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描或其它形式的臨摹(imitating)繪畫是一種把「所看見的」,透過媒體「再次表現出來」的藝術。在這過程中,至少有兩個關鍵的問題:
一,作者到底「看見了什麼?第一個階段是視覺訊息的接收與儲存,第二個階段是這個訊息的複製。後者涉及到複製(reproduction)的方式與技巧,我們暫時擱置,而是把焦點放在前者。那就是:
二,作者如何「複製」其「所見」?
我們到底看見了什麼?何謂「所見」?
這是個相當抽象的問題。然而,清楚的是,這個「所見」顯然因人而異。同一個景象,有人「看見」這,有人「看見」那,「注意力」(attention)各放在不同的地方。接著,以不同的「所見」著手複製同一「景象」,其結果自然迴異。我們會同意,有名的畫家對外界的事物各具其獨特的「看法」以及「表現方法」。而這裡的「看法」,就是我們要在這裡思考的重點。
我們先嘗試把
「我們看見什麼?」這句話改寫為
「我們對眼前的景象意識到了什麼?」這可以說是,外界的景象自身,透過光與視覺,投射在我們內在意識的過程。那麼,這也可以說是一種「投影」(projection)。所謂「我們所看見的」,就是「外界的現象與物自身」在我們的「心智上」或是「意識上」(consciousness)的投影。既為內心的「投影」,這個「投影」就必須以某種內在的形式存在。我們每一位觀察者(observer),對於同一個景象(scene)都會以不同的「座標」(coordinate),而得到不同的「視角」、「觀點」與「看法」。然而,我們想要指涉的,並非「觀察者」與「外界景象」之間的空間幾何關係。而是,我們接納外來刺激(stimulation)的「能力」(capacity)、方式,以及其限制(limitation)。也就是,外界的「景象」到底是以什麼內在的形式呈現在我們的「意識」上?所以,「我們所看見的」又可改寫為:
「外界景象在我們意識上的投影」先停下來,檢視一下這種說法是否合理(plausible)?想一想,我們每個人對於同一個外來刺激(stimulation)是不是都會有不盡相同的感覺與反應。找一些生活經驗上較為極端的例子,考慮我們每一個人面對同一個問題的迴然不同「心態」。那是因為每個人各以其獨特的內在「座標」或「表示法」去「記錄」(register)同一個外來的問題。同一個問題在每個人身上,內化為千千萬萬種不同的「形式」或「投影」。各有各的「感動」。
化約論立場
我們現在要回到「化約論者」(reductionist)的立場思考這種內在的「投影」(projection)或「表示法」(internal represention)。仔細看看 representation 這個英文字可回溯至拉丁文的 praesentātiō。它可拆為 re- 跟 -presentation。是「再次-呈現」的意味。而 internal representation 就是以「內在」的形式「再現」外來的「景象」。「表現的形式」不能是抽象的。而是必須以物理、生化等機制存在。這個「投影」必須有所「寄托」。要「存在」於某種實存的機制之上。而這個「機制」(mechanism),無非就是我們的視覺系統(visual system)及其深入至高層「意識」之所有路徑(pathways)以及所激發的活動(activities)與現象(phenomena)。所有因外來景象的刺激而引起的一連串內在活動及現象,可以說是我們對於這個外來刺激的總和「印象」。這樣的定義應該沒有遺漏的可能性。到這裡,我們已經把
「我們所看見的」改寫為:
「特定外界景象所觸發的所有體內活動與改變」雖然很小心地不 jump to conclusion 而侷限於腦部,這時,卻不免聯想起現代的醫學已經習於使用正子放射斷層攝影 (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 PET)來活生生地(a vivo)顯影人類腦部活動。而根據我們目前的定義,PET 顯影本身,除了腦部的自發性活動(spontaneous activity)之外,就是我們所謂「外來刺激」在腦內的「投影」的一種觀察方式。
循著以上的思緒,所有直接導因於特定外來刺激所發生的所有體內活動都可視為「所見」。而這些活動(activities)都是這個外在景象的「投影」。我們再尋找更極端的例子來突顯這個思緒至此所得到「所見」之廣義:如果一個外界的景象可以激發體內生殖系統的活動(stimulated activities of the reproductive system),那麼,連生殖系統的活動都應該視為這個外來視覺刺激之「投影量」之一。換句話說,以我們這裡廣義(in a wide sense)的定義來說,
生殖系統也「看得見」(The reproductive system "sees"),或是
生殖系統的反應也必須是「所見」的內涵之一。(The reaction of the reproductive system is to be taken as one of the constitutional elements of what has been "seen".)雖然這個看似詭異的 lemma 並非我們的最終目的,但是,以這個方式討論視覺或「所見」的本質,這種結果是無法迴避的。再換句話說,在這廣義之下,
「所見」的內容包括了身體對外界景象的一切「反應」。它就是對外來光學刺激(optical stimuli)的所有「感動」(responses)。
何謂「所聞」?
