄試內容:1.自選曲:中和藝術歌曲、歌劇或神劇詠歎調 (Aria) 一首。
2.視唱。
* 報名表如後。
* 報名表亦可傳真至 FAX: 02-2577-8244
* 網路報名簡章 http://ww.tso.taipei.gov.tw
* 或洽 02-2578-6731 分機 722 推廣組蔡小姐
2012-12-18
李嗣涔的 ESP 實驗
今天看了這個。寶傑介紹了一些神祕的 marine sounds:julia, train, slowdown, whistle, upsweep, bloop。因為想聽清楚一點,就到 YouTube 上去找,看到了各自的 spectrograms,也看到右欄的相關影片有這個演講,就把它全部都看完了。是公視製作的完整錄影。
感言呢?至今還沒有任何機會接觸這方面嚴格的資料與論述,過去所聽聞的盡是一些一問三不知的「說法」,主因在於沒有共同的語言。好奇的話,這個錄影應該是比較可看的,多少提供一些 ontological thinking 的刺激。這些實驗起碼是在控制相對「良好」的環境下進行的(加引號是因為我沒接觸到詳細資料)。另一方面,實驗結果的篩選、呈現、詮釋,以及選擇性的進一步實驗等因素,也展開了一個很大的空間,因此,一不小心,還是容易陷入且拘泥於特定 "subspace" 而不自知。以此自勉。
後記 2012-12-18
接著又看了兩個。跟前面影片是不同場合的演講。上集有多出一點實驗現場的紀錄片,對觀眾了解實驗進行有很大的幫助。下集可以看到他在語言的使用上,比上面的影片還要勇敢得多,令人憂心。(附註:我知道什麼是 double blind 實驗。)
後記 2013-03-01
因為最近生意太不好了,這篇突然上了月排名,部落格右欄需要一張圖片,所以就上網搜尋,再補一個 Discovery 的片段,把下面原本放影片的地方改成 Google 會顯示在右欄的圖片。
Discovery 上面所播出的訪談,就比較沒有那麼「勇敢」,就沒講「到『祂們』的網站」去幹嘛、跟「祂們」有過哪些對話及「交往」云云,遣詞用字也比較保守、嚴謹。例如:
後記 2013-03-13
以下影片這位美國魔術師 James Randi,極力對抗利用迷信來從事不實廣告的詐欺行為。他成立了一個教育基金會(James Randi Educational Foundation),懸賞一百萬美元,要給任何可以證實的超自然能力者,至今錢都送不出去。他大聲駁斥那些無法通過雙盲測試(double-blind experiment)的陳述或主張。然而我們也在以上李嗣涔的影片中,聽到他親口提起「雙盲」兩個字。那怎麼辦?
各位看倌,「雙盲」並非學到了這個膚面的名詞,嘴巴說了就算,而是實驗的環境與程序必須嚴格符合 double-blind 的精神。在這個精神之下,對於有些主張,甚至於無法設計出雙盲的實驗。例如,「運動具有…的療效」或「充分的陽光有益…」。原因在於,這個實驗根本無法隱暪受測的主體,他正在做運動或是正曝曬在陽光之下。
雙盲實驗為什麼必須隱暪受測的主體呢?理由是,安慰劑(placebo)本身就具有療效。也就是說,例如,減肥這件事情,是可能經由欺騙的手段達到的,這是醫學界具有共識的。換句話說,「相信」本身是具有療效的,這涉及到身與心的交互作用,也是醫學界所承認的。所以,我們才會需要一個對照組,來消去 placebo effect 的因素,過濾出待測事物的真實效果。
我引用這個影片,加上這個後記的目的,絕對不在排除超自然現象的可能性,因為排除未知現象可能性的行為,本身就是不科學的,科學方法根本做不出任何「…絕對不可能」的結論。但是科學方法也不能做出一些信口開河、無法驗證、無法重複實驗的結論。
另一方面,我們也無法否認,「心靈上的安慰」對許多人是很重要的。所謂的「靈媒」,或許帶來一些慰藉,但是我們也必須對抗純商業利益的蓄意詐欺。
感言呢?至今還沒有任何機會接觸這方面嚴格的資料與論述,過去所聽聞的盡是一些一問三不知的「說法」,主因在於沒有共同的語言。好奇的話,這個錄影應該是比較可看的,多少提供一些 ontological thinking 的刺激。這些實驗起碼是在控制相對「良好」的環境下進行的(加引號是因為我沒接觸到詳細資料)。另一方面,實驗結果的篩選、呈現、詮釋,以及選擇性的進一步實驗等因素,也展開了一個很大的空間,因此,一不小心,還是容易陷入且拘泥於特定 "subspace" 而不自知。以此自勉。
人體身心靈科學(上):台大校長_李嗣涔科學實驗證明 佛 、 神 、靈界的存在
Uploaded on 2011-11-01 by universebook
http://www.youtube.com/watch?v=qhgrgPXfx9U
Uploaded on 2011-11-01 by universebook
http://www.youtube.com/watch?v=qhgrgPXfx9U
人體身心靈科學(下):台大校長_李嗣涔科學實驗證明 佛 、 神 、靈界的存在
Uploaded on 2011-11-01 by universebook
http://www.youtube.com/watch?v=tgBxhpaTQWA
Uploaded on 2011-11-01 by universebook
http://www.youtube.com/watch?v=tgBxhpaTQWA
監製:王亞維
製作統籌:謝啟明
後製剪輯:黃偉嘉
電腦動畫:張正興 許雲茹
錄製:公視演講廳錄影小組
感謝:國科會 國立中央大學
購買公視演講廳節目請洽:公視行銷部 02-26301166
推薦演講請洽:公視演講廳 02-26338059 speak@mail.pts.org.tw
公共電視台製作
PTS Copyright 2003
後記 2012-12-18
接著又看了兩個。跟前面影片是不同場合的演講。上集有多出一點實驗現場的紀錄片,對觀眾了解實驗進行有很大的幫助。下集可以看到他在語言的使用上,比上面的影片還要勇敢得多,令人憂心。(附註:我知道什麼是 double blind 實驗。)
人體潛能科學(上) - 特異功能真或假 - 李嗣涔
Uploaded on 2012-06-02 by waynexe
http://www.youtube.com/watch?v=b1Kdtdo_qqE
Uploaded on 2012-06-02 by waynexe
http://www.youtube.com/watch?v=b1Kdtdo_qqE
人體潛能科學(下) -尋訪諸神的網站 - 李嗣涔
Uploaded on 2012-06-03 by waynexe
http://www.youtube.com/watch?v=qrd9Yhg8s3s
Uploaded on 2012-06-03 by waynexe
http://www.youtube.com/watch?v=qrd9Yhg8s3s
後記 2013-03-01
因為最近生意太不好了,這篇突然上了月排名,部落格右欄需要一張圖片,所以就上網搜尋,再補一個 Discovery 的片段,把下面原本放影片的地方改成 Google 會顯示在右欄的圖片。
Discovery 上面所播出的訪談,就比較沒有那麼「勇敢」,就沒講「到『祂們』的網站」去幹嘛、跟「祂們」有過哪些對話及「交往」云云,遣詞用字也比較保守、嚴謹。例如:
「…但是他所講的話呢,我們還是沒有辦法驗證。我們還是有需要獨立的、其他的方式,來驗證他講話的正確與否。我想扶鷥也是一樣。」
我們真的必須記取教訓。認知(cognition)是個很複雜的過程,「知識」也是很脆弱的,一不小心便要誤入岐途。這時,往往就需要別人的提醒。對於別人的暗示,採取開放的態度,一律嚴肅對待,是確保知識有效性重要的策略之一。我想,只要是真心的朋友,學界裡一定有人提醒過他。
另一方面,我們由此也學到了,知識不只是脆弱的,它往往也是偏狹的。在有限、固定紀律(discipline)下的學術環境所訓練出來的,或許在同一個紀律下也可走出一片坦途,但是一旦心血來潮跨出這個紀律,就必須趕快處理總體的知識結構及定位的問題。
【Discovery頻道】--「佛」字的玄秘--採訪台大電機系教授、台大校長李嗣涔
Uploaded on 2012-12-31 by y5464
http://www.youtube.com/watch?v=ltZakBT-DU0
Uploaded on 2012-12-31 by y5464
http://www.youtube.com/watch?v=ltZakBT-DU0
後記 2013-03-13
以下影片這位美國魔術師 James Randi,極力對抗利用迷信來從事不實廣告的詐欺行為。他成立了一個教育基金會(James Randi Educational Foundation),懸賞一百萬美元,要給任何可以證實的超自然能力者,至今錢都送不出去。他大聲駁斥那些無法通過雙盲測試(double-blind experiment)的陳述或主張。然而我們也在以上李嗣涔的影片中,聽到他親口提起「雙盲」兩個字。那怎麼辦?