以同樣的(parallel)思緒,也可以得到,所謂「我們所聽到的」,或謂「所聞」,在這個廣義之下,其內涵也必須是身體因外來聲學刺激(acoustical stimuli)而發生的一切「感動」(responses)。故而,因此而流下的眼淚(tears)也必須視為這個聲音(sound)的「投影」(projection)。「流淚」這個活動,是這個聲音(possibly a musical phrase)經由聽覺路徑(auditory pathway),投射到我們身體裡面後之內在表現形式之一。是一種內在的表示法(internal representation),既為「表示法」(representation),「流淚」也是我們,身為聆聽主體(listening subject),對這段聲音的一種「描述方法」(description)。
再大膽一點地說,「流淚」這個活動,也可以說是我們的「身心」對於這一段外來聲學擾動的一種「素描」(sketch)。它是聲音的一個「投影」(projection),是聲音的「影子」(shadow)。這滴眼淚是這段樂句以「身體語言」(body language)所描繪(sketch)出來的一個「畫像」(portrait)。在這同時,我們也在身體裡的其它部位,特別是腦部,以及聽覺路徑(auditory pathways)週遭,為這段樂句(musical phrase),留下其它形式的「畫像」(portraits)。
上述這個聲音走過的路徑(pathway),及其所留下的痕跡(traces),在一般的腦神經科學(neuro science)或解剖學(anatomy)教科書上都可找到詳細的討論。這些神經元離子通道(ion channels)閉合、交互放電(discharge)、尋求接觸,進而發生拓樸學變化(topological change)等現象,跟眼淚一樣,都是這段聲音在體內的「投影」(projection),或是「畫像」(portrait)。只不過在感覺上,眼淚「畫得比較不像」,聽覺系統本身對聲音的傅利葉分析(Fourier analysis)則可說是「畫得比較像」。然而,眼淚,卻可以視為身體對這斷聲音在其深層結構上的解析。像這種「聲音片段的深層結構的解析能力」,電子計算機軟體是非常難以達到的。我預言,讀者有生之年不會看到。這是題外話了。
把眼淚說成是對外界某一聲音片段的「解析」,或是回到視覺,把身體的特定分泌物視為對某一外界景象的「解析」,一點也不為過。聲音與景象一樣都具其「表層結構」與「深層結構」,而身體以釋出分泌物(secretive activity)的方式,作為內在表示法之一個座標軸(coordinate axis)或基底(basis),是對其深層意涵提供分析(analysis)或解析(decomposition)。當這段聲音,或這個景象是由另外一個人所發出,涉及「意思表示」時,尤其然。
名畫家心中的秘密
這是畢卡索(Pablo Picasso,1881-1973)1932 年的油畫(130 × 97 cm),〈Le Rêve(夢)〉畫中為當時 24 歲的 Marie-Thérèse Walter。[1]
TODO:
* 一般用途之「所見」與藝術創作導向的「所見」。
* 一般用途 --> 生存與生殖。
* 局部放大與強調。
* ...
TODO:
後記:穿插在文章裡的英文字,甚至於整句的英文,除了滲透搜尋引擎的索引,提昇點閱次數外,還具有幫助我往前思考的功能。
我的相關文章
共軛濾波素描 006:蔡英文(Ing-Wen Tsai)
共軛濾波素描 005:蒙娜麗沙(Monalisa)
共軛濾波素描 004:Lena (Lenna)
共軛濾波素描 003:頭髮(Hairs)
共軛濾波素描 002:頭髮(Hairs)
共軛濾波素描 001:頭髮(Hairs)
計算素描之基礎(Fundamentals of Computational Sketching)
External Links:
[1] Le Rêve (painting) - Wikipedia, the free encyclopedia
http://en.wikipedia.org/wiki/Le_R%C3%AAve_(painting)
[2] Picasso- The Dream
http://www.mystudios.com/art/modern/picasso/picasso-dream.html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