各位看倌,「雙盲」並非學到了這個膚面的名詞,嘴巴說了就算,而是實驗的環境與程序必須嚴格符合 double-blind 的精神。在這個精神之下,對於有些主張,甚至於無法設計出雙盲的實驗。例如,「運動具有…的療效」或「充分的陽光有益…」。原因在於,這個實驗根本無法隱暪受測的主體,他正在做運動或是正曝曬在陽光之下。
雙盲實驗為什麼必須隱暪受測的主體呢?理由是,安慰劑(placebo)本身就具有療效。也就是說,例如,減肥這件事情,是可能經由欺騙的手段達到的,這是醫學界具有共識的。換句話說,「相信」本身是具有療效的,這涉及到身與心的交互作用,也是醫學界所承認的。所以,我們才會需要一個對照組,來消去 placebo effect 的因素,過濾出待測事物的真實效果。
我引用這個影片,加上這個後記的目的,絕對不在排除超自然現象的可能性,因為排除未知現象可能性的行為,本身就是不科學的,科學方法根本做不出任何「…絕對不可能」的結論。但是科學方法也不能做出一些信口開河、無法驗證、無法重複實驗的結論。
另一方面,我們也無法否認,「心靈上的安慰」對許多人是很重要的。所謂的「靈媒」,或許帶來一些慰藉,但是我們也必須對抗純商業利益的蓄意詐欺。
詹姆斯‧藍迪(James Randi)拆穿通靈的騙子, TED, 2007-02
2012-12-13
程序問題
這是目前為止看到最完整的影片。看起來台灣的媒體又要討論一陣子 "15K" 了。但是會議的程序真的有問題。
全國產業發展會議閉幕典禮 2012-12-11(台北國際會議中心)
Published on Dec 11, 2012 by shuchuan7
http://www.youtube.com/watch?v=DDEkj1l3m7c
Published on Dec 11, 2012 by shuchuan7
http://www.youtube.com/watch?v=DDEkj1l3m7c
2012-12-12
貓怕冷
昨天看了這個。
後記 2014-03-07
冬天很冷的時候,有一次,在淡水河邊的有河書店,大家都知道他們養了很多貓。有一隻媽媽,先跳到我膝上,然後硬是鑽到夾克裡面去,再往腋下鑽,說什麼就是不願意走。不過我猜這跟衣服的質料有關係,牠們應該特別喜歡那種絨毛的布料,管它是人造纖維還是天然的。
Related Articles
[a] 2014-03-07 貓與視覺追蹤
http://kolmogolovi.blogspot.tw/2014/03/cat-and-shell-game.html
[b] 2013-09-11 貓與綠光雷射
http://kolmogolovi.blogspot.tw/2013/09/cats-and-532nm-green-laser.html
[c] 2012-12-03 貓與圓周運動
http://kolmogolovi.blogspot.tw/2012/12/blog-post.html
Get your filthy hands off! (Убери руки прочь!)
Published on Dec 4, 2012 by ignoramusky
http://www.youtube.com/watch?v=OgUkStMfZUU
Published on Dec 4, 2012 by ignoramusky
http://www.youtube.com/watch?v=OgUkStMfZUU
後記 2014-03-07
冬天很冷的時候,有一次,在淡水河邊的有河書店,大家都知道他們養了很多貓。有一隻媽媽,先跳到我膝上,然後硬是鑽到夾克裡面去,再往腋下鑽,說什麼就是不願意走。不過我猜這跟衣服的質料有關係,牠們應該特別喜歡那種絨毛的布料,管它是人造纖維還是天然的。
Related Articles
[a] 2014-03-07 貓與視覺追蹤
http://kolmogolovi.blogspot.tw/2014/03/cat-and-shell-game.html
[b] 2013-09-11 貓與綠光雷射
http://kolmogolovi.blogspot.tw/2013/09/cats-and-532nm-green-laser.html
[c] 2012-12-03 貓與圓周運動
http://kolmogolovi.blogspot.tw/2012/12/blog-post.html
2012-09-25
John Cage「最重要」的作品《4 分 33 秒》
今天聽了這個。這是網友 DW 在黑雨部落格提起的。所謂「最重要」,根據 Wikipedia [1],是作曲者 John Cage (1912-1992) [2] 本身的想法。
以下是 1952 年這個作品的首演,「所用的樂器」是鋼琴。相較於以上的樂團,David Tudor 是以琴蓋來表示樂章的開始與結束。
感興趣的人,YouTube 上面還有其他版本可以「聽」。John Cage 本身已經表示他的意圖並非「沉默」。我個人對沉默「並不陌生」,曾經看過 Heinrich Böll (1917-1985, 1972 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 的短篇譯本《默克博士所收集的沉默》(Dr. Murkes gesammeltes Schweigen)[4],出版社忘了。以下的影片片段今天第一次看到,簡直要讓我笑翻了,可惜沒有中文字幕,但是實在很值得推薦。我覺得這是諷刺文學經典之作。
由於對於 John Cage 不熟悉,「聽」過《4 分 33 秒》之後,所做的第一件事情是到 YouTube 上面找他其他的曲子來聽聽看,以及上 Wikipedia 看看他的背景。
我想要先放下對「無聲」與「音樂」在定義上的挑戰及爭議。因為任何的 sound system,包括擴大機,以至於人類的聽覺系統,都會有「永不休止」的「雜音」。就算完全切斷外來的刺激(stimuli),擴大機裡的元件本身,在常溫下,就會有靜止不了的熱噪音(thermal noise)。人類的聽覺系統就算在完全缺乏外來聲學刺激的情形下,與聽覺直接有關的腦細胞膜上的電壓還是會不斷地越過 action potential 而放電。另一方面,更高層的「意識」則不斷地在這麼多的「聲音」之間做「聽覺」的「選擇」,不論是自己產生的,還是來自外界的擾動。
那麼,現在想寫下來的,是對自己行為的剖析…我實在不會唸「剖」這個字,因為它的國語注音跟我們平常聽到的是不一樣的。這也算「雜音」,也就是思考上的雜念。「雜音」真的無所不在,它的定義與上述的「選擇性」有直接關聯,也就是說,「非標的」的擾動。
回到正題。我為什麼要先去聽聽看 John Cage 到底能不能作曲?又要到 Wikipedia 上看看他什麼背景?這是個什麼欣賞音樂的態度?我的行為已經涉及 ad hominem [3] 的「錯誤」。
這種質疑又帶出另一項矛盾,那就是,我一直都會贊同,學畫畫要先可以做傳統的寫實素描。同樣地,當我在看一幅抽象畫的時候,也要去問這個人到底具不具有寫實素描的功力,尤有甚者,我大概也還要去調查他的背景。這正是同一個問題。那現在怎麼辦?
我一直傾向於辯論說,「抽象」應該是抽離於具象,「沒有具象,哪來抽象」,或是「不具基本功力,怎麼做畫」。可是現在看起來,這種想法並沒有那麼 smart,已經受到自己的嚴重挑戰。起碼,這並非 19、20 世紀抽象畫代表畫家的本意。這當然涉及到繪畫藝術的「本質」。哇,那就想到我有一篇寫一半丟在那邊很久都不去管的東西:〈計算素描之基礎(Fundamentals of Computational Drawing)〉[a],反而是這個思路較貼近視覺藝術的本質。儘管當初這些開始嘗試抽象藝術的畫家,跟每一個時代的畫家一樣,都先具備了傳統繪畫技巧的基礎,在創造力的內在驅使之下,開創了新的格局。另一方面,當這個新的格局一旦成為主流,就又成為每一個後起藝術家的「功課」。這種「功課」也常常會是一種壓力,因為他們似乎「必須」先接得住前輩藝術家的步伐,才能夠繼續走下去。自外於這個「紀律」(discipline)或是成長於這個「紀律」之外的,多被視為「門外漢」或「素人畫家」。作曲家當然也難逃這個「壓力」:「咦?這個音這樣不好,這不是又走回傳統的老路嗎?雖然比較『好聽』!還是先用個比較『奇怪』的音程好了。」
好吧,寫到這裡要往哪裡去,我自己也不知道。但是很明顯地,《4 分 33 秒》要是「素人作曲家」的作品,恐怕就沒有人理會,大家會認為它必須具有其「創作的理念與脈絡」。
文章「走經」了,只好先停下來,因為很傷腦筋,現在又沒有早晨的清新空氣,就讓它又是一半好了。
P.S. 不過還好這次想起了很久很久以前看過的《默克博士所收集的沉默》,想要把它找來看一次原文。很精彩哦!影片中最狡滑的那個就是默克博士。那位老教授希望把他演講裡的所有 "Gott"(神)都改為 "jenes höhere Wesen, das wir verehren"(我們所崇敬的更高存在)。問題來了!事情沒有老教授原本想的那麼簡單,那屬格、受格、與格、呼格呢?再加上錄音室裡的人正找不到整他的機會…有機會再寫一篇來介紹這個影片或這個小說。英譯版見 [5]。
Related Articles
[a] 2011-12-11 計算素描之基礎(Fundamentals of Computational Drawing)
http://kolmogolovi.blogspot.tw/2011/12/blog-post.html
External Links
[1] 4′33″, Wikipedia
http://en.wikipedia.org/wiki/4′33″
[2] John Cage, Wikipedia
http://en.wikipedia.org/wiki/John_Cage
[3] Ad hominem, Wikipedia
http://en.wikipedia.org/wiki/Ad_hominem
[4] Doktor Murkes gesammeltes Schweigen, Wikipedia
http://de.wikipedia.org/wiki/Doktor_Murkes_gesammeltes_Schweigen_und_andere_Satiren
John Cage - 4'33" (BBC)
http://www.youtube.com/watch?v=zY7UK-6aaNA
http://www.youtube.com/watch?v=zY7UK-6aaNA
以下是 1952 年這個作品的首演,「所用的樂器」是鋼琴。相較於以上的樂團,David Tudor 是以琴蓋來表示樂章的開始與結束。
John Cage - 4'33" by David Tudor
http://www.youtube.com/watch?v=HypmW4Yd7SY
http://www.youtube.com/watch?v=HypmW4Yd7SY
感興趣的人,YouTube 上面還有其他版本可以「聽」。John Cage 本身已經表示他的意圖並非「沉默」。我個人對沉默「並不陌生」,曾經看過 Heinrich Böll (1917-1985, 1972 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 的短篇譯本《默克博士所收集的沉默》(Dr. Murkes gesammeltes Schweigen)[4],出版社忘了。以下的影片片段今天第一次看到,簡直要讓我笑翻了,可惜沒有中文字幕,但是實在很值得推薦。我覺得這是諷刺文學經典之作。
Dr. Murkes gesammeltes Schweigen
http://www.youtube.com/watch?v=-JQ6NzeMsGU
http://www.youtube.com/watch?v=-JQ6NzeMsGU
由於對於 John Cage 不熟悉,「聽」過《4 分 33 秒》之後,所做的第一件事情是到 YouTube 上面找他其他的曲子來聽聽看,以及上 Wikipedia 看看他的背景。
我想要先放下對「無聲」與「音樂」在定義上的挑戰及爭議。因為任何的 sound system,包括擴大機,以至於人類的聽覺系統,都會有「永不休止」的「雜音」。就算完全切斷外來的刺激(stimuli),擴大機裡的元件本身,在常溫下,就會有靜止不了的熱噪音(thermal noise)。人類的聽覺系統就算在完全缺乏外來聲學刺激的情形下,與聽覺直接有關的腦細胞膜上的電壓還是會不斷地越過 action potential 而放電。另一方面,更高層的「意識」則不斷地在這麼多的「聲音」之間做「聽覺」的「選擇」,不論是自己產生的,還是來自外界的擾動。
那麼,現在想寫下來的,是對自己行為的剖析…我實在不會唸「剖」這個字,因為它的國語注音跟我們平常聽到的是不一樣的。這也算「雜音」,也就是思考上的雜念。「雜音」真的無所不在,它的定義與上述的「選擇性」有直接關聯,也就是說,「非標的」的擾動。
回到正題。我為什麼要先去聽聽看 John Cage 到底能不能作曲?又要到 Wikipedia 上看看他什麼背景?這是個什麼欣賞音樂的態度?我的行為已經涉及 ad hominem [3] 的「錯誤」。
這種質疑又帶出另一項矛盾,那就是,我一直都會贊同,學畫畫要先可以做傳統的寫實素描。同樣地,當我在看一幅抽象畫的時候,也要去問這個人到底具不具有寫實素描的功力,尤有甚者,我大概也還要去調查他的背景。這正是同一個問題。那現在怎麼辦?
我一直傾向於辯論說,「抽象」應該是抽離於具象,「沒有具象,哪來抽象」,或是「不具基本功力,怎麼做畫」。可是現在看起來,這種想法並沒有那麼 smart,已經受到自己的嚴重挑戰。起碼,這並非 19、20 世紀抽象畫代表畫家的本意。這當然涉及到繪畫藝術的「本質」。哇,那就想到我有一篇寫一半丟在那邊很久都不去管的東西:〈計算素描之基礎(Fundamentals of Computational Drawing)〉[a],反而是這個思路較貼近視覺藝術的本質。儘管當初這些開始嘗試抽象藝術的畫家,跟每一個時代的畫家一樣,都先具備了傳統繪畫技巧的基礎,在創造力的內在驅使之下,開創了新的格局。另一方面,當這個新的格局一旦成為主流,就又成為每一個後起藝術家的「功課」。這種「功課」也常常會是一種壓力,因為他們似乎「必須」先接得住前輩藝術家的步伐,才能夠繼續走下去。自外於這個「紀律」(discipline)或是成長於這個「紀律」之外的,多被視為「門外漢」或「素人畫家」。作曲家當然也難逃這個「壓力」:「咦?這個音這樣不好,這不是又走回傳統的老路嗎?雖然比較『好聽』!還是先用個比較『奇怪』的音程好了。」
好吧,寫到這裡要往哪裡去,我自己也不知道。但是很明顯地,《4 分 33 秒》要是「素人作曲家」的作品,恐怕就沒有人理會,大家會認為它必須具有其「創作的理念與脈絡」。
文章「走經」了,只好先停下來,因為很傷腦筋,現在又沒有早晨的清新空氣,就讓它又是一半好了。
P.S. 不過還好這次想起了很久很久以前看過的《默克博士所收集的沉默》,想要把它找來看一次原文。很精彩哦!影片中最狡滑的那個就是默克博士。那位老教授希望把他演講裡的所有 "Gott"(神)都改為 "jenes höhere Wesen, das wir verehren"(我們所崇敬的更高存在)。問題來了!事情沒有老教授原本想的那麼簡單,那屬格、受格、與格、呼格呢?再加上錄音室裡的人正找不到整他的機會…有機會再寫一篇來介紹這個影片或這個小說。英譯版見 [5]。
Related Articles
[a] 2011-12-11 計算素描之基礎(Fundamentals of Computational Drawing)
http://kolmogolovi.blogspot.tw/2011/12/blog-post.html
External Links
[1] 4′33″, Wikipedia
http://en.wikipedia.org/wiki/4′33″
[2] John Cage, Wikipedia
http://en.wikipedia.org/wiki/John_Cage
[3] Ad hominem, Wikipedia
http://en.wikipedia.org/wiki/Ad_hominem
[4] Doktor Murkes gesammeltes Schweigen, Wikipedia
http://de.wikipedia.org/wiki/Doktor_Murkes_gesammeltes_Schweigen_und_andere_Satiren
[5] Böll, Heinrich. "Murke's Collected Silences", 1955, in The Stories of Heinrich Böll,
Northwestern University Press, 1995, p. 495ff.
Northwestern University Press, 1995, p. 495ff.
http://books.google.com/books?id=HdleNfKrcKAC&pg=PA495
[6] Allan Kozinn, 每個人都體會過「約翰·凱奇時刻」, 紐約時報中文網, 2012-09-06
http://cn.nytimes.com/article/culture-arts/2012/09/06/c06cage/zh-hk/
[6] Allan Kozinn, 每個人都體會過「約翰·凱奇時刻」, 紐約時報中文網, 2012-09-06
http://cn.nytimes.com/article/culture-arts/2012/09/06/c06cage/zh-hk/
2012-08-24
2012-08-14
香港人 vs. 台灣人
今天看了這個。
紅眼:買得起誠品的美 學不到台灣的味(香港雜評, 2012-08-12)
http://commentshk.blogspot.tw/2012/08/blog-post_4510.html
梁文道:這是個充滿噪音的島嶼
http://commentshk.blogspot.tw/2012/08/blog-post_8352.html
文章跟網友回應都滿有意思的。
沒去過香港,也沒真的認識過香港人,所以對他們的印象就是在瞎子摸象的階段。就來回憶一下唯一的一次跟香港人的書面接觸。
那是在德國的時候,由於研究工作,看 Usenet 的 "news" 是每天生活的重要活動之一。有一次,在 sci.math 群組上看到有人提了一個數學問題(關於 SVD/singular value decomposition),尋求意見——沒記錯的話,那天剛好天氣太熱,大家都脫光衣服自動放假了,幾乎只有我一個還留在辦公室——這個問題剛好我滿熟的,就一個人在那邊好整以暇具體地回了一封信。接著對方又來過一封私人的郵件,我又回了一次。在這之後,幾乎就淡忘了。
那個時候,我們在網路上除了都是用真名真姓,在簽名檔還會放上自己的辦公室地址,甚至於電話號碼,沒記錯的話,我還放過自己的住址,也因為這樣子,網友自願提供紙本資料給我時(一個瑞士人、一個德國人),甚至於都不必另外跟我問住址。唉,多麼令人懷念的時代!那個時候,根本還不知道什麼叫做垃圾郵件、spam…或許已經有了,可是起碼那個時候過濾 spam 的軟體還沒有很普遍。
後來有一天,我在網路上尋找自己的名字,就奇怪自己怎麼會出現在一個不熟悉的學術期刊上。那根本不是我的論文!我的名字是出現在論文的謝辭裡。那篇論文是來自香港中文大學。那個時候,我自己沒有什麼頭銜,但是那篇論文的謝辭還是把我跟另外一個 Prof. 什麼的並列為對他的研究工作有過幫助的人。這類論文的篇幅通常都是極為有限的。
趁這個機會,就到 http://groups.google.com 再搜尋一次這個陳年的書信往返,還是可以找得到:
今天看這兩篇文章時想起這件事情,是因為我不記得跟我們台灣人有類似深刻的印象。小時候就曾聽過說什麼香港人勢利啦、急功近利啦…但是我對香港人唯一深刻的印象,也可以提供大家摸象時的一個參考。那台灣人呢?
紅眼:買得起誠品的美 學不到台灣的味(香港雜評, 2012-08-12)
http://commentshk.blogspot.tw/2012/08/blog-post_4510.html
梁文道:這是個充滿噪音的島嶼
http://commentshk.blogspot.tw/2012/08/blog-post_8352.html
文章跟網友回應都滿有意思的。
沒去過香港,也沒真的認識過香港人,所以對他們的印象就是在瞎子摸象的階段。就來回憶一下唯一的一次跟香港人的書面接觸。
那是在德國的時候,由於研究工作,看 Usenet 的 "news" 是每天生活的重要活動之一。有一次,在 sci.math 群組上看到有人提了一個數學問題(關於 SVD/singular value decomposition),尋求意見——沒記錯的話,那天剛好天氣太熱,大家都脫光衣服自動放假了,幾乎只有我一個還留在辦公室——這個問題剛好我滿熟的,就一個人在那邊好整以暇具體地回了一封信。接著對方又來過一封私人的郵件,我又回了一次。在這之後,幾乎就淡忘了。
那個時候,我們在網路上除了都是用真名真姓,在簽名檔還會放上自己的辦公室地址,甚至於電話號碼,沒記錯的話,我還放過自己的住址,也因為這樣子,網友自願提供紙本資料給我時(一個瑞士人、一個德國人),甚至於都不必另外跟我問住址。唉,多麼令人懷念的時代!那個時候,根本還不知道什麼叫做垃圾郵件、spam…或許已經有了,可是起碼那個時候過濾 spam 的軟體還沒有很普遍。
後來有一天,我在網路上尋找自己的名字,就奇怪自己怎麼會出現在一個不熟悉的學術期刊上。那根本不是我的論文!我的名字是出現在論文的謝辭裡。那篇論文是來自香港中文大學。那個時候,我自己沒有什麼頭銜,但是那篇論文的謝辭還是把我跟另外一個 Prof. 什麼的並列為對他的研究工作有過幫助的人。這類論文的篇幅通常都是極為有限的。
趁這個機會,就到 http://groups.google.com 再搜尋一次這個陳年的書信往返,還是可以找得到:
https://groups.google.com/forum/?hl=zh-TW&fromgroups#!topic/sci.math/PGHpqE_mxdQ提問的內容不超過十行,我的回答倒是足夠詳盡,也應該很有幫助。重點是,這種幾乎只是一來一往的短暫接觸,而且事後的私人郵件只涉及到給他一個很短的 redirection,應該是指向 sci.math.num-analysis。對我而言,這只是網路上的一個討論與 review,對方卻因為覺得得到有用的幫助,而記得在發表論文的時候,主動給我這個 credit。
今天看這兩篇文章時想起這件事情,是因為我不記得跟我們台灣人有類似深刻的印象。小時候就曾聽過說什麼香港人勢利啦、急功近利啦…但是我對香港人唯一深刻的印象,也可以提供大家摸象時的一個參考。那台灣人呢?
(圖說:因為頁面右欄需要一張圖片來補空位,就把以上 Usenet article 裡失去連結的圖片找出來擺。那個連結是指到我當初架在 Sun IPSPARCstation IPX 上面的簡便 http server。咦?會不會是 thttpd?…)
標籤:
筆記
2012-08-08
拔一條河
今天看到這個。Bravo! 前幾天恭喜 NASA 的 噴射推進實驗室團隊,今天要恭喜的是高雄市甲仙國小的拔河隊,跟所有甲仙人!很想把所有隊員的名字都寫出來,一個一個向他們致敬(包括女生隊!),可是還沒找到。三年前的今天,台灣遭遇莫拉克八八風災,看了公視《有話好說》播出的紀錄片之後,今天就不看政論節目了,免得把今天最後美好的一刻又弄糟了。
這是今天陳信聰的《有話好說》。出席來賓:張永豪(甲仙國小拔河隊教練)、蘇泊源(甲仙國小拔河隊員)、楊力洲(紀錄片導演)、陳進忠(甲仙冰店老闆)。向你們致敬!
後記 2012-12-15
以上影片連結已經失聯,這裡補上新的連結。
後記 2013-09-03
超過半年了,以上的影片連結都失效了,但是也快要上映了。見 [2]。
Related Articles
[a] 2012-08-06 Congratulations! You JPL gals and guys!
http://kolmogolovi.blogspot.tw/2012/08/congratulations-you-jpl-gals-and-guys.html
External Links
[1] 甲仙埔 ,甲仙國小拔河隊-叫我第一名, 2011-10-16
http://www.wretch.cc/blog/GaShanMa/9845877
[2] ::《拔一條河》正式版預告:: 9/6 感動上映, gooddayfilms1, published on 2013-07-30
http://www.youtube.com/watch?v=J-QyXKd2usg
這是今天陳信聰的《有話好說》。出席來賓:張永豪(甲仙國小拔河隊教練)、蘇泊源(甲仙國小拔河隊員)、楊力洲(紀錄片導演)、陳進忠(甲仙冰店老闆)。向你們致敬!
120808有話好說:絕不認輸的拔河隊!甲仙國小的重建路!
Published on 2012-08-08 by PTSTalk
http://www.youtube.com/watch?v=WM7FZeHegc0
Published on 2012-08-08 by PTSTalk
http://www.youtube.com/watch?v=WM7FZeHegc0


















後記 2012-12-15
以上影片連結已經失聯,這裡補上新的連結。
拔一條河 (7-ELEVEN X 楊力州導演)
Published on 2012-07-16 by Channel7eleven
http://www.youtube.com/watch?v=b1CL36_MJqM
Published on 2012-07-16 by Channel7eleven
http://www.youtube.com/watch?v=b1CL36_MJqM
後記 2013-09-03
超過半年了,以上的影片連結都失效了,但是也快要上映了。見 [2]。
Related Articles
[a] 2012-08-06 Congratulations! You JPL gals and guys!
http://kolmogolovi.blogspot.tw/2012/08/congratulations-you-jpl-gals-and-guys.html
External Links
[1] 甲仙埔 ,甲仙國小拔河隊-叫我第一名, 2011-10-16
http://www.wretch.cc/blog/GaShanMa/9845877
[2] ::《拔一條河》正式版預告:: 9/6 感動上映, gooddayfilms1, published on 2013-07-30
http://www.youtube.com/watch?v=J-QyXKd2usg
【劇情摘要】
他們在拔一條河,拔這條現實與未來的巨河。
2009年8月8日,一場無情的風災摧殘了這個山中小鎮─高雄縣甲仙鄉,這個以芭樂、芋頭聞名的觀光區,現在放眼望去,只剩下一片死寂...。但甲仙國小的一群孩子,在缺乏拔河鞋和專用拔河道的匱乏環境中,努力為家鄉爭取最高榮譽,試圖喚回被風災摧折後的信心與勇氣。這群單純的拔河小將,不畏環境艱難的勇氣和精神,深深鼓舞了因為環境受創而信心全無的大人們,他們一同奮起,不向逆境屈服。
同時,這裡也住著一群長期不受台灣社會重視的新移民媽媽們,被婚姻仲介說服以為來台灣就可以當少奶奶、過著舒適的生活而滿心期盼地嫁過來。但現實卻不從人願,有的人要親自下田負擔忙碌的農作;有的人要到工廠親手包裝辛苦栽植的芭樂;有的人甚至要一肩扛起全家的生計...。不過為了守護她們的家庭,她們不輕易說苦,也捨不得離開台灣。風災過後,這群媽媽們透過她們美味的異國菜餚及動人的歌聲,為甲仙注入一股全新的活力!
《被遺忘的時光》、《青春啦啦隊》導演楊力州花了長達一年以上的時間,在高雄甲仙蹲點拍攝,交出創作生涯中最複雜糾葛的最新作品。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